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方言中“唅”的语法功能及语法化路径

2022-05-26 10:26栾芳诺
现代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法化

栾芳诺

摘  要:通过系统考察潍坊方言中“唅”的使用情况,对“唅”的句法功能和语法化进程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语气词“唅”是由叹词“唅”虚化而来的。通过对语气词“唅”的语音特征、语气意义与语法归纳进行重点探讨,发现“唅”仍处于语法化过程中,兼有叹词和语气词两种词性,它在作为语气词时尚未完全虚化。

关键词:“唅”;潍坊方言;叹词;语气词;语法化

潍坊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又兼有冀鲁官话的某些特点,钱曾怡、罗福腾在《潍坊方言志》中把潍坊方言归入山东东区方言的“东潍片”[1](P2)。潍坊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一定差异。就语法层面而言,前辈时贤从名词、代词、程度表示法等方面,对潍坊方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但对潍坊方言所独有的语气词的研究,仍嫌不足。语气词对于表达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潍坊方言“唅”的叹词功能、语气词功能及其由叹词兼类语气词的语法化过程进行描写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潍坊方言在各县市区都有一定差异,本文以潍城话作为描写点。潍城是潍坊市最早的都市中心,潍城话也叫潍县话,现在的潍坊市区方言大都由其演变而来,潍城话在潍坊方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潍坊方言中的叹词“唅”

潍坊话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叹词,通常读作[xã55][1](P3),有时也读为[xaŋ55],本无其字,为表述方便,本文一律记作“唅”。它在用作叹词时,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唅”用作最后一个后续小句

作为叹词,“唅”一般不能用于始发句。在复句中,“唅”常常独立构成一个后续小句,位于整个句子的最后。例如:

(1)你别睡太晚了,明天咱们要早起床去拜年,唅!

例(1)是说话人想要与听话人达成“早睡早起去拜年”的约定,但在说话时看到听话人处于走神状态或只是敷衍地回答,于是就用“唅”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并期望得到回应,从而达成约定。这里不妨将其与去掉“唅”的句子进行对比:

(2)你别睡太晚了,明天咱们要早起床去拜年。

例(2)中没有使用“唅”,说话人只是提出一个要求、传达一个客观信息,并没有关注是否能够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听话人如何回应,也难以确认听话人是否同意,以致于听话人很有可能会因为走神等而错过这句话的信息,从而造成第二天没有早起。

例(1)中的“唅”不仅具有声调,其调值为55,而且是独立作为小句使用。它并不紧紧依附在句子的末尾,与前面的语言结构有明显停顿,因此,这里的“唅”是一个叹词。在潍坊方言中,叹词“唅”可以表示祈使语气,带有强制意味。例如:

(3)街上出溜滑,你今天别出去了,唅!

(路上很滑,你今天别出去了。)

(4)别光耍,待家里学学习,唅!

(别总是玩,在家里学学习。)

(二)“唅”以后续句的形式独立成句

“唅”也可以独立构成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在语气上有明显停顿。例如:

(5)你别都吃完了。唅!

(6)明天等我一块去。唅!

(7)快点。唅!

上述例句中的“唅”不仅具有独立的句调,而且都是独立的句子。这里的“唅”都是强调、提醒前面所说内容,并强制要求听话人同意,具有“就这么决定了”之类的意义,语气比较强硬。同样的用法还有:

(8)别送错地方了。唅!

(9)明天早上一块跑步去。唅!

需要指出的是,叹词“唅”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独立作为小句,二者在意义上并无明显区别,只是独立成句时跟前句之间的停顿时间显著变长,具备一个完整的句调。

(三)“唅”用于小句之间

“唅”有时也用于两个或多个小句之间。例如:

(10)那时候他才八岁,又自己待在家里,唅,肯定吃不好穿不暖。

(11)哪天下班晚的时候,回家直接煮个面,唅,多方便。

在例(10)中,说话人在陈述了“他”的情况之后使用了“唅”,意在使听话人认可自己所陈述的“他八岁,自己待在家里”的内容,并提高后文所猜测的“肯定吃不好穿不暖”的可信性,以期得到听话人的认同。如果去掉“唅”,该句就失去了重点说明和强调认可的意味,末句“吃不好穿不暖”猜测的可信性和听话人认同的可能性也会有所降低。例(11)同样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认同其所述内容,这里的“唅”相当于“是吧”,目的是加强听话人的认同度,从而进一步引出后文内容,为后面的“多方便”得到听话人的认同做铺垫。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潍坊方言中,叹词“唅”主要具有强调、提醒、强制说话人认同的意义。

二、潍坊方言中的语气词“唅”[xã33]

潍坊话方言中的“唅”还可以直接附着在句子的末尾,与前面的线性结构没有语气上的停顿。例如:

(12)别送错地方唅!

