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化生产中,模具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端制造服务产品的装备,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信息、军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高端装备升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模具工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工业产品保持国际优势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三地模具行业也面临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
,如何发挥京津冀三地特色优势、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京津冀区域模具行业企业协同发展相适应、满足优质资源和技术服务共享的需求,这对助力区域模具行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京津冀模具职教集团开展模具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发挥职教集团的“跨区域”、“连锁”的优势特征、汲取行业龙头企业的精华,利用整合的优质资源对模具专业群人才培养实践的创新模式,发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可参考的、可复制的案例。
(1)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需求升级倒逼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从本世纪初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开始探索并实践集团化办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快构建多元主体、覆盖行业全产业链的职教集团,形成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逐步扩大各类职业院校参与率,推进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建立以行业企业岗位适配、人才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因此职教集团要立足区域型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技术技能型差异化的系统化培养,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相适应。
用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方式,化解每一次孩子带来的挑战,不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妈妈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孩子成长不止,妈妈学习不止,这是我从正面管教里学到的,并且正在日复一日地练习。
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以前的老师讲得多、深、透,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早已失去作文的兴趣。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注重以情感促表达。
(2)服务区域职业教育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落实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地模具行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的布局
。北京属于典型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城市,在第三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河北和天津同属“二三一”产业结构城市,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相比河北、天津资源集中,制造业基础好且产业门类齐全,在先进加工技术和研发转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同时还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的交通资源
。结合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对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发展及服务方向的功能定位、满足区域协同发展对高端技术人才、优质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成立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将有助于落实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助力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升级。
(3)京津冀模具现代职教集团。京津冀模具现代职教集团由国内冲模龙头企业为牵头单位,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以模具专业群为纽带,集合了京津冀区域的模具行业协会、模具行业一流企业、职业院校为主要成员共同组建的产学研联合体。职教集团以“合作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中高职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通高职人才上升的通道,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京津冀三地产业上下游优势资源,引导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职业院校之间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之间模具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链延伸,形成具有显著区域性、行业性、鲜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京津冀职业教育品牌。
模具专业群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主体,同时整合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核心专业,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目前在校学生较多。专业群中各专业均属装备制造大类,与先进制造产业链的中端位置对应,是产业链中关键的环节。专业群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面向京津冀三地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发展进程和装备制造产业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应用和维护产业链,培养“德技并修+工匠精神”杰出的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模具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国内模具行业龙头企业,契合京津冀装备制造产业向精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综合服务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融入京津冀发展,位居高端产业的能力。
(6)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双师型”标准深入开展教师能力建设,依托产业学院、瑞士GF教师培训基地,组建由国家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等优势互补、教研一体、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双师型”师资认定管理和建设等体制机制、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试点班教学实施的适应性,同时聘任企业高级技术技能师傅和工程师参与学校课程任教。专业群教师队伍由校企双方共同聘任,明确教师身份,同时加强学院和企业教师(师傅)挂职锻炼、交叉轮岗。
(5)实施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按照学生良好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的养成规律,按4个模块对核心课程重组,进行“四段递进式”的教学组织。图3所示为“四段递进式”课程实施过程。
(2)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招工与招生一体化是专业群与职教集团企业“双主体”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根据模具行业特点及合作企业岗位要求,结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了基于“双主体”育人机制的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运行方案。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分别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以及就业劳动合同,依法依规保障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权益。在培养过程中学员既是高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接受企业师傅和学院教师的“双导师制”教学,并且学生在学习期间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待遇,校内、企业学习和技能培养交替进行,实现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招工和招生一体化。
专有知识成员是CPIKN中专有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因此专有知识成员的流失必然会造成CPIKN中专有知识资源的流失,从而对CPIKN的正常运行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其掌握的专有知识为CPIKN中的关键知识时。专有知识成员比例与加权专有知识成员比例分别反映了专有知识成员在CPIKN全部知识资源中所占的数量比例与重要性比例。大量专有知识成员的存在,尤其在这些成员具有较强影响力时,往往反映了CPIKN中知识分布的不均匀性,且容易造成知识垄断或保守主义。因此,二者比例越低,CPIKN应对成员流失的稳定性越高。
(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引领中国特色课程建设新模式。基于三对接原则建立的理实一体产业学院多层专业群课程体系,贴近岗位实际需求,体现岗位核心能力,使学生由课程学习向模块学习的改变,在课程资源库建设和学分制改革基础上,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落实“百万扩招”计划和“1+X”证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类型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项目为引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和工艺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在授课中实现课堂教学和基于真实岗位职场教学一体、目标指向一致、技能培养相通的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其次,依托全球一流、国内顶尖的合作企业,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转换成课程资源和授课内容载体,以“问题”和“行动”的引领,发挥学生在课堂和职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1)校企双方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专业群与职教集团企业进行“双主体”育人机制培养探索,与职教集团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定制人才培养,包括工程创新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深化产教融合。专业群深入职教集团企业进行调研,结合企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在优质资源上实现校企整合和共享,以制度约束施行“双主体”育人领导和管理,在育人过程中实现双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精准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依托行业企业,在先进制造业优秀行业文化引领下,深入挖掘专业群各职业岗位从业和职业成长所需要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进行碎片化处理,形成专业群不同岗位思政元素的逻辑线,构建思政元素+专业元素的课程思政课程结构。
