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巾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5-26 03:28:46刘红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腰椎

刘红艳,郭 亮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急性腰扭伤常见于长期弯腰工作或长期缺乏腰背肌肉锻炼者或青壮年人群,患者用力不当或在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活动腰部可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受到强烈的牵拉,于是发生持续性的疼痛和活动痛,同时腰部功能受限,严重者甚至咳嗽、打喷嚏、腹部用力等行为也可导致痛感加重且无法完成下蹲、站立或翻身的动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2],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痛点封闭、牵引等,疼痛剧烈者可口服止痛药[3],同时中医保守治疗方案也有广泛的应用,且凭借疗效安全的特点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措施。推拿是我国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可有效调节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张力,消除血管和神经机械性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部肌肉疼痛[4]。药巾是基于中药熏洗和外敷的治疗方法,可促进药物渗透和炎症消散。本研究探讨了药巾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①多有明显急性腰扭伤史;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下腰段为好发部位;腰骶部有明显疼痛点和肌痉挛,伴脊柱侧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的放射痛、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②查体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痉挛、僵硬,脊柱侧凸畸形,活动受限。③X射线平片无明显阳性发现。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急性腰扭伤“气滞血瘀证”辨证要点:闪挫及强力负重后腰部剧烈疼痛,腰肌痉挛,腰部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弦紧。

1.2纳入标准 ①参考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②患者年龄18~65周岁且为首次腰扭伤;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经X射线或CT检查明确有骨折或骨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者;痛感强烈且经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实验证实伴有坐骨神经痛者;伴有皮肤损伤或传染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患者。

1.4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9~64(56.4±7.2)岁;病程1~2(1.6±0.4)d。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50~63(56.5±6.4)岁;病程1~2(1.6±0.4)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会已审查通过本次研究。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推拿基础上采用药巾外敷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5.1推拿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首先用揉法对患者损伤部位进行轻揉,来回揉2~3 min后对患处略加大力度施以法,由内向外,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慢慢推移,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施法约10 min直至患者腰部紧张感减轻。在患者腰部受伤部位肌肉紧张处垂直于肌纤维方向施以弹拨手法,力度由轻逐渐加重,于肾俞穴处点压20~30次直至患者有轻度酸胀感。对患者腰椎后部施以伸扳手法,可闻及关节复位声响,患者感到关节舒畅,对腰部肌肉垂直竖脊肌方向施以擦法,来回擦动直至局部温热,持续3~5 min。

1.5.2药巾外敷方法 中药方: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0 g、透骨草10 g、海桐皮1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充分洗净以上中药后加水煎煮30 min倒出药液,待药液稍稍冷却后对药液进行保温,取消毒后的棉毛巾浸入药液,稍稍沥去一部分药液后将温热的药巾敷在患者受伤部位,药巾冷却后重新浸入药液并敷于受伤处,重复4~5次,每日2次。

1.6观察指标 ①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早晨空腹静脉血并进行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7]对2组患者腰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分为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外出10个项目,并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5分,总得分=实际得分/50×100%,ODI评分越高则患者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③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骶棘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测指标包括波幅和单位时间内肌电反转次数。④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腰椎活动度(ROM),包括前屈角度、后伸角度和左右侧屈角度。⑤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急性腰扭伤疗效标准,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腰功能检查: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各25°,ODI积分降低≥90%,VAS疼痛评分0~3分);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腰功能检查:前屈45°,后伸15°,左右侧屈各10°,ODI积分降低≥30%但<90%,VAS疼痛评分4~7分);无效:症状无改善(腰功能检查:前屈0°,后伸0°,左右侧屈各0°,ODI积分降低<30%,VAS疼痛评分8~10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2.2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分)

2.3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肌电图波幅和肌电反转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肌电图波幅和肌电反转次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

