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雪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1)
心肌缺血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痉挛等相关疾病而导致的一种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状态[1]。心肌缺血对人的心脏泵血收缩和舒张功能等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患者疾病的不断发展,会使患者形成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相关的并发症。心肌缺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骨或心前区闷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和心悸等相关症状。为了尽可能降低因为病情而导致的一些严重的伤害,在发现患者出现相关疾病的可疑症状时要叮嘱其及时就医[2]。临床对于心肌缺血进行治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干预,但因为这种疾病表现严重,在治疗的同时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加以干预。本文主要研究对心肌缺血患者实施强化临床护理所发挥的作用,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我院治疗的70例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以入院单双日方法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平均3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2.53±11.19)岁;病程2~17个月,平均病程(8.37±3.21)个月;此次发病到入院时间1~5 d,平均(3.23±1.09)d。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46±11.07)岁;病程1~20个月,平均病程(8.29±2.87)个月;此次发病到入院时间1~5 d,平均(3.19±1.17)d。研究对象均经过伦理验证(检验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SPSS统计学软件验证所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过诊断均被确诊为心肌缺血,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预计生存时间均超过0.5年。③患者具有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依据。④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具有较高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精神类疾病。②合并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③存在肝肾功能不全。④恶性肿瘤疾病以及肿瘤远处转移[4]。⑤同期参与其他研究/存在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行为和体征。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于确定其心肌缺血的发作期。常规遵医嘱对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进行24 h监测心电情况,详细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血压的监测。护理当中注意对患者进行病房的巡视,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护理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如下。①基础护理:强化对患者的病情监测和巡视等工作。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询问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以便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要积极进行降压、调脂和降糖等护理。②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工作同时进行,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的力度。通过健康教育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来满足心理需求,通过心理护理来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望,提升健康宣教的力度。对患者护理时要在进行心理安抚的同时介绍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价值。③预见性护理:心肌缺血这种病症比较严重,患者很容易在护理当中出现并发症和相关不良反应。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类不良事件的出现。护理当中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病房环境,保证病房空气清新、卫生整洁,光线充足,尽可能对睡眠的质量进行改善,提高整体睡眠质量。睡前也要指导患者适当进食,这样能够发挥辅助睡眠的作用。但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可能增加心脏负担的食物。④强化病房管理:合理的进行调班和排班,保证医护工作者在各个时间段都能对病房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查房时要对患者当天的状况和症状表现等加以记录,如出现异常症状,需要进行及时标注并通知主治医师。在查房时对患者和家属等提出的疑问进行积极解答,同时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自己内心顾虑。⑤出院指导:出院前要对患者提供出院指导,首先为患者制订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健康食谱饮食原则、运动方案计划单等。以方便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坚持良好的作息、饮食和运动,有助于机体病情的恢复。还要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如何测量自身的血压,并使患者及家属注意将自己的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 mm Hg内,叮嘱患者在6:00~10:00、22:00~次日6:00 2个时间段各测量1次血压,并将血压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对患者制订合理的随访计划,引导患者及家属加入医院的微信群,以便于实施延续性护理。
1.4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5]。①治愈:经过干预后,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可以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未出现复发。②显效:治疗后患者在静息状态下,ST段逐渐平稳或稍有下移,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出院随访3个月,复发≤1次。③有效:治疗后患者在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之下的ST段水平均存在下移,但是下移幅度不大,存在T波段明显变浅,各项临床指标有所改善,出院后随访3个月,复发次数1~3次。④无效:经治疗以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恢复指标:统计经过不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ST段下降减少数值。心理表现:统计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①焦虑情绪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开展评估,严重程度随着评分的升高而加深。②抑郁情绪均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实时评价,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随着评分的提升而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 26.0统计学软件PC端实施检验,等级资料(治疗有效率)经[n(%)]表示,并由秩和检验,计算Z值;计数资料(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等发生率)经[n(%)]表示,并由χ2检验,计算χ2值;计量资料(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ST段下降减少数值)经()表示,并由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31例,占88.57%)相比对照组(23例,占65.71%)具有更为优势的治疗有效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恢复指标比较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更短,而且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更少,ST段压低减少次数比对照组更多,ST段下降减少数值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恢复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恢复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例,占8.57%)相比对照组(11例,占31.43%)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心肌缺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患者发病后容易导致胸骨后存在压榨性疼痛,还有一些患者存在无痛的表现,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在于会导致患者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对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6]。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的心肌缺血会存在疼痛,在临床治疗当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表现来进行干预[7]。而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容易导致延误治疗等情况出现,很多患者会因为突然发病而猝死或形成心肌梗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对心肌缺血一般采用及时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但是因为这种疾病病情比较严重,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强化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这种护理能转变传统护理工作的机械性操作,使得护理更加的严谨科学[8]。本文基于此研究将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在对心肌缺血患者护理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ST段压低减少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多、ST段下降减少数值明显多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在护理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各项护理方法都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能够实事求是的对患者提供可靠的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所落实的各项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的原则,这种护理能够对患者实施全方面的评估和分析,能对患者在护理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御,这样就能减少患者因为各种风险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而且通过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还能积极主动的作用于患者的心理,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方法的应用,可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满足其心理需求[9]。这就能使患者更好的掌握关于自身病症的知识,也能认识到良好心情对促进病情的康复作用,可以在进行护理和治疗的同时做到更好的配合。通过利用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护理策略进行紧急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出院以后的相关营养计划、作息计划和运动计划,这就能使患者在生活当中更好的维持稳定的内环境,可综合性的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对患者提供指导,可谓是全方面作用于患者[10]。出院以后能通过微信群或者微信公众平台等对患者进一步实施延续性护理,这样就能够持续的关注患者的状况,并对患者提供持续可靠的指导,不断的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断的规范患者的正确生活和作息方式,在促使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控制了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对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方法,实施干预可以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转变患者的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并且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