职教集团成员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教集团秘书单位,发挥模具专业群优势资源,引入中国模具行业协会及职教集团内相关模具龙头企业在职教教育办学体制进行实践探索,共同组建具有股份合作制的模具二级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多元主体共同投入、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办学实体和生产性单位。在产业学院治理结构下,实现行业引领、学院主导、权责对等、运行顺畅。行业协会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行业标准和“1+X”证书下的技术技能标准,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具专业相关教学标准向国际组织推荐,实现中国职业教学标准走出去;国际知名企业发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影响力,引进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模具行业标准、技术和工艺,协助共建“虚实一体”一流校内实训基地;国内模具行业领军企业发挥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优势,深化和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建设国内一流的精密模具智能生产线;模具专业群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向国内精密模具企业提供优质毕业生。产业学院既是办学单位,又是模具产业的组成部分,逐渐实行社会多元主体办学,成为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使产教和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信息更加畅通、权责更加清晰、运行更加合理、管理更加科学,通过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产业学院为增强京津冀模具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图1所示为精密模具产业学院多元办学主体投入情况。
(3)确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精准对接企业的核心工作能力,以企业岗位核心技能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将企业岗位职业标准融入专业群课程标准中,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和理实结合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专业群人才培养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树立良好职业观。基于职教集团的专业培养新模式改变了学生对模具行业的传统认知,模具制造过程不再是低端、低效和低待遇的代名词。通过对职教集团模具专业群现代学徒制班进行试点和改革促使学生在就业和企业招工前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职业观。通过宣讲、现场参观以及企业实际岗位一线锻炼,按照职业观养成的一般规律,完成了从职业认知、认同和选择的过程,学生对职业和技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卧式加工是主轴轴线与工作台平行设置来加工零部件,主要适用于加工箱体类工件。组成卧式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铸件有床身(底座)、立柱、回转工作台、主轴箱等。对卧式加工中心中最大、最重的基础部件床身(底座)铸件来讲,影响到加工精度主要体现在铸件的刚度、强度、水平度、表面粗糙度等方面。
(4)构建“互认、共享、共融”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三对接即对接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原则建立理实一体产业学院多层专业群课程体系。图2所示为专业群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以企业核心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为基础,采用理论够用、偏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可以按照职业岗位意向进行选择,在“1+X”证书体系下使学生由课程学习向模块学习改变,在课程资源库建设和学分制改革基础上,适应不同类型、层次、学习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现学分互认,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
(3)对接企业核心岗位需求,梯次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四段递进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核心岗位能力需求精准对接。同时发挥学生在课堂和职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
目前,佛山市已建立相关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包括以“检测+追溯”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电子支付+检测追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项目的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的开展,“互联网+智慧菜市场”的推行等。但现有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要求方面仍有不足,缺乏对数据质量问题、标准不一问题、数据孤岛问题等,不能使数据与市民生活实现有效对接,挖掘、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4)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行业发展。模具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是深化校企合作和“双主体”育人的过程,企业、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加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图4所示为学生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和获取的专利。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解决了技术、人才、设备储备不足等问题,完成了工艺创新和技术升级,学校锻炼了师资队伍同时将研发和科研攻关产品转换成课程资源与案例,学生实现了技术技能的跨越式提升,体现了三方合作、三方受益。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案例。依托模具现代职教集团的模具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加快推进国家、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建设创新性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德技并重、人才培养与岗位的对接、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深化了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同时也在其他院校推广使用和交流。2019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双高校”建设单位,其模具专业被确定为高水平专业群,将为加快建立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为京津冀三区域职业院校培养模具实用人才及区域模具企业输送新鲜血液提供新的动力做出更好的示范性作用。
方法点睛 第(3)小题要确定点a的取值范围,关键是分层(a>0和a<0)分类,多面(当a<0时,顶点在线段BC上方和BC上)讨论,思维含量较大,学生易出现漏解或无从下手的现象.此问若能借助所画的图象,挖掘图中隐含关系,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在抛物线与x轴交点确定的前提下,以静制动,最终捕捉、定格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这样就能直观“看”出“数”与“形”的奇妙联系,从而能有效解决a的取值范围.此问运用有效构图,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建立在对已知条件和待求点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才敢于“创新”,因此降低了问题的抽象程度.可谓平中见新,出奇制胜.
依托京津冀模具职教集团模具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以协同机制强化了校企相互融合,以创新融合拓展了集团功能,以专业共治提升了人才培养治理水平,促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融入京津冀发展,为实现职教集团的实体化办学功能、提高扩散效应做出了可参考性的示范。
[1]武兵书.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及现状——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形势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10(7):76-77.
[2]崔 丹,吴 昊,吴殿廷.京津冀协同治理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14.
[3]何爱华.政府引导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6):20-21.
[4]章建新.行业主导性职教集团组建模式研究—基于公司集团与职教集团组建模式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28-31.
[5]张喜才.京津冀高等教育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10):21-23.
[6]杨秀丹,高 清,杨会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信息产业战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0(5):108-113.
[7]杨国星,李玉庆,李 杨.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高职现代学徒制研究[J].模具工业,2020,46(3):74-78.
[8]周京,李杨,马旭鹏.“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模具专业群建设探索研究[J].模具工业,2020,46(4):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