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医务科,四川绵阳 621000
强化医疗安全监管,持续推动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卫生监督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1-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对患者诊疗结果产生影响,增加患者负担及痛苦并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根据事件性质不同可能会影响医务人员自身工作前途以及医院正常工作的运行[3-4]。而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医院自我纠正、持续优化医疗质量的关键渠道之一,同时亦是医院风险防范管理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和重要环节。 而既往大多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具有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等优势。但伴随社会和医疗发展的进步转型,医院作为挽救患者生命、根除疾病的重要场所,出现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等事件屡见不鲜,而传统管理无法最大化协调医务人员工作和资源整合,削弱了医院面对不良事件的处理速度,已然无法满足当下管理需求[5-6]。而目标管理具有高度弹性、快速应对等特点,其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不足,提升医务人员医疗防范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故选择该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该院在职医务人员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就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30 名在职医务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17 名,女13 名;年龄20~50 岁,平均(29.87±5.13)岁;住院医师9 名、主治医师14 名、副主任医师7名。该次研究已征得所有医务人员同意,且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以实施目标管理前后分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和观察组(2020年5月—2021年5月)。
纳入标准:①该院正式医务人员,入职时间≥1年;②年龄≤50 岁。 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请假时间超过2周者;②身体状况较差、妊娠哺乳期女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医务人员职能分别开会强调医疗安全防范重要性,并下发不良事件上报格式、内容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目标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如下:(1)确定目标。①全面提升该院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②对比同年降低该院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③要求该院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且提高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格式及内容问题。(2)实施目标管理。①提升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管理者可实施考核-培训-考核模式,管理部门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两次考核,第一次考核内容共分为4 个板块,即医疗安全意识、医疗安全思维、医疗安全技巧和医疗安全能力,随机选择任一模块完成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进行针对性培训,避免浪费培训资源,而后对于该部分医务人员再次进行考核,以合格为基准,划定硬性目标。第二次考核即是针对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对于不良事件管理的考核和培训内容,均以线上模式开展,系统可自动记录每位医务人员浏览时间以及考核成绩,主要用于强化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重视和不良事件报告的认识,两次考核结果均会纳入医务人员年终绩效。 ②优化不良事件管理流程,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必须如实上报,在目标管理模式下所有医务人员均可采用网络系统直报的方式,以医生姓名及个人单独账号登录“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其中明确事件发生时间、主诉缘由、结束方式等。而根据事件等级可将其划分为Ⅰ(警讯事件)、Ⅱ(不良后果事件)、Ⅲ(无后果事件)、Ⅳ(隐患事件)级别,Ⅰ、Ⅱ级别不良事件12 h 内强制性上报,Ⅲ、Ⅳ级别不良事件实行鼓励性48 h 上报,职能审核部门完成接收、处理、跟进等流程,直至不良事件彻底平息。 同时对于不良事件隐瞒、编写、超时上报等医务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③提高医疗服务意识,定期召开总结会议,针对不良事件问题进行总结,而后单独与上报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着重强调个环节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①医疗风险防范:采用该院自拟医疗风险防范评分表评价两组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该表内含医疗安全意识、医疗安全思维、医疗安全技巧、医疗安全能力(遵循规则能力、诊断探究能力、术前准备能力、观察病情变化能力)等,每项0~100 分,医务人员得分越高,代表医疗风险防范水平越高。
②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上报仔细记录两组医务人员在医疗管理类、医技管理类、药品管理类、院内感染管理类、职业防护管理方面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③评价改进率、报表合格率、超时限率:通过上报记录观察并记录两组医务人员评价改进率、报表合格率以及超时限率,进行组间对比。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医疗安全思维、医疗安全技巧、医疗安全能力等医疗风险防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评分比较[(±s),分]
项目医疗安全意识医疗安全思维医疗安全技巧医疗安全能力遵循规则能力诊断探究能力术前准备能力观察病情变化能力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 P 值80.17±5.23 81.36±5.72 81.56±5.28 76.61±5.12 77.93±5.37 77.54±5.18 2.664 2.395 2.977 0.010 0.020 0.004 0.005 82.34±5.27 82.46±5.18 82.71±5.34 80.35±5.75 78.36±5.36 78.82±5.49 79.44±5.38 76.83±5.19 2.900 2.641 2.363 2.489 0.011 0.022 0.016
观察组医务人员在医疗管理类、医技管理类、药品管理类、院内感染管理类、职业防护管理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医务人员评价改进率、报表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时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评价改进率、报表合格率、超时限率比较[n(%)]
医疗安全监管主要是为了减少不良因素发生、防范医疗事故、促进医疗安全,以保障医学稳定发展、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及利益为目的[7-8]。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将影响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及处理予以公开透明化处理,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系统[9-10]。 这说明医学发展已然进入更加理性的思考阶段,以探索不良因素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改革可有效提高医疗安全性,这亦是新时代下医学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11-12]。 既往情况下,一直沿用传统管理方式,主要根据医务人员专业分配科室,针对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采取措施,对于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作用较小,无法达到预设的管理目标[13-14]。而目标管理为立足于传统管理方式上衍生出的新型护理类型,其管理模式结构属于直线职能补充和更新,可显著提升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5-16]。
经该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医疗安全思维、医疗安全技巧、医疗安全能力等医疗风险防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在医疗管理类、医技管理类、药品管理类、院内感染管理类、职业防护管理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评价改进率、报表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时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引进目标管理法这一理论,主要按照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执行考核-针对培训-信息反馈-实施奖励与惩处为实施路径,将医疗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监管任务转化为具体且明确的工作指标。同时将既往发生的诸多不良事件类型作为反面教材,归纳到培训内容之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医疗安全防范认知度,并强化相关过程的上报及处理流程,从而优化医院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的缺陷。 结合既往情况不难发现,存在大多数仅重视上报不良事件发生数量,轻视不良事件本身内容,忽视上报意义等问题[17-18]。故此在目标管理中将根据不良事件等级,确立硬性上报标准以及上报流程,并给予鼓励性奖励,强化医务人员在医疗安全防范问题中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参与度,并对瞒报、漏报等情况予以责任追究, 双重管理方式下确保医疗安全监管效力,提高医疗安全水平的同时,保障患者基本权益[19-20]。
综上所述,医疗安全监管中实施目标管理,可显著提升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不良事件上报内容格式,有助于医院整体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