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侠
名名复合词因其数量多、形式简单且语义结构复杂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GOOSSENS L提出的隐转喻(metaphtonymy)用于说明在习语表达中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1]。隐喻和转喻作用于名名复合词构建,使得名名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复杂化,而非其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基于邻近关系的转喻是用一实体转指另一相关实体,如“我喜欢读莎士比亚”,用莎士比亚来指称莎士比亚的作品(PRODUCER FOR PRODUCT)。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的是考察隐喻在复合词意义建构中的作用,如黄洁[2]、王志娟和彭宣维[3]、孙毅和周俊子[4]等从认知视角对隐喻式名名复合词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对同为重要认知工具的转喻研究重视不足。魏在江论述了发展转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分析讨论了认知转喻学的定义、目标及方法[5]。
区别于传统语义理论,生成词库理论重视语义动态生成中名词的作用,认为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语言现象可基于名词的物性结构阐释,物性角色为名名复合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界基于物性结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如袁毓林和曹宏考察了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在汉语中动句中的句型投射特征[6];宋作艳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物性结构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建立了汉语的名名复合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同时又从构式与物性结构结合的角度对动名定中复合词展开了研究[7];骆琳和穆柔云基于物性结构分析了工具类名词动用现象[8]。以往的研究都从不同侧面印证了生成词库理论和物性结构对名词语义描写与刻画的合理性,为相关语言现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基于物性结构对英语中涉及转喻的名名复合词做分析研究,以期发现转喻式名名复合词整体或各组成部分的物性结构在转喻过程中的整体呈现,并考察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涉及的物性角色。
转喻涉及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指称对象的转指,因此对复合词语义的阐释离不开对构成语素本身的语义表证的关注。物性结构对词项指称对象信息赋码,对名词进行细颗粒度的描写,为转喻式名名复合词动态义生成提供理据性解释。
生成词库理论是由PUSTEJOVSKY提出的,对词项语义细颗粒度描写,并利用一定的语义机制生成适切的语言表达[9]。其理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词项的语义表证和语义生成机制。词项的语义表证体现为:论元结构、事件结构、物性结构和词汇继承结构。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提出的物性结构,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物性结构论述的主要物性角色有: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形式角色指物体在客观实体体现上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包括方位、大小、形状、维度、颜色和位置等;构成角色主要论述部分与整体的构成关系,包括材料、重量、部分和组成成分等;功用角色突显事物的存在之用,即目的(purpose)和功能(function);施成角色描述物体的始源与产生,如创造者、人造物、自然物和因果链。以“椅子”为例,它的形式角色包括椅子的大小、形状等,构成角色包括椅背、椅子腿、材质等,施成角色是“制作”,功用角色为“坐”。基于真实语境,袁毓林考察了汉语名词的搭配情况,将名词物性角色扩展到十种,增加了单位、处置等角色[10]。物性角色从本体知识上刻画出了人们对物体的认识,将百科知识编码加入语言中,丰富了语言知识系统。
