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景区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例

2022-05-26 03:28杨明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缓冲区贵州省景区

陈 煜,杨明春,龚 娜

(1.3.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1999年,为使旅游景区得到良性发展和规范管理,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文件[1]。从景区的发展情况来看,等级评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更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评判标准之一,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旅游景区等级制度体现了景区的旅游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它能综合的反映景区的服务质量、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2],其等级、数量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在等级评定工作中,由于4A级和5A级景区评定标准更加严格.故更能代表当前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因此本文将这两类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作为研究对象。

国外研究来看,对于景区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分析模型和方法上。Deasy等采取了旅游成本线、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对两个具有相似的旅游资源且存在竞争关系的景区进行了比较分析[3];Wilson构建的大熵—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4];Weaver采用核心—边缘理论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景区进行实证研究[5]。也有部分学者比如BevilacquaE.[6]等从空间出发对意大利的旅游景区进行了研究;PearceD.[7]对旅游空间的演化、MassonS[8-9]等对客源市场旅游活动空间行为的研究等。

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角度,空间上从不同的尺度出发,由大及小深入探究。例如从国家尺度对中国A级旅游景区时空特征研究[2,10],到省市区域尺度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景区[1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12]、京津冀城市群A级景区[1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14]的研究再到县域研究,麻学锋等对大湘西县域尺度的景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15]。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法[16]、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17]、核密度分析[18]等,研究内容上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对于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普遍认为,资源本底、人口因素、经济水平、水系和公共绿地条件、地形地势、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可达性是景区空间布局的主要驱动机制[19-23]。

借助arcgis等软件,结合贵州省自身的特点研究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有利于推动全域旅游视角下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格局优化、资源整合、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4]。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201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3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增至11.6%,截止2021年贵州拥有8个国家级5A景区,1处世界自然遗产和1处世界文化遗产,贵州省也提出继续全面深化文旅融合,积极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推动“中国温泉省”“山地索道省”建设,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获取A级旅游景区名录,经筛选得到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34个。自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提取景区坐标。在ArcGIS中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贵州省行政区划、河流湖泊、交通干道数据获取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心。DEM数据分辨率为30m,获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ArcGIS10.7 和 Excel 对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并进行核密度和椭圆标准差测算。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影响机制,具体模型释义见表1。

表1 空间模型及地理意义

二、实验结果分析

(一)时间分布特征

根据公式(1)计算,贵州省2001—2020年间的4A级及以上景区的等级认定时间年际集中指数为0.056,趋近于0,说明认定时间整体上比较分散,20年间,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整体数量在持续地增加,增长率变化曲折(图1)。

图1 2001—2020年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年际变化趋势

结合我国和贵州省近20年的发展背景,可将4A级及以上景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探索时期(2001—2008年),八年间累计认定为4A级及以上景区4个,占比2.99%。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8年),十年间累计认定4A级及以上景区109个,占比81.34%,这一阶段正值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蓬勃实施期,贵州省也相继推出配套旅游政策,如2013年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等。第三阶段是稳定增长期(2019—2020年),2年间累计认定4A级及以上景区21个,占比15.67%,这一阶段受国际、国家大环境影响,4A级及以上景区整体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然在以一定速度增长,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消遣、娱乐方式

(二)空间分布特征

1.市域分布

结合图2,我们发现,在这9个市州中均无1A旅游景区,景区整体数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和毕节市。遵义市A级旅游景区总共130个,位居第一位,其中2A景区11个,3A级103个,所占比重最高,4A级及以上26个,在全省占比28.02%;黔东南州3A级57个,4A级及以上16个,排名第二;黔南州以总数53排名第三,其中3A级景区最多;毕节市3A级33个,4A级及以上13个,位居第四。整体来说贵州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数量主要集中在3A,占全省A级景区数量的69.18%,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作为高等级旅游景区,发展较均衡,如表2所示。

图2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表2 贵州省各等级景区数量分布情况

2.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

由邻近指数公式,得出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r1=15.61 km,re=19.02 km,z值-3.97,最邻近点指数为0.82<1,且通过99%置信度检验,因此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分布型。

