湿性敷料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换药护理中对其伤口愈合的影响

2022-05-29 14:29陈秋香曾燕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湿性渗液换药

陈秋香,曾燕云

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老年科,福建厦门 361004;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室,福建厦门 36100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据相关临床资料报道,有15%~25%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并发该病,且治愈后,也会反复发作[1]。糖尿病足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干预,会随着创伤面积不断扩大,溃疡情况逐渐加重,严重者需要截肢治疗[2]。由此可见,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家庭负担[3]。临床上治疗老年糖尿病足均要给予有效药物进行抗感染和降低血糖,还需要重视对患者创伤面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换药护理,使伤口减少感染,尽快愈合[4-5]。临床上多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即干性敷料换药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换药次数多,增加伤口感染概率及带给患者痛苦多,造成伤口愈合效果不佳[6]。为了改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寻求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换药护理方法,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故该研究试行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于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该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40例,观察其与2018年5月—2019年12月入院的40例采用干性敷料换药的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80例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其进行分组,其中2018年5月—2019年12月入院患者为甲组,2020年1月—2021年5月入院患者为乙组,每组40例。甲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89±3.67)岁;病程3~8年,平均(5.53±1.21)年;Wagner分级:10例为1级,7例为2级,10例为3级,8例为4级,5例5级。乙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67.34±3.90)岁;病程2~9年,平均(5.81±1.40)年;Wagner分级:9例为1级,8例为2级,10例为3级,9例为4级,4例5级。纳入标准:经过神经系统、血液病变等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足;踝肱比在0.7以上,且足部灌注良好;对该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纳入该研究前1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者;存在心、肝、肾等器脏功能障碍者;存在其他免疫性血液疾病者;其他疾病引发足部溃烂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如下护理干预:(1)全面检查评估:主要包括血糖水平、伤口感染情况、肢体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血液循环情况、伤口溃烂深浅情况等。(2)基础护理:根据检查评估结果,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降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情况、营养神经等。(3)清理创面:对溃烂的伤口进行全面的消毒清创。①采用等渗生理盐水采用涡流式(由外向内方向环形)对伤口进行冲洗,然后使用0.5%聚维酮碘溶液对伤口进行消毒,方法为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直至伤口边缘5~6 cm。②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创面进行分期清理伤口,即对已坏死的组织予以及时清除掉,针对不能明确坏死的组织暂时保留,切除已失活的脂肪、筋膜、肌肉等组织,值得注意的是在做清理操作过程需保护患者腿部的韧带及肌腱,这些对于患者恢复足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测量伤口面积,即测量伤口的长度及宽度,并做好数据记录,便于下一步护理操作。④评估伤口的渗液量,即根据渗液量,由少到多,共分为3级,渗液无或极少为1级,敷料能保持1周及以上;中等渗液为2级,2~3 d更换一次敷料;大量渗液为3级,敷料每天需至少更换1次。⑤敷料选择,根据伤口性质、渗液量、伤口大小选择适当的敷料。

甲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干预,即干性敷料换药方法,具体操作如下。使用油纱、纱布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全面覆盖,若出现潜行伤口,则需要先用碘仿纱布进行填塞,之后才能使用无菌医用纱布覆盖患处,再用绑带进行包扎固定。换药的具体次数根据患者的渗液情况而定,初期渗液较多可1~2次/d。

乙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法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Wagner分级法进行分级(Wagner分级法[7]:1级:表浅溃疡;2级:软组织感染;3级:深部组织感染;4级:局限性坏疽;5级:全足坏疽),根据患者病情分级选择不同的敷料换药。若为4、5级,则选用水凝胶敷料;若为2、3级,则选用含银离子抑菌敷料覆盖后,再用藻酸盐覆盖;若为1级,则采用银离子抑菌敷料覆盖,外层再用水胶体敷料。最后采用泡沫贴覆盖,根据情况使用绑带包扎。换药具体次数根据患者渗液情况进行,若渗液量较少,可3~5 d换药一次;若渗液量较多,可1~2 d更换一次。

1.3 观察指标

①甲乙两组疗效比较:根据患者的病情,将评估标准分为3级,即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退,创面愈合,且无分泌物出现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创面愈合面积相比干预前缩小2/3,且分泌物明显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创面未愈合且溃烂面积增加,分泌物无减少或增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有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②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包括每次换药时间、换药次数(从入院至创面愈合的换药总次数)、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