(13)明天早上一块跑步去唅!

例(12)、例(13)中的“唅”具有以下特点:

1.“唅”依附在句子的末尾,与前面的线性结构没有语气间隔,表达的是整个句子的语气,读音比作为叹词时有了明显弱化,但是还没有完全弱化到典型的轻声程度,我们权且称其为“准轻声(调值为33)”,其调值受到整个句子句调的影响与控制。

2.“唅”與前面的线性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更长的结构,但与前面的结构不存在主谓、动宾、偏正、联合、动补等任何语法结构关系。

3.带有“唅”的语言片段是一个动态结构,即句子,所以它任何时候都不能作为静态单位被包孕[2](P121)。例如:

(14)*送错地方唅也没事/*送错地方唅的那些东西/*千万别送错地方唅或者送丢了

(15)*跑步去唅多累啊/*和你跑步去唅的就是我啊/*我高兴地约你跑步去唅

这里不妨与“了”做一个比较:

(16)小心,别撕坏了!

(17)小心,别撕坏了那本书!

例(16)中的“别撕坏了”在例(17)中被包孕,与“那本书”构成动宾结构,这说明“别撕坏了”的“了”不是语气词。

总之,“唅”的上述特点均说明它是一个地道的语气词。

在潍坊方言中,语气词“唅”一般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的末尾。有时也可用于感叹句,但不像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那样普遍。

(一)祈使句中的语气词“唅”

祈使句是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具有祈使语气的句子[3](P105)。这里的“唅”读准轻声,在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中都能使用,并且表情达意作用各不相同。

1.肯定祈使句中的“唅”

肯定祈使句一般是表示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某事,语气词“唅”具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

(18)吃饭了唅!(规劝,提醒)

吃饭了!(通知,命令)

在例(18)中,两个句子都有告知并要求某人“来吃饭”的意思。同是肯定祈使句,两者也有一定区别。不使用“唅”的时候,语气显得急促一些,表示命令某人去吃饭;使用“唅”的时候,语气则相对缓和,带有规劝、提醒的意味。

(19)快困觉吧唅!(规劝)

快困觉吧!(命令)

在例(19)中,两个句子都有要求某人“快去睡觉”的意思。不带“唅”的时候,语气显得比较严厉,表达一种命令,没有商榷的余地;使用“唅”的时候,语气则相对舒缓一些,带有规劝、商量的意味。再如:

(20)小心开车唅!(规劝,警告)

小心开车!(命令)

(21)闭上嘴吧唅!(劝阻,警告)

闭上嘴!(命令)

(22)快去唅!(规劝,警告)

快去!(命令)

(23)戴严实口罩唅!(规劝,警告,提醒)

戴严实口罩!(命令,提醒)

通过以上用例,可以发现,在肯定祈使句中,“唅”主要表示的是规劝和警告的意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于长辈与晚辈、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平等意识的普及,“唅”也逐渐用于同辈之间、甚至是晚辈与长辈之间。与一般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的意义相比,带“唅”的祈使句的语气更加缓和,更多的是表示规劝和警告,命令意味则有所减弱。

2.否定祈使句中的“唅”

否定祈使句一般是表示禁止或劝阻某人做某事,语气词“唅”同样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

(24)(孩子乱动插座,家长赶紧说:)

别酿唅!(别这样!)(警告,劝止)

别酿!(警告,劝止)

在例(24)中,两个句子都属于否定祈使句,语气比较强硬。当家长发现孩子乱动插座时,立即阻止这种行为并警告孩子危险,含有警告、劝止的意义。同样是“警告、劝止”,不使用“唅”的时候,语气较为严厉,是明确禁止这种行为;使用“唅”的时候,语气则相对温和、委婉,类似于叮嘱,不过,其“警告、劝止”的意义并未减弱或消失。

(25)(中午饭没吃完,妈妈提醒:)

别瞎了唅!搁冰箱里。

(别让它坏了,放冰箱里去。)(提醒,嘱咐)

别瞎了!搁冰箱里。(提醒,命令)

在例(25)中,妈妈命令孩子“把食物搁冰箱里”,以免造成“食物瞎了”的后果。在使用“唅”时,语气更为温和,具有叮嘱的意味,意思是嘱咐、提醒孩子别让“食物坏掉”。再如:

(26)别寄了唅,快递进不来。(劝阻,提醒)

别寄了,快递进不来。(命令)

(27)别下河唅,那个河大深深。

(别下河,那条河很深。)(劝阻,警告)

别下河,那个河大深深。(命令)

(28)别减肥了唅!(劝阻,警告)

别减肥了!(命令)

(二)陈述句中的语气词“唅”

