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松,高 磊,高绪林
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2021年1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1]。
当前,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已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经管类人才是企业内部管理、市场开发的主力。通化葡萄酒产业是吉林省特色产业,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通化葡萄酒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经管类人才,将极大地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吉林省通化市位于北纬41度这条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区带,夏季最高气温36摄氏度,冬季极端气温零下42.5摄氏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山葡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可以良好地生长,而且较低的气温抑制了微生物生长,使山葡萄很少有病虫害,产量比较高。成熟季时,极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色素物质的生成,因此通化山葡萄品质比较好。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为酿制、储存葡萄酒提供了优越的天然环境,通化甜葡萄酒、冰葡萄酒的品质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化葡萄酒曾在国内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外知名,是开国大典800人宴会唯一葡萄酒品牌,建国10周年指定用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贵宾访华指定用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通化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的特色产业。但是,自2018年以来,国内葡萄酒消费量持续低迷,从全球来看,葡萄酒消费量普遍呈下降态势,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不景气”尤为明显。2016—2019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位列全球第五位(见图1),2020年下滑至第六位。
图1 2019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占比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
葡萄酒销量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来看,葡萄酒面临白酒、啤酒等替代品的竞争,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国内消费不景气等影响[2],从葡萄酒企业自身发展来看,也存在诸多问题。据英国葡萄酒智情机构(Wine Intelligence)2020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饮用高档酒的消费者比例最高。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高档葡萄酒销售价格总体走低,而中低端葡萄酒销售价格普遍升高,说明国内高端葡萄酒未被消费者普遍认可,中低档葡萄酒反而更受消费者欢迎[3],见图2。
图2 2015—2021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数量、金额占总进口的比重(单位:%)
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从高端市场起步发展的,但发展至今,喜爱“高档酒”的中国消费者却没有首选葡萄酒。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很盛行的国家,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但是现在可以看到葡萄酒的销量并没有与之同向增长,而是有下滑的趋势,这说明国内葡萄酒企业在新竞争形势下遇到发展瓶颈,导致瓶颈难以突破的因素有很多,以通化葡萄酒企业为例,普遍存在产品品牌形象不鲜明、内部管理混乱、市场推广缺乏创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地发挥,一方面通化地处东北山区,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是相当比例的葡萄酒企业为家族式企业,管理上一言堂、人事上任人唯亲,对懂数据分析懂管理的人才重视不够,经管类人才的作用难以体现。
通化葡萄酒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业激烈的竞争,还面临国际大品牌的竞争,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酒庄历史悠久、品质好、信誉度高,是人们饮用高端葡萄酒的首选。2020年以来,澳洲葡萄酒进口受阻,这是一个抢占市场的机遇,但是通化葡萄酒拿什么抢占市场,占领后能否守得住,我们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渠道管理、售后服务等等能否跟得上,这是通化葡萄酒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市场是由需求构成的,要想长期占领市场,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需求。现代企业的核心职能是“营销+创新”,营销是唯一赚钱的企业行为,创新是获得领先地位的企业行为,这二者缺一不可。创新与市场密不可分,十四五期间,张裕葡萄酒的营销重点放在大数据和新媒体营销上,长城葡萄酒的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整合内外部资源、数字化运营三个方面。这说明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已经意识到数据管理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谁抢占先机,谁将获得市场。通化葡萄酒企业也要明确市场定位,注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好酿酒原料、提高酿造工艺水平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是做好这两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企业要充分发挥经管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适合葡萄酒产业的企业文化,稳定并维护好销售渠道。
企业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重视上,人才的作用要得到充分地发挥,人才的潜力要得到充分地挖掘,企业上下要形成重视人才的“氛围”,这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经管类人才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的核心力量,要帮助企业完善分配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奖励制度等等,使企业高层与员工形成共同愿景,使员工从“打工人”变成企业的“主人”,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的企业才能上下一心,行动一致。
通化葡萄酒是国内知名品牌,对通化地区葡萄酒品质的认可已经深入到国人心里,企业现在要做的是将国人这种历史记忆唤醒,与现实消费需求联系起来,并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内涵,使之符合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
1.以经管类人才的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将“特色”做“特”
葡萄酒产业在吉林省是特色产业,同类竞争者很少,但是放眼全国甚至全球,这种“特色”就不突出了。通化葡萄酒企业要明确其产品“特”在哪里,企业应从原料、水质、工艺、管理、服务、价格、渠道、售后、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凝练“特”。放在同类产品中“特”,才是真正的特色,企业要充分发挥经管类人才的积极作用,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将“特色”总结出来、凝练,宣传出去。
2.以经管类人才的大数据分析为依据,将“个性”做“鲜明”
“个性”是品牌最核心的价值,个性鲜明的品牌会让消费者记得住,能与竞争者明显区别开来。企业的宣传里往往强调的是“独特的工艺”“精选的原料”,但这种“工艺”和“原料”到底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是什么,有没有数据支撑,消费者并不清晰。而且“工艺”和“精选原料”这些卖点是可以模仿的。通化葡萄酒企业应以经管类人才的大数据分析为依据,将“文化”因素融入到“个性”塑造中,通过“鲜活的”“可流传的”故事,可靠的、真实的数据分析使企业形象更加鲜明,更有利于企业产品的推广。
3.以经管类人才的大数据分析为导向,将“定位”做“清晰”
定位是要企业明确产品卖给谁,企业目标顾客的诉求是什么,目标顾客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形象、阶层的认识,顾客的自我意识等与通化葡萄酒的定位宣传是契合的还是冲突,能否引起顾客的共鸣。通化葡萄酒品牌种类很丰富,高、中、低端都有相应的产品,那么各类产品的“定位”也要明确,针对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人群的卖点要形成差异化价格、渠道、宣传方式等,营销组合也要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企业要依靠经管类人才翔实的数据分析,并以数据分析为导向,找准定位,将“定位”清晰、明确地传递给消费者。