表3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最近邻指数值

3.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

为进一步探究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在上述结果中进一步采用ArcGIS10.7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将景区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处理。在测算过程中,以贵州省4A级及以上共134个旅游景区为点状数据,设置像元大小为500m,搜索半径为30km(图3)。从核密度图中可知,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核密度差异较为显著。核密度值在0.59~0.94个/102km2范围内,为贵州省最高值,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其次是安顺市,密度值在0.34~0.59个/102km2范围内,贵阳市与黔南州交界处景区分布也比较密集,贵阳市和安顺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形成了双核心带状分布格局。其他市州核密度值虽比较低,但也存在少量聚集,形成点状分布格局。遵义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最多,但其核密度值偏低,两个次核心区分别是以市区和5A景区为中心,景区集聚程度不高。整体来说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区域分布层面形成了以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为核心的核心—外围分布格局。

图3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核密度图

4.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性

贵州省景区数量所占比例最高的为遵义市(表4),其次是贵阳市和黔东南州,其他地市差异不明显。各地市景区数量在第二阶段增加幅度十分明显,其中毕节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实现了4A级及以上景区0的突破,贵阳市和遵义市在第二阶段景区增加数量最多,各地市在第三阶段基本达到平稳发展状态,安顺市、铜仁市和黔西南州近两年未增加景区数量,发展后劲不足,市域、省域联动发展力度弱。

表4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经计算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基尼系数为0.28,接近于0,整体景区分布较为平衡。同时,贵阳市、遵义市和黔东南州三个地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约占贵州省总量的一半。

图4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

5.旅游景区空间分布集中程度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F=35.477。平均地理集中指数Fa=33.33,F>Fa,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9个市级行政区域里分布具有一定集中度,但是集中的程度较低。

6.空间分布与发展结构特征

标准差椭圆是同时对点的方向和分布进行分析的一种经典算法。文中基于研究对象数量采用了一个标准差对旅游景点进行计算[27],如图5所示,采用一级标准差将约占总数68%的点要素的质心包含在内,4A级及以上景区分布方向主要为西南-东北方向,椭圆的方向角度为61.93°,扁率为0.334,方向分布特征较为明显;椭圆的面积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41%,4A级及以上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聚,椭圆外沿要素逐渐稀疏,与核密度分析中的热点区域一致;贵阳市修文县是椭圆的中心点,接近贵州省的行政中心和区划中心。5A级景区的标准差椭圆扁率为0.08,方向角度为68.86°,分布中心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无明显的方向特征,离散程度较大。总体来看,4A级及以上景区68%的要素质心在空间上主要呈现西南—东北方向的分布特征。

图5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标准差椭圆分析

三、影响因素

(一)地形因素

根据贵州省DEM数据提取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高程信息(图6),海拔低于400 m的旅游区数量3个,仅占总数的2.24%海拔高于1 000 m的景区接近60%,表明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更倾向于在高海拔区域分布。

图6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与地形、水文要素耦合图

图7 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海拔分布

(二)水文因素

河流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境内有乌江水系、沅江水系、北盘江水系、都柳江水系等,其中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

利用ArcGIS10.7软件,对贵州省省河流湖泊分别做2 km和5 km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2 km缓冲区范围内有4A级及以上景区63个,占比为47.01%,这说明有接近一半的景区分布与水文相关;5 km缓冲区范围内有4A级及以上景区90个,占比为67.16%;10 km缓冲区范围聚集了119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总数的88.81%。这进一步说明水文要素已成为影响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图8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水文缓冲区耦合图

(三)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因素

区域经济基础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发展层次、规模与运营水平,也是影响景区空间分布演化的重要动力[12]。为此,本文选取各地市国民生产总值(GDP)和旅游经济(旅游收入)作为衡量该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地理联系率计算公式和Excel中correl相关系数函数测算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关联程度。结果发现,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L1=89.13,correl相关系数为0.890,说明高A景区与国民生产总值在空间上分布的配合度高,正相关性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地区旅游经济的地理联系率L2=85.72,correl相关系数为0.715,说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旅游业发达程度匹配度高,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规模存在着很强的空间耦合性。