“唅”也可以用于陈述句,放在句末,表示提醒和征询。例如:

(29)我走了唅。

例(29)中的“唅”用在陈述句句尾,说话人意在提醒听话人,自己将要离开,同时还表示与听话人协商(也可能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希望听话人回应并同意。如果去掉句尾的“唅”,句子就变为“我走了”,这时语气比较直接干脆,只表示告知听话人“我要走了”这一事实,不管听话人是否同意,说话人都要离开。

(30)我关灯了唅。

(31)我吃饭去了唅。

例(30)、例(31)同样是提醒和征询同意的语气,表示说话人希望得到听话人的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在陈述句中,语气词“唅”也可以表示叮嘱、提醒或警告的语气。例如:

(32)那人有精神病唅。(提醒,警告)

那人有精神病。(陈述事实)

(33)咱餐厅明天就开业了唅。(叮嘱,提醒)

咱餐厅明天就开业了。(陈述事实)

(34)路上人很多唅。(提醒,警告)

路上人很多。(陈述事实)

(35)这个饼很实在唅。(提醒,警告)

這个饼很实在。(陈述事实)

例(32)~例(35)中的“唅”,均是说话人通过提供某些信息,来提醒或警告听话人。如果去掉“唅”的话,就变成了单纯陈述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陈述句后面还可以带祈使小句。例如:

(36)那人有精神病唅,离他远点。(提醒,警告)

(37)咱餐厅明天就开业了唅,好好准备。(叮嘱,提醒)

(38)路上人很多唅,你可得好好看着点。(提醒,警告)

(39)这个饼很实在唅,别吃多了。(提醒,警告)

由此可以看出,陈述句中的语气词“唅”使用的语境更为广泛,它不仅能够表达“劝阻”“提醒”“警告”“叮嘱”等意义,而且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至

于“征询同意”,其实是由“唅”的语气舒缓而产生的结果。

(三)感叹句中的语气词“唅”

在感叹句中,语气词“唅”也能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

(40)奇厉害唅!(真厉害啊!)(感叹,语气舒缓)

奇厉害!(真厉害!)(感叹,语气强烈)

(41)奇能啊唅!(很行啊!)(感叹,语气舒缓)

奇能啊!(很行啊!)(感叹,语气强烈)

(42)奇像个样唅!(太周正了!)(感叹,语气舒缓)

奇像个样!(太周正了!)(感叹,语气强烈)

在例(40)~例(42)中,不含有“唅”的感叹句,语气极为强烈,情感色彩十分浓厚;与之相比,在使用“唅”的句子中,语气则变得比较缓和,原本的惊讶、赞叹等情感也变得较为舒缓、从容。

三、从叹词“唅”到语气词“唅”的语法化路径

在对“唅”的叹词功能、语气词功能进行描写分析之后,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叹词“唅”与语气词“唅”是否具有同一性?或者说,二者是否属于同一个词的兼类?第二,如果是同一个词,叹词“唅”向语气词“唅”演化的深层动因及语法化路径应如何解释?

(一)叹词“唅”和语气词“唅”具有平行句式

需要指出的是,前文的所有例句都存在平行句式。再如:

(43)吃完别忘了买,唅!

吃完别忘了买唅。

(44)明天把存款取了,唅!

明天把存款取了唅。

(45)咱同学都去,你也一块去吧,唅!

咱同学都去,你也一块去吧唅。

(46)还不熟,等熟了再吃,唅!

还不熟,等熟了再吃唅。

从语义上看,这两种平行句式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唅”作为语气词时比作为叹词时的语气要舒缓一些。从语音上看,叹词“唅”读作[xã55],语气词“唅”读作[xã33],二者的声母、韵母完全一致,只有调值发生了变化。从句法功能上看,叹词“唅”独自成句,语气词“唅”附着在句子末尾,它们均不与其他语言片段发生语法结构关系。由此可以推定,叹词“唅”与语气词“唅”同源,两者具有同一性。

(二)语气词“唅”由叹词“唅”语法化而成

如上所述,叹词“唅”与语气词“唅”具有同一性,属于兼类词。一般认为,兼类词是经过历时发展后在共时语言层面中兼属两个以上词类范畴的现象。那么,究竟是叹词“唅”历时发展后演变出语气词“唅”,还是语气词“唅”历时发展后演变出叹词“唅”?或者说,语气词“唅”是叹词“唅”语法化的结果,还是反过来,叹词“唅”是语气词“唅”语法化的结果?

