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平
(邵武市立医院,福建 南平 354000)
与常见心脏介入治疗不同,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植入后便不便取出,因此不仅对术前、术中诊疗效果有较高要求,还极为注重术后的恢复质量。根据研究显示,手术切口愈合效果是患者手术质量、安全性和恢复效率的重要保证,这对术后切口的止血以及缝合方式的质量要求极高[1],常规方案多以压迫止血联合间断缝合(或应用皮肤缝合器等),但存在缝合时间较长和组织对合不齐、皮肤褶皱等缺陷,增大患者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和切口美观[2-3]。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冠心病发生率的逐年上升,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化手术方式具有必要性。本院自2019年开始为部分患者采用电灼止血联合皮内缝合,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诊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6例,根据创口处理方法分组,观察组15例,对照组41例。纳入标准:(1)术后存活时间>6个月;(2)持续配合随访>1年;(3)未合并血液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术后未按医嘱服用药物、护理;(3)合并其他(血液等)感染。
手术中,医师在对患者行局麻和腋下(锁骨)下穿刺后,在左侧锁骨下2-3cm处做横向切口(约为5cm),分离皮下组织(按照植入起搏器大小确定切口长度),制作囊袋并止血,随后常规植入起搏器导线,连接起搏器并调整至需求参数,完成后缝合导线电级并将起搏器置入囊袋,若患者为更换起搏器,所做切口则选择瘢痕处上下部位,暴露起搏器,依次检测起搏器、导线并更换,之后重新测试参数并二次植入,方法与首次植入一致,注意原导线旷置。
对照组在进行止血和缝合时,手术团队采用无菌纱布按压切口,在止血成功后以纱布填塞囊袋,以可吸收线配合三角针贯穿皮肤组织间断缝合。
观察组接受的电灼止血皮内缝合,手术团队应用高频电灼治疗仪(武汉高科恒大光电有限公司,鄂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51233号),电切、电凝功率均为50w,在用手术刀切开患者表皮后,以电刀分离皮下组织(同时电灼止血)至肌筋膜,制作囊袋,放置/更换导线、起搏器并确认参数,若仍有出血则再次电凝,确认切口、囊袋均无出血点后,采用皮内连续缝合,从切口一端入针,将皮下组织依次缝合、打结并固定,沿切口两侧将皮缘交替缝合,缝合时注意间距适当(约5mm),每一针需拉紧后在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后回缝2-3针,拉紧后从终端穿出皮肤,拉紧后贴皮肤剪断缝合线。
患者术后均易酒精清理创口,用纱布覆盖并固定,要求患者卧床24h,为防止患者误碰创口,需执行左上肢固定(局部沙袋压迫6-8h),医护人员持续观察2-3d,定时更换纱布并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1)一般资料;(2)围术期止血时间、术中缝合时间、住院时间;(3)术后并发症情况(囊袋血肿、淤青,囊袋感染,切口开裂,皮肤溃疡等)。
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起搏器安装和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止血时间、术中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15 41止血时间(min)7.15±2.03 12.02±2.66 6.425 0.001术中缝合时间(min)5.11±1.61 9.88±2.21 7.632 0.001住院时间(d)3.69±1.54 7.84±1.08 11.309 0.001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起搏器植入手术是心脏介入治疗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由于患者通常需长期甚至终身佩戴而不再取出,因此对于手术质量的要求极高,而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和心脏疾病发生率的提升,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起搏器植入术逐渐成为心脏介入治疗的研究重点。
而植入术创口止血、缝合处理方法是术后恢复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既往多以创口按压止血和皮肤组织间断缝合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应用时间较长,但具体操作较为粗糙,首先是按压止血并不能有效止血,这会导致术中、术后伤口持续渗血,增大了创口出血发生率,延缓了恢复速度,其次则是未将皮肤、皮下组织进行分层缝合,这会延长愈合时间,并且由于植入术患者年龄通常较大,其皮下组织健康程度较差(如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恢复能力,免疫抵抗力相对较差,导致手术难度的增加以及恢复时间的延长,放大了既往创口处理方案的缺陷[4]。
而电灼止血联合皮内缝合则能在发挥最好疗效的同时,避免患者个人因素对手术造成负面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止血时间、术中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总并发症率显著较低,可见电灼止血联合皮内缝合较常规创口处理方法效果较好。具体分析来看,电灼止血在切开皮下组织的同时便进行止血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止血方式速度快,效果好,还能避免术中出血对于手术环境以及手术视野的影响。由于心脏周围极为复杂,较好的视野有助于手术团队尽快完成囊袋制作以及导线、起搏器的植入和固定;此外,皮内缝合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由于囊袋植入切口压力较大,以及皮内缝合不易引流的原因,更多是采用间断缝合[5-6]。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电灼止血,对于切口、囊袋渗血(积血)的引流需求降低,再加上DDDR、VVI等起搏器的体积相对较小,对于切口造成的压力也相对较轻,因此采用皮内缝合术具有可实施性,而与间断缝合术相比,皮内缝合具有缝合美观,术后瘢痕较少的优势,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增强术后护理配合度等,这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相较于常规创口处理方法,电灼止血联合皮内缝合在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上占据优势,而由于止血效果良好,未增加对于创口的刺激,安全性也更为理想[7-8]。
本次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未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抗凝血或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应用情况对其手术与恢复效果的影响,此外纳入研究的患者数量也相对较少,这可能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偏畸,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人群以开展研究。
综上所述,电灼止血联合切口皮内缝合的恢复效果和安全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恢复效率,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