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5-28 07:17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例数证候机体

马 洁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1499)

慢性疲劳综合征会使机体出现极度疲劳、肌肉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西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以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疲劳为主,多予以患者免疫增强剂、肌肉训练治疗,但对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改善效果不佳[1]。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四肢疲劳”“百合病”范畴,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伤,导致肾精、脏腑气血不足,形体衰弱无力;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谷精微缺乏,肌肉瘦削,全身疲乏,故中医治法为补益气血阴阳[2]。隔姜灸主要通过艾灸神阙、关元、中脘3个穴位,强化患者肌肉强度,改善机体气血运行,补益脾胃之阳,可减轻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与脏腑状态[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隔姜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21~57岁,平均(39.48±8.35)岁;病程0.5~3年,平均(1.62±0.36)年。试验组患者(54例)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22~62岁,平均(39.52±8.62)岁;病程0.5~3年,平均(1.66±0.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与《中医病证诊疗常规》[4]《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慢性疲劳相关疾病》[5]中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符合者;劳累后持续不适者;肌痛、咽喉炎、颈部触痛、头痛、睡眠障碍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持续半年或半年以上者;近期未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等。排除标准:药物不良反应、失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发的疲劳者;合并神经性厌食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痴呆、妄想症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具有隔姜灸治疗禁忌者等。本研究已通过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需要保持正常生活规律,每日正常饮食,不可暴饮暴食,并且每日保持30 min以上肌肉能量训练,强化腹部、腰背部肌肉[6]。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神阙、关元、中脘3个穴位进行消毒,将厚度为0.5 cm、直径为3 cm的姜片放于穴位上,在随身灸(亳州市艾可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FYYJ-S001)内放1.5 cm×2.0 cm艾段,进行隔姜灸,隔姜灸过程中,需调整施灸高度,避免局部肌肤烫伤,待燃尽后,取下艾灰,3个穴位同时进行隔姜灸,每个穴位灸1壮,30 min/次,1次/2 d。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气短、神疲、乏力)严重程度,根据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1、2、3分[7]。②免疫功能。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M、IgA水平。③疲劳量表(FS-14)[8]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9]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10]评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S-14评分评价患者疲劳程度,分值范围为0~14分,得分越高患者越疲劳;采用SF-36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8项,每项分值范围为0~100分,取各项最终总和的平均值,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采用SDS评分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分值范围为25~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1]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PSQI评分从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7个维度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每项分值范围为0~3分,总分0~21分,PSQI评分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例(%)]、(±s)表示,组间分别行χ2、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气短、神疲、乏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气短 神疲 乏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2.41±0.15 0.79±0.21* 2.37±0.28 0.58±0.17* 2.34±0.17 0.75±0.12*试验组 54 2.43±0.21 0.31±0.15* 2.33±0.31 0.27±0.11* 2.40±0.15 0.42±0.09*t值 0.569 13.668 0.704 11.250 1.945 16.16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免疫功能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g/L)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g/L)

注:与治疗前比,*P<0.05。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A。

组别 例数 IgG IgM Ig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9.42±1.21 10.15±1.94* 1.16±0.24 1.41±0.32* 1.15±0.26 1.59±0.34*试验组 54 9.31±1.18 12.34±2.06* 1.23±0.28 1.77±0.40* 1.21±0.21 1.83±0.41*t值 0.478 5.687 1.395 5.164 1.319 3.31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FS-14评分、SF-36评分、SDS评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S-14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 FS-14、SF-36、SDS 评分比较 (±s, 分 )

表 3 两组患者 FS-14、SF-36、SDS 评分比较 (±s, 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FS-14:疲劳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 例数 FS-14评分 SF-36评分 SD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10.15±1.42 8.57±1.04* 50.18±6.33 78.22±5.23* 59.73±4.72 48.72±3.81*试验组 54 10.21±1.38 5.83±0.89* 50.51±6.54 82.36±5.49* 59.59±4.81 45.46±2.19*t值 0.223 14.709 0.266 4.012 0.153 5.4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PSQI评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患者 PSQI评分比较 (±s, 分 )

表 4 两组患者 PSQI评分比较 (±s, 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催眠药物 睡眠效率 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2.16±0.46 2.19±0.44 1.16±0.31 1.14±0.30 1.46±0.42 1.50±0.40 1.62±0.41 1.64±0.39试验组 54 2.21±0.37 1.37±0.21* 1.19±0.33 0.49±0.11* 1.44±0.46 0.61±0.19* 1.58±0.37 0.89±0.24*t值 0.622 12.359 0.487 14.948 0.236 14.769 0.532 12.0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睡眠障碍 日间功能障碍 入睡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1.47±0.51 1.52±0.53 1.44±0.27 1.40±0.30 1.77±0.61 1.69±0.57试验组 54 1.45±0.49 0.71±0.19* 1.48±0.29 0.81±0.18* 1.74±0.60 1.05±0.31*t值 0.208 10.572 0.742 12.392 0.258 7.24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经常感到疲惫,且通过休息,此种症状并不能有效改善,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且随着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还会出现肌肉疼痛、睡眠质量不佳、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对此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免疫增强、止痛、抗抑郁等对症治疗,也可通过运动的方式,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但整体疗效不佳[12]。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五脏正气虚损,导致全身呈疲劳状态,故中医治疗以补益气血、平衡阴阳为主[13]。生姜有温阳驱寒健脾之功效,灸法作为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益肾健脾、温阳通络等功效,故隔姜灸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尤为有益[14]。神阙为经络总枢,位于脐中,为气血运行之要道,可理肠和胃、固本培元;关元为小肠之募穴,可温阳益气、补肾培元;中脘为胃之募穴,可补益脾胃之阳,促进消化;故隔姜灸神阙、关元、中脘三穴,可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促进机体气血运行,改善机体中医证候,从而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15]。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气短、神疲、乏力、FS-14、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隔姜灸可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机体疲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与睡眠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功能紊乱疾病,当机体组织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会过度消耗精气神,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臣噬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免疫功能低下[16]。隔姜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神阙、关元、中脘进行温热刺激,可激活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同时,艾灸和生姜可产生温热效应,促进机体代谢,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进而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17]。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隔姜灸可提高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力。

综上,隔姜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力,从而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并提升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例数证候机体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邓俊峰作品选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