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广西桂林市、河池市、柳州市、玉林市、贺州市下辖12个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校办学条件、乡村教师队伍水平、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等方面均得到改善,但也存在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打造“高校—小学”共同体、分区域打造学校联盟、建设高质量乡村学校等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策略,从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规模学校 发展现状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063-05
为提高我国乡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国务院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广西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份相比经济较落后,目前存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而乡村教育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地处偏远、学生人数较少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指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或教学点)。这类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学生人数少,无法留住优秀教师,几乎成为教育质量低下的代名词。只有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调查目的
为清楚了解广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质量、内涵发展等情况,掌握广西各项教育政策是否落到实处,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广西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课题组围绕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
课题组成员以广西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河池市、贺州市下辖12个县的乡村小規模学校为研究对象,面向小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12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同时,对17所小学的教师、学生、校长进行了访谈,收集到有关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资料。
三、调查数据处理
课题组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为更进一步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100人以下的村小或教学点)与乡镇中心小学(200人以上)在各方面的差异,还对二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
四、调查内容及其结果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1.教师队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自2013年始,广西实施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目前共输送了1万余名全科教师到各地乡村小学,基本上解决了偏远乡村学校师资数量不够、素质偏低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我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目前得到明显的提升。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为61.32%,大专学历的教师比例为34.91%,仅有3.77%的教师为中专(高中)学历。同时,教师的年龄层次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仅为16.04%。
2.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2014年,广西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实现了全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该政策的支持下,一些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较差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66.98%的教师认为电脑设备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有64.62%的乡村学校教室配备了教学一体机。
3.教师培训力度得到加强
自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以来,有效地带动了“区培”“市培”“县培”等各层级的教师培训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的培训达62.27%,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下的培训占37.73%。
4.乡村教师“进城”渠道通畅
教师既是“辛苦园丁”“灵魂工程师”,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作为普通人的乡村教师,也想进入工作环境更好一些的城市小学。因此,我们既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安心扎根于乡村学校;又要为乡村教师疏通考调“进城”的渠道,推动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从调查数据来看,有74.53%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认为通过正常招考可以调入城镇小学,只有5.66%的教师认为是通过人情关系调入城镇小学,这说明教师考调“进城”的渠道总体上是公平的。
5.乡村学校教研活动得到加强
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集体备课、观摩公开课、相互听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乡镇中心校加大了对乡村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乡村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也日益提高。调查表明,有98.58%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开展过相关教研活动,只有1.42%的教师认为从来没有开展过教研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待遇有待提高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县能够按照教育部、自治区的有关要求,严格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如,课题组成员与教师访谈中得知,玉林市R县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水平基本持平,桂林市G县小学教师的年终绩效奖励总额与公务员水平基本持平。同时,各县还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地理位置越偏僻,补贴金额越高,如桂林市C县目前发放给乡村教师的生活补贴金额为每月200—800元。
然而,关于“教师待遇不低于本地区公务员平均水平”的问题,有56.60%的教师认为未落实,有33.02%的教师对此表示不清楚,这说明有些县没有落实到位,或者说已落实到位,但教师并不知情。如桂林市X县R镇的乡村教师(入职两年)告诉我们,他们的每月工资为2 200元,年终绩效只有几千元,远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每月也只有200元。此外,在对“您认为激励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的问题回答时,77.36%的教师认为是提高经济待遇。
2.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我区在推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县报读全科教师的学生学业水平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并缺乏科学合理的流动和退出机制,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未能真正发挥全科教师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认为乡村学校缺少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分别为34.90%,26.89%,13.21%,25.00%。
3.未能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之一是文化振兴,乡村学校作为国家在农村基层的文化“基站”,能够在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调查结果表明,有39.62%的教学点教师表示学校从来没有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点在课题组与教师的实地访谈中得到证实:由于教学点的教师人数少,教师基本上采取“包班制”进行教学,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桂林市X县R镇B小学为例,该校远离乡镇,目前有一至三年级学生75人(含幼儿园学生),共有4位教师(含幼儿园临时聘用教师)。其中,一名教师刚入职一年,身兼校长和教导主任职务,另一名教师年龄为49岁,还有一名代课教师只有高中文化,每人均承担一个班级的所有教学任务。
4.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
在我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很多地处偏远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受制于办学条件的影响,基本被排除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之外。例如,桂林市C县L镇共22所乡村学校,但目前只有8所乡村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又如,桂林市X县R镇B小学只有一个教室配有教学一体机,由于其他两位教师不懂使用,只有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时使用。再如,桂林市G县X镇L小学共有16名学生,3位教师,以及G县W镇Z教学点学生共28人(含幼儿园),教师3人,这两所学校均未配备教学一体机,教学条件简陋。