LANGACKER借用参照点构式分析了所属结构(possessive construction)、主题与主语的区别和转喻现象,指出转喻是一种参照点现象[11]。如:The China Daily hasn’t arrived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yet,报纸公司作为参照点映射该公司的雇员——记者。通常转喻指称的实体作为参照点为预期目标实体提供心理通达,多种因素可以使一个实体充分突显,成为转喻的参照点。认知参照点能力使得通过显著、易编码的实体自动唤起不易察觉、难以命名的实体成为现实。转喻与其他参照点现象的区别在于:语言转喻基本上是在聚合层面上进行的,而其他参照点现象则是在组合层面上进行的。如所有格结构,“我的”结构为所有物“书”在“我的书”中提供心理通达。语言的转喻作用于聚合层面,激活隐性目标,而其他参照点结构作用于组合层面,激活显性目标。如,The piano is a real genius.虽然钢琴和钢琴演奏者属于两个不同的分类域(物体和人),但在这里它们属于同一个功能域(根据话语语境的不同,是音乐会框架或管弦框架),并由一个语用功能(乐器转指施事)连接在一起,钢琴转指钢琴演奏者。转喻中的映射是一种非对称映射,它由以源域作为参照点对目标域的激活和(暂时或永久的)概念化(识解)组成。源域可以作为目标域的参照点,源于源域和目标域在相关域中的强烈经验联系。这个强大的链接是“语用功能”,在给定的域中连接源域和目标域(作者转指作品、施事转指动作)。转喻之所以流行,源于我们的参照点能力是基础的、无处不在的。
一个复合结构,如名名复合词,是基于两个名词成分的整合,而这种整合依赖于构成语素的两个域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名名复合词说明了我们能够非常容易地将基于原型特征和更边缘特征的概念组合在一起。PUSTEJOVSKY采取语义的百科知识观,用解构的视角分析名词的概念结构,物性结构对词项指称对象的百科知识描写,进一步说明了名词复杂的概念结构,而这正是理解复合词的基础[12]。理想化认知模型中通过凸显认知参照点激活目标与物性结构编码词项指称对象信息,并借用名词凸显相应物性角色的过程一致,为基于物性结构分析转喻式名名复合词奠定了基础。
基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共筛选出415个转喻式和39个隐转喻式名名复合词。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ICM)中运行,具有认知显著性,它对复合词的作用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前项转喻;(2)后项转喻;(3)前项后项均发生转喻;(4)复合词整体转喻;(5)前后项存在转喻关系。其分布比例如表1,在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复合词前项转喻是其中最常见的,前后项均转喻的发生频率最低。
表1 双音节转喻式名名复合词的整体概况
语义的搭配、选择和语义的动态生成是生成词库理论主要的目标,概念转喻作用下复合词各组成名词语义的动态生成借用物性结构解释最为贴切。从转喻作用于名名复合词的五种方式入手,借助ICM探究物性结构对名名复合词的作用机制。
这部分主要考察复合词前一个成分涉及转喻的现象,前项名词作为显著认知参照点为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目标提供通达。认知语法将语言符号分析为“语音极”(phonological pole)和“语义极”(semantic pole),其论述中的“形式”实际上就是符号的语音极,“意义”即符号的语义极,语言即为形式、意义配对体[13]。名名复合词中两个名词分别对应着各自的语音、语义极。前项名词作为一个形式意义配对体,其语义极作为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的部分嵌入其中,并通过转喻与其相关。物性结构借用名词激活相应物性角色与ICM中通过凸显认知参照点激活目标的转喻机制相呼应,为转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物性结构描写提供了可能。
以往对armchair这个词的分析基于隐喻,前项名词arm基于形状类似于人手在整个人体中的位置而获得形状相似的隐喻解释,复合词前后项语义关系为部分―整体。依此分析,前项名词隐喻义的获得是基于chair的形式角色的形状相似,凸显名词的形式角色。本文则认为该复合词前后项语义关系为功能―实体,该椅子扶手设计的初衷即为供人放松、休息胳膊,因此前项名词成分作转喻理解。“arm”作为动作的实体转指动作本身,OBJECT FOR ACTION概念转喻作用于前项名词,凸显了chair的功用角色,供人放松胳膊。此转喻解释还可从其他椅子的命名中得到验证,并非所有附带扶手的椅子均被称为armchair,如会客椅(供会客用)、老板椅(供老板坐)等,均凸显其功能而非形状。基于物性角色的名名复合词转喻式描写似乎更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即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最丰富的语言意义。
