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桥通气装置设计分析

2022-05-28 07:56杨志日谢建林梅欣鑫胡磊
汽车工艺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油壶管接头半轴

杨志日,谢建林,梅欣鑫,胡磊

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抚州 344000

目的

前驱动桥、后驱动桥、半轴离合器等带油润滑的产品,必须有可靠的通气功能。由于零部件运转发热,导致腔内压力上升,如不能及时减压,将导致润滑油等从油封唇口排出,或者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润滑油从通气塞泄漏。

针对公司曾经出现过的N3、N5等前后桥通气装置漏油的问题,为防止该类重大设计缺陷再度发生,制订驱动桥通气装置设计规范,并明确试验和评判要求,作为设计参考。

设计原则

1)通气装置必须有排气、防止油泄漏及防止水、泥沙等异物进入的功能。

2)通气装置的布置区域可以在桥管上,也可能在主减壳内,或者壳盖上,都应尽可能远离齿轮、轴承、差速器壳或半轴的甩油范围,避免油流直接冲击。

3)主动齿轮上偏置,润滑油面高,如无合适的布置位置,可以与整车厂一起确定采用常开式通气装置,将排出的油集中到一个集油壶中,车辆停车后,集油壶中的油回流到主减中。

4)通气塞或通气管布置原则朝上或斜上方,布置位置尽可能高(高于油面200mm),通气结构腔体容油尽可能大,装置内部既能挡油又能回油顺畅。

5)通气塞或通气管在整车上的固定位置,应远离积水或流水区域,减少通气塞进水的风险。

6)通气塞或通气管的通气孔径不小于3mm,或对于有挡板结构的产品,通气的缝隙宽度不小于5mm,长度不小于5mm。

常用结构如图1所示,适用于前驱动桥、后驱动桥和半轴离合器。

图1 常用通气装置结构

常用的通气装置结构

1.冲压焊接后桥壳总成结构

桥壳总成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桥壳总成结构

(1)挡油板3B 焊3处,其中挡油板圆弧段焊缝长度应超过半圆弧,适用于7B等小桥壳本体。

(2)挡油板3C(带翻边)焊3处,其中挡油板圆弧段焊缝长度应超过半圆弧,适用于3B及8B等较大的桥壳本体。

(3)挡油板3D(翻边有凸焊点)适用于8B及以上大的桥壳本体。

2.插管式后桥结构

由于插管式后桥的差速器轴承具有部分挡油的功能,所以,通气结构只是装配通气塞总成即能满足排气及密封要求。插管式后桥通气塞通常布置在套管上,从动齿轮反面一侧,离桥中心距约260mm。并且,通气孔考虑主齿的仰角进行布置,使桥总成装车后,通气塞处于正上方。

3.集油壶结构

如图3所示,根据整车布置需要,选择常开式通气结构,由通气管接头、通气管及集油壶组成,车辆运转时,少量齿轮油排入通气管路,并汇聚在集油壶中,车辆停止时,集油壶中的油回流到驱动桥壳内。

图3 常开式通气结构

4.带鼓包(前桥壳总成)结构

基本结构(PQ类):通气塞安装在前桥壳的套管上,此结构适用于带轮边锁止器、前桥半轴仅在4×4工况下旋转。

5.不带鼓包、整体式或左、右分体式主减速器壳结构

基本结构(NQ类):通气塞安装在主减速器壳盖上,并且增加挡油板,避免油流冲击通气结构,此结构适用于无带轮边锁止器,前桥半轴在4×2、4×4工况下均旋转;可根据整车涉水要求,装配通气塞或通气管总成。

