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莉 平卫伟 孙国茜 冯舒敏 杨明煦 叶思思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精神健康的重要问题[1-2]。由于学习、就业压力和生活情感问题等多方面的影响[3-4],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和重点防治人群。有研究表明,2009—2019年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总体患病率为31.38%,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抑郁症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5]。目前,针对抑郁症已经有很多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方法[6]。虽然现有的卫生服务能够为抑郁症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但是PUTHRAN等[7]研究表明抑郁症的治疗率仍较低,这与人群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消极的就医态度有关[8-9]。因此,本研究期望在调查医学生对抑郁症知识认知的基础上,了解医学生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抑郁医学生应对抑郁的方式,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效提高抑郁就诊率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山西省某医学院校2017—2020级各专业本科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前对本调查目的等内容进行说明,继续填写者视为知情同意,否则被调查者不填写该问卷。
1.2.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3部分组成。(1)一般情况:包括专业、年级、年龄、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7项内容。(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由ZUNG于1965年修订,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标准,分别为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大部分时间和绝大部分时间。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评分;10个条目为反向评分。累积20个条目得分和为SDS总分,总分×1.25取整即得标准分,标准分<53分为非抑郁,≥53分为抑郁。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16。(3)抑郁知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内容:查阅文献[11-13]及相关书籍后研究小组自行设计了20条调查题目。问卷内容包括抑郁症的基本知识、预防、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抑郁症应对方式(包括处理方式和治疗方法)两部分。其中问卷的知识部分共18道题,答对1题记1分,该题为知晓,答错则不计分,该题为不知晓。将个人所得分数求和,得分≥12分为对抑郁认知良好,得分<12分为对抑郁认知较差。总体知晓率=答对题目总数/(每份问卷题目数×调查人数)×100%。
1.2.2资料收集 将上述调查内容设置为网络问卷,于2020年10月20 至31日由辅导员或班长在班级群内发放电子版问卷,调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问卷并提交。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问卷设置防重复填写且所有题目均设置为必答题。共收回1 931份问卷,剔除未按照要求填写和作答时间较短(时间<100 s)的无效问卷22份,剩余1 90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86%。
共得到有效问卷1 909人,其中男519人,女1 390人,平均年龄为(19.85±1.48)岁。抑郁得分25~85分,平均(44.29±11.67)分,其中抑郁478人(25.04%),得分(60.59±4.98)分;非抑郁1 431人(74.96%),得分(38.85±7.42)分。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年级、性别、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Tab.1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抑郁组认知良好者为238人(49.79%),非抑郁组认知良好者为829(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2,P=0.002)。医学生对抑郁症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4.14%,其中知晓率排名前3位的题目是抑郁症对身心均有影响,抑郁症易复发和抑郁症与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关;排名后3位的题目是抑郁症的治疗药物,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我国抑郁症导致自杀的几率。
非抑郁组在“抑郁症是心情不好,自己调节即可”“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女性更易患抑郁症”“过于悲观、自信心低的性格的人更易发生抑郁症”“抑郁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均有影响”“抑郁症常见治疗药物”“是否知晓抑郁症的预防方法”这6个题目的知晓率优于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在“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题目的知晓情况好于非抑郁组,见表2。
表2 2组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awareness rate of depression-related knowledge between two groups 例(%)
医学生的抑郁症处理方式排名前2位的是学校心理咨询室(275人,57.53%)和就医(264人,55.23%),排名后2位的是不做出反应(123人,25.73%)和向亲友寻求帮助(242人,50.63%)。见表3。
表3 抑郁组医学生处理方式的选择(n=478)Tab.3 The choice of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depression group medical students(n=478)
以是否做出应对为应变量,应对方式中向亲友寻求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就医定义为做出应对,不做出反应为不应对,以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对抑郁的认知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采用后退法筛选变量。结果显示:高年级、家庭关系不和谐和对抑郁症的认知差是大学生对抑郁不做出应对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抑郁组医学生不同应对方式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Tab.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in depression group medical students
本次调查表明,医学生对抑郁症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4.14%,其中医学生对抑郁症的影响、抑郁症的部分致病因素及抑郁症的基本认识知晓率高,而对抑郁症治疗药物、发病率、自杀率等知晓率低,这与国内外现有的调查结果相似[11,14]。在与病因有关的调查中,知晓率最低的是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关(43.11%)。而何浩宇等[15]研究也指出大学生普遍看重心理因素而低估了生物因素。本研究中43.48%的人了解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与胡朝光等[16]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今后的大学生抑郁症知识的普及重点应该放在抑郁症的现状和危害等方面。
抑郁组有6个题目知识知晓率低于非抑郁组,研究结果与KIM等[17]报道结果一致。这表明知识知晓程度影响了抑郁的发生,因此今后应该加强抑郁症知识的宣讲。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认知倾向、个体应对方式及家庭因素均与抑郁的发生关联密切[18]。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是人们是否采取干预措施的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有针对性进行医学生抑郁症知识宣教,使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才能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结果显示,抑郁组医学生常通过就医、咨询老师和亲友等方式来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这一比例高于肖强等[19],以及NGUYEN等[20]进行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来自医学院校,对疾病有较高的处理意识有关。本次调查中医学生首选处理方式为向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与一般先求助于亲友的传统观点不一致[21]。说明该校大学生心理服务工作做的相对较好,但仍有超25%的学生未对抑郁症状做出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级学生、家庭关系不和谐、对抑郁症的认知差与大学生对抑郁不做出应对有关联。本研究及常虹等[22]研究结果均显示,高年级学生的抑郁检出率高于大一新生。因此,高年级学生更易对抑郁症状不作出应对,这可能与其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怕引来周围同学的非议及破坏自己平稳的生活有关。有研究指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家庭功能缺失[23]。家庭对人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利于情感表达,会促使抑郁者对抑郁症状做出应对。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对抑郁认知不足、具有病耻感,而病耻感会导致不对抑郁症状作出应对的可能[24]。
因大学生抑郁症发生率较高,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并及时开展心理干预,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找专业帮助等[28]。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仍然缺乏对抑郁症治疗药物、发病危害等的认识,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