与前项转喻不同的是,此类复合词是后项名词作为参照点激活同一ICM中的目标。此类复合词在本语料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共22例,其中后项名词为身体部位词,通过部分转指整体概念转喻唤起人体ICM的复合词为数不少。
“chargehand”(在某一特定工作上负责他人工作的工人,但低于工头的级别)、deckhand(船上的非技术工作人员)、farmhand(农场工人)、stagehand(在剧院帮忙搬布景,为下一出戏或一出戏的下半部分布置舞台的人),这几个复合词的后项名词均为身体词——手。我们靠双手体力劳动,在这些复合词中,hand是转喻用法,指在农场或工厂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手”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极易激活人体ICM中“人”的转喻识解。手作为人体的构成部分,展现其构成角色,但在此类转喻复合词中同时凸显其功用角色,做体力劳动。相反,head常用来转指脑力,如crack head(非法吸食毒品的人)、figure head(在国家或组织中身居高位但没有实权或权威的人)、web head(经常上网的人),共享后项名词head。身体部位转指人,凸显了名词head的构成角色,与其他身体部位一起组成人体,指代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凸显其功用角色。“head”一词功用角色(思考)的凸显转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实现了该类名词语义构成的动态识解。
此类复合词的前后两项名词均作转喻解释,均作为认知参照点实现对目标的通达,在本语料中的数量最少,其中tennis elbow(肘部因过度反复扭臂而引起的疼痛肿胀)极为有趣。后项名词elbow的语义极嵌入在感知ICM中,感知在我们的认知世界中非常重要,值得拥有自己的ICM。英语中常见此类表达,如基于概念转喻THING PERCEIVED FOR PERCEPTION,“there goes my leg”解释为“there goes the pain in my leg”。转喻复合词tennis elbow中elbow转指肘部所感受的疼痛,凸显了elbow这一名词的形式角色,肘部的特征属性,可灵活自如地活动。前向名词tennis同样基于概念转喻INSTRUMENT FOR ACTION,借助动作ICM中的工具(tennis)转指动作本身(playing tennis),凸显了tennis的功用角色,可供人打。前后项两名词间的语义关系为因果关系(cause-effect),肘部的疼痛因打网球引起,此复合词的语义源于感知物转指感觉和工具转指动作概念转喻的共同作用。
复合词整体作为认知参照点激活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目标。该类名名复合词中两个名词分别对应着各自的语音、语义极。复合词整体是ICM的一部分,因其认知凸显性,通过概念转喻进入ICM。“skinhead”(头发很短的年轻人,尤指暴力、好斗和种族主义者),从该复合词的前后项名词可看出均为人体的一部分,借用概念转喻(PART FOR WHOLE),身体部位转指人这一整体,突显了两构成名词的构成角色,构成或组成整体。该名词的“暴力、好斗和种族主义者”之义从何而来?这种理解可能由一个头发极短的人的形象激活。“头发短”之形象源于“skin”一词的形式角色,囚犯多是平头,人们很自然地会对一头极短的头发持负面看法,继而引发“暴力、好斗和种族主义者”之义。以某一类人的典型特征转指一类人,如hunchback(这是一个侮蔑性的词,用来形容因脊柱弯曲而背部隆起的人)。驼背作为身体一部分转指背部弯曲不正常的人,凸显了后项名词back的构成角色,驼背和驼背所代表的实体在认知上是显著的,因其视觉上凸显。身体的一部分和身体整体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前者很容易转指后者。这类复合词在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的占比相对较高,源于概念转喻部分转指整体的普遍性。
最后这部分关注的是转喻如何在转喻式名名复合词的前后两项名词成分之间起作用,转喻既可以作用于整个ICM及其部分,也可以作用于ICM的部分。此部分重点阐释英语转喻式名名中出现的整体—部分、部分—整体、部分—部分和内容—容器关系,并揭示物性结构在此语义关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整体―部分
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看,此类复合词的后项名词为前项名词所指称实体的一部分,前项名词限定后项名词所属ICM,如spoon handle和dog head,该类复合词在以往的研究中被称为向心复合词,复合词是其后项名词的下位词。前项名词限定了后项名词的所属ICM,spoon handle是勺子的一部分,dog head为狗的身体部位,此类复合词如:watch band、watch strap、wayside、whalebone、wheat germ、windowpane等。后项名词作为前项名词的组成部分,突显了两构成名词的构成角色,整体由部分构成,同时后项名词的功用角色也得以凸显以区分该指称对象与其他组成部分。“handle”的功用角色为供人拿、握,不同于勺头用于盛舀食物。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这使我们能够形成名词—名词组合,例如fingertip或fingernail,但排除*bodytip或*bodynail结构以表达相同的概念,因为复合词前项名词的作用是唤起后项名词的直接作用域。
