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或肥胖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哮喘控制水平及中医体质的影响

2022-05-26 03:28赵锐恒王建新韩泽璐尹则陶林江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表型粒细胞中性

韩 静,赵锐恒,王建新,韩泽璐,尹则陶,林江涛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肥胖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1]。相关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体质指数(BMI)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存在负相关性[2-3],儿童期的肥胖与哮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4]。肥胖可通过脂肪组织的胸外限制以及脂肪因子对整体免疫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诱发哮喘,但不能确定是否由气道炎症介导[5],肥胖与哮喘的确切联系机制仍有待阐明。目前国内对于肥胖和哮喘疾病气道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均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调查,探讨超重或肥胖对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指标、哮喘控制情况以及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20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6]诊断为哮喘者,且为非急性发作期;②年龄18岁以上;③BMI≥18.5 kg/m2;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或隐匿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者;②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准确表述病情、不能正确填写调查问卷者;⑥对于此次调查研究不配合或拒绝参与者。

1.3研究对象 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部治疗的哮喘患者。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BZYLL0204),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式,由固定的研究者根据CRF内容采集受试者基本信息及研究指标,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吸烟史、被动吸烟史等。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的标准[7]分为3组,BMI 18.5~23.9 kg/m2为正常体重组,BMI 24.0~27.9 kg/m2为超重组,BMI≥28.0 kg/m2为肥胖组,记录各组患者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并进行哮喘控制评分(ACT)、气道炎症表型划分和中医体质判定,分析不同气道炎症表型与BMI、血脂水平的关系,对患者主体质和BMI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若患者是相兼体质,其BMI则重复使用在对应的体质组中。

1.5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划分标准 痰嗜酸性粒细胞≥3%,且中性粒细胞<61%为嗜酸粒细胞型;痰嗜酸性粒细胞<3%,且中性粒细胞≥61%为中性粒细胞型;痰嗜酸性粒细胞≥3%,且中性粒细胞≥61%为混合细胞型;痰嗜酸性粒细胞<3%,且中性粒细胞<61%为寡细胞型[8]。

1.6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体质类型判定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9]标准,共分9种,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2 结 果

2.1基本资料比较 共收集哮喘患者214例,其中6例BMI小于18.5 kg/m2,最终研究纳入208例。其中男95例(45.67%),女113例(54.33%);年龄(49.1±13.7)岁;病程(11.61±12.28)年;有吸烟史58例(27.88%),有被动吸烟史92例(44.23%)。正常体重组101例,超重组78例,肥胖组29例,3组患者性别、吸烟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病程、被动吸烟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BMI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指标比较 随着BMI增高,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但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不同BMI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指标比较

2.3FeNO及ACT评分比较 肥胖组Fe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P均<0.05),3组间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BMI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水平及ACT评分比较

2.4气道炎症表型与BMI的关系 153例哮喘患者进行了气道炎症表型分型,其中嗜酸粒细胞型66例,BMI为(24.37±3.05)kg/m2;中性粒细胞型26例,BMI为(23.94±3.08)kg/m2;混合细胞型58例,BMI为(24.82±3.62)kg/m2;寡细胞型3例,BMI为(27.58±3.93)kg/m2。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哮喘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0,P=0.267)。不同BMI分组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BMI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情况比较 例

2.5气道炎症表型与血脂的关系 混合细胞型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嗜酸粒细胞型(P<0.05),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寡细胞型(P<0.05)。见表5。

表5 153例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2.6中医体质分布与BMI的关系 208例哮喘患者中平和质74例(35.6%),偏颇体质134例(64.4%)。主体质中,单一偏颇体质59例(28.4%),其中气虚质5例,阳虚质9例,阴虚质4例,痰湿质1例,湿热质2例,血瘀质4例,气郁质2例,特禀质32例;主体质中,2种相兼体质类型的患者有26例(12.5%);3种及3种以上相兼体质类型的有49例(23.6%)。统计各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次,结果为特禀质(82次)>阳虚质(53次)>气虚质(50次)>痰湿质(37次)>气郁质(35次)>阴虚质(21次)>血瘀质(17次)>湿热质(14次)。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患者BMI分别为(24.56±3.58)kg/m2、(24.15±3.53)kg/m2、(23.42±3.01)kg/m2、(23.85±3.89)kg/m2、(25.39±3.64)kg/m2、(25.95±3.71)kg/m2、(23.60±3.10)kg/m2、(24.78±3.78)kg/m2、(24.58±3.26)kg/m2,兼痰湿质和(或)兼湿热质患者的BMI均明显高于兼阳虚质患者(P均<0.05)。

3 讨 论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无论年龄大小,肥胖者哮喘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肥胖对哮喘疾病的影响应引起重视。目前研究认为,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能够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脂肪细胞产生的脂肪因子(如瘦素、趋化素、脂联素)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组织损伤,瘦素输注能增强气道高反应性,增加过敏原刺激后的IgE水平和气道白细胞介素-6水平,也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气道重构和调节血管生成[5]。

肥胖与气道炎症指标的关系存在争议。郑洁等[10]报道BMI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r=0.29,P=0.039),而Todd等[11]报道BMI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16,P=0.03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0.03,P=0.71)之间没有相关性。杨晓丽等[2]和陈一冰等[12]报道,BMI与FeNO无相关性;Uppalapati等[13]对美国NHANES数据库2007—2010年数据的横断面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和种族的情况下,肥胖个体的FeNO显著高于体重不足个体。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BMI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发现随着BMI增大,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FeNO水平,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提示BMI与气道炎症指标有一定的联系,肥胖患者气道炎症指标较BMI低的患者更差,肥胖能够释放更多的炎性因子影响哮喘病情。在评价哮喘病情控制方面,本研究采用ACT评价,结果BMI与ACT评分无相关性,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2,10],这可能是纳入患者的疾病状态引起的,部分纳入患者目前病情控制稳定,也可能是影响哮喘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仅从BMI角度无法直接说明相关性。另外,本研究发现气道炎症类型与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确切联系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回顾哮喘的病因,中医认为哮喘属于“哮病”范畴,哮病病机以痰浊内伏为根本,哮病的发生为宿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现代医学认为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早产以及童年罹患疾病、过敏原、感染、环境暴露(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居住潮湿环境等)、肥胖、胃食管反流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心理因素等。本研究对哮喘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析,发现特禀质、阳虚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常见体质类型,这几种体质类型也是哮喘疾病易感体质,与近几年研究结果大致相同[14-15]。其中特禀质对应过敏体质;阳虚质、气虚质患者易受外邪侵袭,体虚劳倦;痰湿质易生湿生痰,是哮喘诱发的“良好环境”,且肥人多痰多湿,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痰湿质、湿热质患者的BMI均高于其他体质。

综上所述,肥胖的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指标更差;临床应重点关注特禀质、阳虚质、气虚质及痰湿质患者,预防哮喘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兼痰湿质和(或)兼湿热质的哮喘患者应更加关注体重,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表型粒细胞中性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女绅士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