关于这一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均未涉及,也没有任何能证实二者历时演变关系的语料。不过,从共时平面入手,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第一,从读音来看,叹词“唅”读作[xã],調值为55,属于潍坊方言的上声调[1](P25);语气词“唅”读作[xã],调值为33,接近轻声。可见,叹词“唅”到语气词“唅”的读音变化,体现出从有声调到接近轻声调、由重到轻的演进过程。

第二,从句法功能来看,叹词“唅”独立成句,独来独往;语气词“唅”则附着在句子末尾,不能自由活动,句法位置受到很大限制。可见,叹词“唅”到语气词“唅”的句法功能变化,体现出从自由到黏着的演进过程。

第三,从语法意义来看,叹词“唅”属于实词,意义比较实在;语气词“唅”则属于虚词,意义更加虚化。可见,叹词“唅”到语气词“唅”的语法意义变化,体现出从实到虚的演进过程。

从普通语言学视角来看,语法化的路径在语音上都是由重到轻,在句法功能上都是由自由到黏着,在语法意义上都是由实到虚。以上共时平面的观察均支持语气词“唅”是叹词“唅”语法化的结果,而不是相反。

(三)语气词“唅”的语法化过程尚未完全结束

根据上文结论,语气词“唅”是叹词“唅”语法化的结果,并具备语气词的本质特征。不过,与潍坊方言中的其他语气词相比,“唅”在语音、句法功能等方面仍然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

1.语气词“唅”的读音还没有彻底变为轻声

在现代汉语中,典型的语气词都是附着在句子末尾,其主要功能是表示语气[3](P31),读轻声,潍坊方言中的绝大多数语气词也是如此。而语气词“唅”的声调调值虽然变为33,音长变短,音强变弱,音高变低,与叹词“唅”的读音相比,已经显著弱化,但仍然没有彻底变为轻声。

2.语气词“唅”前面的音节没有发生变调现象

在潍坊方言中,轻声之前的音节一般都会发生变调。由于一般语气词都是轻声音节,所以它前面的音节也按照一定规律而发生变调现象。如:“行”在单独使用时读降调,调值为53[1](P25),而与语气词“啊”连用为“行啊”时,则变为中升调,调值成了35,与普通话读音一致;“跑”单独使用时,读高平调,调值为55[1](P25),与语气词“啊”连用为“跑啊”时,则变为曲折调,调值成了214。不过,语气词“唅”前面的音节并不发生变调现象,依然读音节本来的声调。比如,“你这个样不行唅!”这里的“行”仍然读原调值53;“别跑唅!”这里的“跑”仍然读原调值55。

3.“唅”可以出现在其他语气词后面

“唅”的前面还能够出现其他语气词,从而形成语气词的叠用。例如:

(47)十点多了唅,快困觉吧。

(48)都别吃饭了唅!

(49)你闭上嘴吧唅!

(50)快去吧唅!

可以說,语气词“唅”之所以处在句子最末尾,前面还能出现其他典型的语气词,就是因为“唅”本来是一个叹词,能独立成句,它前面当然可以出现完整的、句尾带有语气词的句子。叹词“唅”语法化为语气词“唅”的根本动因和直接诱因就是语气急促,语速加快,导致“唅”与前面的语言结构之间的停顿彻底消失,最终成为一个语气词[4](P34)。

上述现象均说明,潍坊方言的语气词“唅”和一般语气词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仍然残存着蜕化的痕迹。同时,“唅”已经具备语气词的本质特征,但它仍处于一个连续渐变的语法化过程中[5](P20)。换言之,“唅”作为语气词的语法化过程尚未完全结束,仍在继续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叹词语法化为语气词并非潍坊方言的孤立语言现象。山东省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山东临淄方言就有这样的用法:“你待去看电影,尚?”“你待去看电影尚?”[6](P111)在前一个例句中,“尚”与前面的小句存在语气上的间隔,是一个叹词。但在后一个例句中,“尚”已经紧紧依附在“你待去看电影”之后,没有停顿,变为一个语气词。值得注意的是,在日语等具有语气词的语言中,也可以发现叹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的证据。我们相信,如果从类型学视野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必然会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钱曾怡,罗福腾.潍坊方言志[M].潍坊:潍坊市新闻出版局,1992.

[2]史冠新.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J].山东社会科学,2008, (1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齐沪扬.语气词“的”、“了”的虚化机制及历时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5]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4).

[6]史冠新.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Grammar Func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Path of “Han(唅)”in Weifang Dialect of Shandong Province

Luan Fangnuo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use of “han(唅)” in Weifang dialect, and analyzing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grammatical process of “han(唅)”, it is found that the mood word “han(唅)” is developed from the exclamation word “han(唅)”.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tone meaning of the mood word “han(唅)” and th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唅)”, it is found that “han(唅)”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grammar, with both the meaning and part of speech of sigh and tone words, and the process of grammar has not yet been completed.

Key words:“han(唅)”;Weifang dialect;exclamation word;mood word;grammaticalization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