2.部分―整体
在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部分—整体语义关系如同整体转指部分一样常见。在这样的复合结构中,后项名词不仅在句法上,而且在语义上充当复合结构的中心词,也常被称作向心复合词。在复合词keyboard和wheelchair中,复合词的后项名词(board和chair)指定了复合词作为一个整体所属实体归属,键盘为一种板,轮椅为椅子的一种。后项名词指出了复合词所指实体所属的ICM,而前项名词作为认知参考点,区分后项名词所指称实体。复合词wheelchair在椅子ICM中,椅子认知上突显的是它有一个轮子,将轮椅与其他所有类型的椅子区别开来,如扶手椅、会客椅等。基于此类语义关系的转喻式名名复合词同整体与部分类语义关系的复合词一样,凸显了名词的构成角色与功用角色。此例中wheel的构成角色揭示了其与后项名词chair的部分与整体构成关系,wheel功用角色(可供转动)的凸显区分了同一Chair ICM中不同的物质实体。实体的一部分可以区分实体,因为部分和整体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部分―部分
在此类复合词中,前项名词和后项名词指称的实体是ICM的一部分,复合词中,ICM的各组成部分(名词构成成分)一起代表整体。以flagpole(挂旗的高杆)为例,两个名词组成部分所表示的实体均是旗杆ICM的一部分。旗杆由一根长杆组成,长杆上挂着一面旗帜。Lamppost ICM与旗杆相似,由一盏灯和一根柱子组成,一个灯柱之所以被称为灯柱,是因为灯和柱子这两个部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同于部分与整体互指类复合词,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功能使其功用角色得以凸显。此类复合词中,物性角色得以凸显的很显然是构成角色,部分与部分组合成整体,各组成部分同等重要。
4.内容―容器
前项名词作为内容置于后项名词容器中,突显了名词的构成物性角色,如wastebasket和waterbed中,waste和water作为物体被置于容器中。理解把废弃物投进垃圾篮里比较容易,但如何理解床上的水呢?它是一种铺橡胶或塑料充水床垫的床,床被认为是一个容器,其中的水是容器中的内容物,基于体验的容器意象图式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图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自然会体验到被一个容器所包含的情况,或者作为一个容器包含其他对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处于各种容器的包围中,例如建筑物、房间、车辆等等。身体作为一个容器,我们把大量的东西(如氧气、水等)放在这个容器中,同时也将大量废物(如食物残渣、水的残留物等)从这个容器中排除。我们从基本的生活经验中掌握一种常见的循环结构——容器意象图式结构。从以上对转喻名名复合词的分析可以看出,参与的转喻大多是出现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现象中的已确立的转喻。
语义的百科知识观认为语义的理解依赖于相关的概念系统,词项的百科知识是理解词义的基础,百科知识具有多侧面性。物性结构编码了词语的部分百科知识,为转喻式名名复合词语义的动态识解提供了可能。转喻式名名复合词是概念转喻常规使用的结果,物性角色的凸显亦是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与需要。概念转喻作用于名名复合词的方式多样,名名复合词中涉及的物性角色也呈现多样性且有据可循。
除以上五类转喻式名名复合词外,英语中还存在隐转喻同时作用的名名复合词,主要有四类:如bellbottoms(裤腿在膝盖以下变得很宽的裤子——喇叭裤),前项名词隐喻,复合词整体转喻。前项名词的隐喻解释基于名词的形式角色,形状类似喇叭,基于概念转喻部分转指整体(PART FOR WHOLE)复合词整体作为裤子的一部分,以其显著性转指裤子,名词的构成角色得以显现;“A student,alpha male”为基于隐喻关系的前项转喻复合词,A和α因其在英文字母和希腊字母中的排序第一获得“第一”之一,转喻的形式即它所代表的概念,基于符号转喻FORM FOR CONCEPT。隐喻义的构建也是基于我们共同的认知,最好的、最有影响的是首选,在此类复合词中A和α凸显了其形式角色、位置的排序;“mouse potato”(电脑迷),前项转喻,后向隐喻,鼠标作为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突显转指电脑,部分转指整体,名词的构成角色显现。身材走样、超重的人被喻为土豆,基于形状的相似;“mother tongue”为前项隐喻、后项转喻的复合词,舌头是重要的发音器官,离了它,语言无法产生,舌头的功用角色就是发声,舌头转指语言自然而然。家庭生活中,母亲承担着生养、照顾孩子的责任,母亲对孩子来说就是家,通过mother一词突显其地位和所属。我们考察发现此类名名复合词,隐喻作用的名词部分多凸显其形式角色,转喻性名词成分则凸显名词的构成和功用角色。概念隐喻和转喻对复合词的作用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转喻、隐喻作用于名名复合词的模式很多,取决于转喻、隐喻对复合词构词语素的激活。