1.更新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为适应葡萄酒企业对大数据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经管专业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深化改革,要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当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推动者,指导学生将数据分析融入到课程学习当中。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高校也要将提高教师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师资培训的重点,使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2.以葡萄酒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前,各省属高校正经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也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要由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中心向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向产学研合作开放式教学转变;由强调理论教学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转变;由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脱节向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转变;由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向综合多元考核评价机制转变;由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向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出发点转变。经历这些转变,高校经管类人才才能在地区产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开拓市场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3.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经管类人才的新模式
可靠的数据分析是企业作出科学决策的前提,企业的管理效率评价、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市场竞争态势判断、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等等都要依靠可靠的数据分析。经管类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是当前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高校应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企业为高校提供基础数据、实践指导教师、必要的实践场所等,高校通过为企业提供智库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优秀毕业生推荐等方式实现校企“双赢”。
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普遍没有引入数据分析方面内容及教学要求,这使得理论教学与大数据时代对经管类人才的实际要求严重脱节。深化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要将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经管类人才知识体系。核心课程要注重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选修课、实践课也要注重大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高校经管类专业课堂教学往往是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尽管各高校普遍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当前,通化葡萄酒企业正构建“一城、两带、三区”总体布局。“一城”是打造“中国通化葡萄酒城”;“两带”是打造长白山南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带、鸭绿江河谷百里葡萄生态长廊带;“三区”是建设通化北部山葡萄标准化种植及生产加工示范区、中部国际山葡萄酒文化展示体验区、南部精品酒庄休闲体验区。高校经管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获取“项目化”任务,并将自己的任务分解成不同子任务,形成单独的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将教师提供的资料和任务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在实战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一结合、联动促进”,即构建“一路径、一体系、一路线、一规划”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路径”,即“岗、证、赛、课、训”闭环式人才培养路径;“一体系”,即人才培养方案中四类课程平台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一路线”,即课程实训、实训室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周实训、实践基地顶岗实习五个实践训练层次递进式实践能力提升路线;“一规划”,即为每个班级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建立从学生入学开始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模式将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所有的活动通过此模式串联起来,形成模块化、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开展经常性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入慕课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与通化葡萄酒企业合作为例,高校可以定期邀请通化葡萄酒企业高管到校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开展企业家论坛,引入企业经验,获取行业最新信息。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通化葡萄酒企业的内部管理,以数据分析、市场调研为基础,与企业共同设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市场推广方案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也充实了课堂案例教学。
高校要根据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微专业”是指根据某一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通过6~10门核心课程,以较少学时、集中培养,快速达到某一领域工作技能的要求。这种培养模式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的。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应以院系为单位,建设多个“微专业”,在短时间内将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以通化葡萄酒企业人才需求为例,高校建设市场开发“微专业”,可以鼓励葡萄酒酿造、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学生参加学习。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市场开发所需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既具备了葡萄酒产业所需专业知识,又具有市场意识和大数据思维,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以国家、省、高校学科竞赛为平台,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经管类专业实训室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平台,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专业实习、见习为平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网络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地区性贸易保护。通化葡萄酒企业要充分把握机遇,充分发挥经管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在数字化运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大投入,以自身健康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地方高校也应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经管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转型,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