2.42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2组治疗前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腰椎活动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2.5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急性腰扭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腰部急性损伤疾病。多数患者因抬拿重物或进行重力劳动时用力不当或动作不协调导致腰部过度弯曲,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在突然的牵拉下超过可承受的弹性限度,从而发生急性损伤,患者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且在咳嗽、打喷嚏等行为下痛感加重,腰部活动受限,通常及时治疗可有效缓解,但治疗不当仍有发展为慢性损伤的风险[8]。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腰部脊柱由椎体和关节组成框架,并被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覆盖,共同支撑和维持腰部稳定并控制腰部活动,突然的外力打击或超负荷负重导致超过腰部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则可致使腰部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发生损伤,同时引起机体的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主要由于腰部软组织损伤后局部组织因受力不均以及持续的不规则牵拉导致水肿并发生炎性渗出,机体不断分泌炎性因子和致痛因子,导致持续性的疼痛[9-11]。

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腰扭伤主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常见物理疗法包括电疗、热疗等,促进血液循环,常见药物包括消炎镇痛药以及肌肉松弛药等。其中消炎镇痛药物以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为主,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但此类西药长期应用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刺激性的消化道反应以及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12]。中医药对于筋骨损伤类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推拿、中药外敷等均为中医外治法中经典治疗方式,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中[13]。

急性腰扭伤在中医中归属“腰痛病”“伤筋病”等范畴,早在《素问·刺腰痛》就记载“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少阳令人腰痛……阳明令人腰痛……足少阴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记录并描述了腰痛之状以及经脉对腰痛的影响。中医认为,皮肉筋脉骨节构成了腰脊和四肢,并维持着机体运动功能,《金匮翼》提到“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与现代医学研究中突然用力、持重不当、闪跌等引起腰部韧带、筋膜过度牵拉致病的病因观点类似,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多见。肌肉筋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根据“不通则痛”的理论,患者卒痛而不得转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基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的原理多以活血祛瘀之法治疗。推拿手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经典外治法之一,手法治疗有理筋正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推拿主要分为揉法、法、弹拨、推法、擦法等按摩手法以及斜扳法、牵抖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等整复手法。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患者采取推、等放松类手法作用于腰背部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加速机体炎症吸收,再给予弹拨手法刺激腰背部深部组织以缓解疼痛反应,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以及痛症均有较好的疗效。随后对患者腰椎后部施以伸扳手法改善腰椎结构,松解粘连,使腰背部肌肉进一步松弛,恢复腰椎正常生理弧度,改善急性腰扭伤直接导致的腰骶部周围肌肉和软组织损伤状态,再施以擦法刺激局部肌肉,进而促进血液循环[14-15]。药巾外敷是基于中药熏洗和外敷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中药方中桃仁、红花为破血之品,桃仁活血祛瘀,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二药合用共主活血化瘀之效;川芎活血止痛、祛风燥湿,透骨草舒筋活血、散瘀消肿,海桐皮镇痛消炎、祛湿活血,制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制没药散瘀定痛。通过温热药液将药力渗透进入肌理,直达病所,气血通畅,疏通经络,进而促进炎症消散,缓解肌肉痉挛疼痛。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桃仁提取物可减轻血瘀证大鼠血瘀体征,降低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黏附分子31表达从而促进核转录因子-κB的转录和翻译,进而发挥抗凝血作用[16];宁张弛等[17]研究表明,乳香提取物中的乳香酸类成分可有效降低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诱导产生的TNF-α以及IL-1β等炎症介质含量;徐宇等[18]在海桐皮药物组分调节基因研究中指出,海桐皮可能存在参与炎症及调节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腰椎活动度和肌电图波幅、肌电反转次数、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药巾结合推拿手法可有效降低急性腰扭伤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腰椎活动度并改善腰椎功能,缓解腰肌痉挛,有效促进肌肉组织恢复,效果更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祝您健康(2022年6期)2022-06-10 01:37:18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职业腰痛早防治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久坐当心腰“感冒”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