6.其他公司产品结构案例

1)后驱动单元通气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后驱动单元通气结构

2)后驱动单元如图5所示。

图5 后驱动单元

3)IX35后驱动单元如图6所示。

图6 IX35后驱动单元

4)某电动汽车减壳后盖如图7所示。

图7 某电动汽车减壳后盖

5)某后驱动桥桥壳盖布置通气结构方案如图8所示。

图8 后驱动桥桥壳盖通气结构

通气塞的设计

1)基本功能:通气塞是整个通气结构、装置中的关键,其功能是保证空气排出的畅通、阻挡内部润滑油的泄漏,同时防止外部的泥沙、灰尘、水及其他污物的侵入。

2)基本设计要求:通气塞中的通气孔道直径应不小于4.0mm;通气塞气门在 2(+0.25,-0.53)kPa下打开;通气塞负压试验要求:在水深380mm,负压-35kPa条件下,放置一小时无水渗入。滚铆后,通气孔螺塞和通气塞帽能相对活动,通气塞帽拔脱力≥980N。

3)对于通气管结构产品,通气管(通气塞)在整车上的固定位置应远离积水或流水区域,减少通气塞进水的风险。

4)优先选用JX通气塞,比第一代3B通气塞,其弹簧更为精准,压缩量更大。

5)通气塞保养和免维护:通气塞处于车底下,工作环境差,水、泥沙等异物易于附着在通气塞上,严重时,进入通气塞帽,导致弹簧卡滞,影响密封性能。

建议车桥保养时,对通气塞帽按压检查,如通气塞内的弹簧压缩、回位不畅,或者齿轮油进水(含水量超过1%或乳化),则必须更换通气塞。

由于这种保养实际很难实施,所以需要设计免维护通气塞。

改进案例

1.N350Q前桥通气漏油改进

(1)漏油状态的设计 漏油原因:通气管接头布置位置,空间小,位置低,半轴高速旋转,通气口部位无大的缓冲空间,油液易充满并直达通气管接头(见图9)。在油温低,黏度大时,漏油的风险更大。

图9 N350Q前桥通气漏油

(2)改进方案一 将通气管布置在半轴套管上,减少油量300ml,通气管总成采取硬管连接加大管内径至φ15mm的橡胶软管的设计,此改进方案的原理,与RT50前桥所采用集油壶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对少量漏油进行收集,减缓内腔压力,停车后,收集的漏油回流桥内,达到通气及防渗漏的功能。

(3)改进方案二 将通气结构布置在减壳盖上端,位置更高,通气管接头下有缓冲油流的容积腔,容积腔用挡油板盖住,下面为通气口(见图10)。

图10 改进后通气结构

2.J22Q/J25Q 前桥通气漏油

(1)初始设计 如图11所示,差壳旋转时,其上的筋或螺栓头部带起的油流会撞击、进入通气结构腔内,甚至进入到通气管接头的排气口内。反转时,进入通气结构腔内的油流更剧烈,漏油风险更大。

图11 J22Q/J25Q 前桥通气结构

(2)优化设计 增加挡油板,使飞溅的油液不易接触到通气管接头,并且易顺着挡油板流下,不会聚集在通气结构腔内(见图12)。

图12 前桥改进后通气结构

3.J21Q 前桥通气漏油:

(1)初始设计 借用PQ 前桥通气结构设计,由于N310 D5 前桥取消了轮边锁止器,半轴及主、从动齿在行车过程中一直运转,行车时存在通气结构漏油风险。

(2)优化设计 在套管上增加通气塞座,抬高通气塞的安装位置,避免油流直接冲击到通气塞。

内腔加大,衰减油流的冲击力;通气塞座内腔尺寸:φ24.5mm×16.5mm;通气塞座增加挡油板,避免油液直接进入到通气塞座内腔。

结语

本文的设计结构及方案均已通过整车耐久及性能试验,并且匹配车型已在社会上大批量应用,售后表现优异,证明以上的结构设计可以推广应用,设计方案稳健可靠。

猜你喜欢
油壶管接头半轴
发动机漏水故障分析与密封结构优化
一种橡胶扭力半轴组件
旋转弯曲载荷作用下管接头螺纹连接松动现象试验研究
厨房小油壶 选用大学问
汽车全浮式半轴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小油壶里的大隐患
油壶3个月不洗,会导致食用油酸败吗
汽车半轴自动化技术取得新突破
某重型车桥半轴断裂失效分析
如何让脏腻腻的油壶变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