通过对转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物性角色分析,我们发现,转喻认知机制作用的名词涉及的物性角色分配上遵循一定规律,转喻式名名复合词涉及的物性角色如表2。
表2 转喻式名名复合词涉及的物性角色及具体凸显要素
由表2得知,转喻运用最广泛的是名词的形式角色,占36%,其次是构成、功用角色,占比分别为30%、22%。我们还发现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还涉及指称对象的处置角色,对名词指称对象的惯常行为和影响,如speed hump中速度的加快与减慢,用speed一词转指具体的减速。构成角色与功用角色同时显现的复合词少数出现,如web head不仅构成人体的一部分,同时突显其作为人体一部分的功能,转指脑力劳动者。以上对名名复合词涉及的物性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习惯以最常见、最凸显的侧面去认知罕见、抽象的物质实体,符合认知参照点能力通过显著、易编码的实体自动唤起不易察觉、难以命名的实体的规律,使语义的转喻机制成为可能。
转喻中形式物性角色凸显的要素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对等性,特殊属性的出现频率最高,如baby tooth中的baby,其次是基于形状相似bean feast中的bean,bottom drawer中的位置相似,在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颜色相似最少。构成角色中主要涉及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内容与容器的关系。如上述的spoon handle、wheelchair、flagpole和wastebasket中,复合词的一个构词语素作为复合词指称对象的一部分,涉及的物性角色使得名词获得相应的指称转移,使得复合词整体意义可及。功用角色基于物质实体的功能,如bottle party中瓶子的盛装液体的功能使得瓶装“饮料”意的通达成为现实。对物体的惯常性动作,使得处置角色得以显现,对速度的惯常性处置,使得转喻式名名复合词speed hump的语义识解有据可依。施成角色关涉一事物的来源,涉及创造者、因果链等,需经过推理论证方可得知,不易感知亦不易作为认知参照点通达目标指称对象,所以在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是最少涉及的,符合普遍认知规律。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转喻中源域将它的概念结构投射到目标域的概念结构上,不是通过对等物的系统匹配(如隐喻),而是通过强加一个概念视角来激活目标。生成词库理论的物性结构编码了名词的语言相关百科知识,通过名词相应物性结构的凸显完成复合词名词语义的匹配识解。两者的有机融合细致刻画了转喻式名名复合词,并实现了语义动态生成机制的客观描写。
基于名词物性结构的转喻式名名复合词研究发现,英语名名复合词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呈现多种形式:前项名词转喻式、后项名词转喻式、前后项名词均转喻式、复合词整体转喻式和前后名词语义关系转喻式,除此之外,还存在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的隐转喻名名复合词。通过对转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物性结构描写发现,物性结构在刻画转喻机制在语义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明显且自然。名词物性结构引入相关百科知识,使复合词名词语义识解有据可依。分析发现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最常涉及的是名词的形式角色,因其直观、便于感知;转喻常涉及整体与部分的互指,因此构成角色出现频率也相当高;功用角色的涉及始于物质实体的功能,助攻相应目的的达成;最不常出现的是名词的施成角色,源于施成角色需推理论证的间接性;处置角色的涉及多半在于活动ICM中活动者、动作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喻式名名复合词中物性角色的呈现方式符合一般认知规律。鉴于我们的研究只涉及转喻式名名复合词,因此其研究发现是否具有普适性需更丰富的语料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