图9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县区10 km缓冲区耦合图

图10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县区20 km缓冲区耦合图

(四)区位因素

1.客源市场区位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假日的增多,人们生活和消费观念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旅游消费也越来越多。贵州省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业迅速崛起,贵州省国内客源市场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少。海外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本文运用ArcGIS10.7平台,以贵州省各区县驻地为中心,构建5 km、10 km和20 km缓冲区。结果发现,县城5 km半径缓冲区内有25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总数的18.66%,县城10 km半径缓冲区内有52家,占总数的38.81%,县城20 km半径缓冲区内有93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总数的69.40%,其中5A级景区5个,占5A景区总数的63%。由此可见,县域客源市场已成为影响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

2.交通区位因素

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国道、省道是开放式道路,适合游客近距离出行,借助ArcGIS将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以5 km为间距做缓冲区分析图(图11),4A级及以上景区中有90个是集中在主要公路沿线5 km缓冲区内,占总数的67.16%,在主要公路沿线10 km缓冲区范围内集中了111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总数的82.84%,随着距离的增加,景区数量逐渐减少。

图11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交通缓冲区耦合图

由于高速公路属于封闭式道路,适合游客较远距离出行,采用同样方法对高速出入口做缓冲区分析(图12、13)。结果表明,在高速出入口10 km缓冲区范围内集中了76个4A级及以上景区,超过总数的一半;在高速公路出入口20 km缓冲区范围内聚集了106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总数的79.1%,值得注意的是,5A级景区全部在高速出入口20 km范围内。由此可见,交通景区空间分异的影响很大

图12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高速路口10 km缓冲区耦合图

图13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高速路口20 km缓冲区耦合图

四、结语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本文借助ArcGIS10.7平台等工具软件,采用年际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标准差椭圆等模型对对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时间上,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年际集中指数为0.056,景区认定时间整体上比较分散,年际间差异较小。景区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探索时期(2001-2008年),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8年),第三阶段是稳定增长期(2019-2020年)。

(2)空间分布格局:1)贵州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最邻近指数约为0.82,呈集聚型分布,基尼系数为0.28,各地市分布较为均衡,市域尺度下地理集中指数为35.477地理集中程度较低。同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形成了以贵阳市、安顺市为核心的两个高密度分布区,通过标准差椭圆得出5A景区的标准差椭圆扁率为0.08,方向角度为68.86°总体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特征。从数量上看,遵义市最多,其次是贵阳市和黔东南州。从市域分布集中程度看,贵阳市景区分布最为集中。2)从贵州省自然和人文等因素出发,研究影响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的因素发现:①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自然条件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②人文因素中的社会经济水平、交通便利度、客源市场的分布等是旅游景区是否走得远、走的好的重要的外在推手,对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两者都不容忽视。

(二)优化策略

综合以上结果来看,可以从三个方面优化旅游景点的空间格局:

一是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大力推进避暑康养游、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研学探险游、体育健身游同步快速发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积极发挥高等级景区的品牌带动效应。加强不同级别旅游景区分布热点区域的旅游规划,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路线,实现冷热景点联动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联合,形成覆盖面广、品牌效应强的旅游景区。

二是要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研究发现,在主要公路沿线20 km缓冲区范围内集中了131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总数的97.76%,79.1%的高等级旅游景区集中在高速公路出入口20 km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5A级景区均在高速出入口20 km以内,充分说明交通区位是影响高级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同时,旅游景区集聚区通常是旅游流空间集聚扩散的中心,贵州省旅游景区应形成以贵阳、安顺、遵义为核心的三大旅游交通板块,使其交通辐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省内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开辟快捷、舒适的水上观光游览线路,以铜仁市为核心旅游集散地,开通铜仁至黔东南、黔南州等沿岸水上旅游线路,开发以水为载体的旅游产品。

三是要整合旅游景区,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机遇,吸引更多文旅企业走进贵州,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和贵州的生态、气候、文化、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共享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红利。与周边省份旅游景区强强联合,将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的旅游景区辐射范围延伸扩展至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区,以少数民俗文化,乡村村寨旅游为主题,形成高原山地旅游产品互动区;拓展南方市场,依托珠三角的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山水休闲度假旅游、民俗生态旅游、专项旅游等产品,形成泛珠三角旅游资源与市场互动区。通过以上互动区的形成,共同提升西南部地区在全国旅游竞争力中的水平。

猜你喜欢
缓冲区贵州省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串行连续生产线的可用度与缓冲库存控制研究*
基于ARC的闪存数据库缓冲区算法①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