③两组愈合速度对比:在患者换药护理第7、14、21、28天时,根据公式对创面愈合速度进行计算,即(原创面面积-治疗后未愈合面积)/原创面面积×100.00%。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乙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甲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乙组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甲组,换药次数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换药时间(min)换药次数(次)住院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甲组(n=40)乙组(n=40)t值P值16.41±1.50 10.13±0.67 24.177<0.001 15.48±0.71 9.18±0.46 47.098<0.001 20.45±1.78 16.28±1.04 12.793<0.001 47.34±4.12 36.55±2.49 14.176<0.001

2.3 两组创面愈合速度对比

甲乙两组在第7天时的创面愈合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在第14、21、28天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愈合速度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愈合速度对比[(±s),%]

组别甲组(n=40)乙组(n=40)t值P值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9.89±0.56 9.67±0.87 1.217 0.228 23.69±4.56 42.64±3.49 19.552<0.001 41.61±5.24 63.40±7.37 13.845<0.001 72.42±5.92 86.23±4.38 11.129<0.00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所以极易造成下肢部分组织损伤、溃疡、感染等,最终导致糖尿病足形成[8]。该病最典型的临床特点是久治不愈,且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及健康危害。临床上治疗老年糖尿病足通常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加强控糖及抗感染措施外,还需要对伤口创面做换药护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促进足伤口愈合[9-10]。过往常采用传统干性换药方法,直接采用干性敷料进行覆盖伤口,对组织保湿作用差,创面渗透严重,极易造成粘连,引发外源性感染,而且在换药过程中极易对创面造成二次损伤,严重影响愈合效果[11-12]。随着临床研究不断发展,湿性敷料换药护理出现,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13]。

该研究结果显示,乙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后,其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说明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率。分析其主要原因:相比传统干性换药方法,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更能有效为创面创造低氧、洁净、湿润的治疗环境,对创面起到保护作用,且刺激性小,并能阻挡外界有害病菌入侵,预防患处感染,且发挥止痛作用,有研究表示疼痛会影响伤口的愈合[14]。同时,根据患者创面所处的不同状态选择合适的敷料,有助于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再生,释放大量生长因子,加快组织细胞分裂,使创面得到快速修复。因此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护理,能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提高伤口愈合效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乙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甲组,换药次数少于甲组(P<0.05),且乙组在第14、21、28天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甲组(P<0.05)。说明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能有效缩短换药时间、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分析其主要原因为:传统干性换药方法护理,直接使用纱布或油纱覆盖伤口,仅能吸收局部渗液,使局部干燥,不参与伤口的愈合,较易与伤口组织粘连,揭开换药时致使新生的肉芽组织遭到破坏,引起疼痛,不仅延长换药时间,患者也饱受痛苦,并影响创面伤口的愈合[15];同时,干性敷料上脱落的纤维碎屑会对组织产生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同时会吸收掉组织内的水分,致使新生上皮细胞移行困难,对创面的修复造成不利影响,致使创面愈合变慢;另外,渗出液较多时,干性敷料吸收能力有限,易对创面周围皮肤造成浸渍,且干性敷料渗透后,屏障作用降低,较易引发外源性感染[16]。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可保持患者创面湿润及伤口周围皮肤干燥,吸收渗液,同时密合性较好,保证恒温环境,同时又能避免外界小颗粒异物进入,防止外源性感染;揭开换药时无粘连,无残留,且保证恒湿环境,有理论指出,适当的湿润环境更易于慢性创面伤口的愈合[17]。同时,结合患者的创面情况进行分级护理。Wagner分级为4、5级,为组织坏死期,使用水凝胶敷料,水凝胶敷料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不仅能够吸收渗出液,还能够提供湿润的环境,滋润裸露的组织及神经末梢,可减轻疼痛感,利于创面伤口的愈合;水凝胶敷料在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不会产生粘连现象,避免伤口的二次损伤,促使黑期向黄期转变。Wagner分级为2、3级,为创面伤口炎性渗出期,大量渗出液和残留的坏死组织,极易发生感染,这时需要采用银离子抑菌敷料和硅藻盐敷料。藻盐敷料可吸收大量渗液,是纱布的5~7倍,可减少换药次数;银离子抗菌敷料可预防感染,促进肉芽的生长,促进创面伤口愈合。Wagner分级为1级,为肉芽组织增生期,渗液减少,新鲜肉芽组织形成,采用银离子抑菌敷料配合水凝胶敷料,抑菌的同时,还能密封创面,吸收渗出的少量渗液,加快创面伤口的愈合速度[18-19]。

综上所述,临床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法护理,缩短换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合速度,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湿性渗液换药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自制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换药在中小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