5.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学任务偏重
与乡镇中心小学相比,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每周上课的节数明显比乡镇中心小学多,将近21.70%的教师每周上课的节数为20 —30节,0.47%的教师表示每周上课节数为30节以上,这表明小规模学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远远重于乡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如桂林市Z县G乡B小学人数30人(12人为一、二年级的学生,18人为学前班的学生),教师共3人,他们在身兼校长、教导主任等行政岗位以及承担食堂生活教师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包班完成各自班级的所有教学任务。
五、思考与建议
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教育常常像荒漠一样没有教育质量可言,不但教师通常都是水平最低的,而且贫穷儿童的比例也很高,这些儿童需要最好的老师,然而他们却是最后才得到。”为了使众多的乡村孩子不是在最后才得到优质的教育,我们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
(一)坚持有法必依,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
关于落实教师工资的问题,国务院在2018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然而,无论是从问卷调查中的数据,抑或是课题组成员的走访调查,课题组都发现各县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县是教师的基本工资与公务员基本持平,有些县是教师的年终绩效金额与公务员基本持平;有些县的教师认为根本未落实该政策,有些县的教师则表示不知是否落实。甚至在同一个市内,不同县的教师基本工资都相差较大,至于班主任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年终绩效等金额更是不相同,发放时间也比较随意。
因此,为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依据现有法规文件制度,建议由自治区教育厅巡视组督查各地方政府落实情况,尽量确保各县乡村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不大。同时,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很难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贴金额,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成为当地教师群体最高的档次。
(二)建立流动和退出机制,确保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我校作为第一批承担培养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任务的高校,在這近9年的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发现每届学生都会出现少数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性不强、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是出于“父母压力”或“就业无忧”的心态才报读公费师范生,其本人并非真正热爱教师职业,毕业后是否愿意坚守乡村学校的想法并不明晰,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因此,为确保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费师范生流动和退出机制,从而确保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针对无从教意愿、表现较差,且在中期考核中无法达到学校培养要求的公费师范生,严格采取清退措施,终止其公费师范生培养协议,把这些退出的公费师范生名额,通过一定的考核,提供给那些优秀的非公费师范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公费师范生“就业无忧”的心态,从源头上确保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
(三)打造“高校-小学”共同体,实现互利互惠
承担师范生培养任务的高校拥有众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但缺少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无法独立完成指导公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而乡村小学是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的未来工作场所,小学教师也需要高校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指导开展科研活动。因此,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乡村教师协同培养制度,打造互利互惠的“高校-小学”共同体,建立由师范院校负责理论教学、乡村小学负责实践指导的定向培养机制。
首先,构建“高校—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从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分别派出若干个系或专业团队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对接,以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由拥有丰富科研水平的高校教师指导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指导公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其次,构建“师范生—小学生”成长共同体。每学期安排公费师范生到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或见(实)习,在促进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帮助师范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化。最后,针对部分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工作的现状,高校在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中应积极探索适合“小班额”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培养优秀师资。
(四)分区域打造学校联盟,促进协同发展
为促进一个区域内多个小规模学校的共同发展,我们应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小规模学校按地理位置进行划片区管理,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把若干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组建为教学联盟,联盟学校之间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或联合开展“六一”儿童节、元旦晚会等活动,促使同质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协同发展。
在走访调查中,课题组了解到玉林市R县在分片区打造学校联盟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区乡村教育的前列,该县以乡镇为单位,对乡镇内所有乡村学校按“学区”开展教研活动。以玉林市R县S镇为例,该镇有30多所乡村学校(含乡镇中心小学和村级完全小学),S镇中心校按地理位置共分成6个“学区”学校,在同一个“学区”学校内,学校之间定期联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议课、“老带新”等教研活动。同时,组建科研团队,集体申报课题,从而达到抱团发展的目的。
(五)完善信息化教学设备,促进优质课程共享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乡村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为乡村小规模学校配齐所有学科的教师不太现实,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似乎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无法突破的瓶颈。我们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慕课、名师课堂等网络课程资源引入乡村小规模学校,从而有效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此外,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县域内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具体而言,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辖区内所有小学进行分类,按照城市小学、乡镇中心校、村小(教学点)分成A、B、C三类,逐级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根据教学需要,从A类学校挑选出一些优质课程,通过网络向B类学校输送,从B类学校挑选出一些优质课程,通过网络向C类学校输送,从而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同时,按照《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试行)》(2021年)的要求,教师应通过各种培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EB/OL].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2019-06-23.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www.gxzf.gov.cn/zwgk/zfwj/zzqrmzfwj/20140210-428445.shtml,2014-01-18.
[3]庫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
[5]伍辉燕.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探讨[J].广西教育,2020(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专项课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ZJY113)及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广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FZYJZXB202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伍辉燕,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