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贵元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对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而言,呈现出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系列优势。但是对于胃癌患者因为呈现出胃肠功能障碍以及病情危重的影响,术后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营养不良的情况,对此需通过围手术期有效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而使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获得明显改善[1-2]。本次研究将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探析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完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行性,以实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有效预后。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43例):女20例,男23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3.25±1.22)岁;常规组(43例):女19例,男24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3.29±1.29)岁。纳入标准:①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均获得顺利开展。②对于资料收集及调查均可以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存在癔症、痴呆等疾病。②对于护理工作开展呈现出较差依从性。就两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式配合完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于入院后患者,就医院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及胃癌根治术对应医护人员进行介绍,对于系列术前检查进行充分完善,对于系列护理记录工作需认真完成。
护理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方式配合完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入院当日,对于患者需热情接待,于指定床位对患者护送后要求患者充分休息;就其既往史、现病史与是否存在用药过敏史等进行详细了解,就患者护理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入院第2天就医师系列检查进行协助,对于及时用药需遵医嘱展开,并且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系列事项对患者认真说明,术前就床上排尿排便进行指导,将术前功能锻炼加强,如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则就合理膳食进行指导。准备好手术硬件设备、手术器械、术中所需一次性高值耗材。告知患者禁食禁饮时间,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等,可能产生轻微不适;可以通过舒缓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慌和焦虑[2]。特殊患者交代好术前服用降压药,停用降糖药等事宜,做好术前体温、血压监测和一般病情观察。检查并保证仪器设备状态良好,气腹机压力设定为12 mm Hg,准备好60~70 ℃蒸馏水浸泡高清镜头。术前0.5 h开启洁净系统和温毯,调节室温至24 ℃,手术床尾端放置高分子凝胶垫预防压力性损伤。术前建立静脉通路,通常选择20G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及时输注术前抗生素。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液体的进出量和皮肤末梢循环等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术前1 d,护士需要查房并访视,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有关知识,将手术室湿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保持手术室干净。责任护士应陪同患者一起进入手术室,仔细核对患者信息,与手术室护士认真完成交接班工作。护士还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感。手术室护士还应确认手术器械是否处于运行状态,科学构建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手术当天于手术室患者在进入后对于交接单认真核对,对于系列药品与器械认真准备,对于术中医师系列操作需要加以协助,除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注重外,需就患者心理变化密切观察。术中护士需要认真查考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力度,若出现异样马上告知医师处理。同时,加大皮肤护理力度,缓解局部压迫,预防神经肌肉受损。此外,腹腔镜组手术时还需要构建CO2气腹,认真核对气体,适当控制好气压及气体进入量,预防充气过快致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术后首日于病房将患者安全送回,对患者积极展开特级护理干预,就其伤口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就其翻身定期帮助,对其有效咳嗽进行指导,对于引流管妥善固定。手术结束后应认真清洗及清点手术有关器械,做好肢体限制与调整,加大陪护观察力度,及时给予唤醒护理,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意识。认真检查引流管,确保引流不受堵,避免出现管道堵塞、脱落等现象。患者身体康复符合出院指征后,护士应给予健康宣教,将饮食、运动及用药等事项告知患者,嘱托患者发生异常后马上前往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胃肠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胃肠功能指标)行t检验,以()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护理前,护理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CD8+、CD4+、CD3+以及CD4+/CD8+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CD8+、CD4+、CD3+以及CD4+/CD8+均高于常规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临床对比()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指标临床对比()
表2 两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指标临床对比()
恶性肿瘤的形成和诊断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问题,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其病死率居高不下,占恶性病死率的首位。胃癌在50岁以上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结果,主要与饮食、环境污染、幽门螺旋杆菌、肥胖、遗传因素等存在密切关系[3-4]。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体检,这是进行疾病早期筛查的突破口。胃癌发生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体细胞恶化,表面的糖蛋白、糖脂发生变化,导致肿瘤细胞表面糖类抗原升高,脱落到体液中产生表达,这就是所说的肿瘤标志物,伴随肿瘤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能够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的激活或失活,达到一定水平时就标志着肿瘤的发生[5-8]。所以一般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异常增高要早于临床症状的改变,所以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诊断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9-10]。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且特异性较高,与非肿瘤鉴别的准确性要达到100%。据统计,大约有20%的恶性肿瘤患者为胃癌患者,每年死亡人数在23万人左右。胃癌早期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进行根治性治疗,5年的生存率高达90%。但是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较差,因为早期胃癌通常不具有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十分轻微,容易和其他消化系统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当临床症状明显时胃癌已经进入到晚期,所以预后效果较差。由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低,增加了胃癌防治的难度。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在30%左右,极大威胁着患者的生存健康。目前治疗胃癌主要是以放化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高[11-13]。所以治疗的成功率不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在10%左右,手术率在5%左右。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为了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要及早诊断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传统开放手术方式特点是能够在直视状态下切除病灶,手术视野较大,切除较为彻底,但手术的创伤较大,并且容易引起术后的并发症。腹腔镜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腹腔镜是肿瘤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良好帮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术野清晰、观察直观的特点,在不开放的前提下可以彻底清除肿瘤,既确保了手术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性,有利于术后的预后。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使营养支持效果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全新护理模式之一,其主要针对特定疾病展开全方位有效护理,期间对于预见性及计划性特点能够充分凸显,可在对患者临床特点与病情表现加以了解情形下,确保全面护理计划能够顺利开展,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加以了解,就其饮食与营养知识等进行充分指导,并且通过合理锻炼使患者康复获得有效促进,对于最佳护理服务能够确保充分提供[14-19]。
本次研究中,护理前,护理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CD8+(32.77±8.05)、CD4+(30.39±7.16)、CD3+(63.59±8.36)及CD4+/CD8+(1.05±0.52)同常规组(33.51±7.91)、(30.17±8.13)、(62.95±8.27)以及(1.04±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护理组CD8+(37.91±8.12)、CD4+(38.73±6.51)、CD3+(68.81±8.89)以及CD4+/CD8+(1.42±0.23)均高于常规组(33.89±7.57)、(32.36±6.76)、(57.17±7.85)及(1.22±0.53)明显(P<0.05);护理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开始进食时间(7.67±2.20)d、肠鸣音恢复时间(36.21±13.51)h以及肛门排气时间(44.41±15.62)h均短于常规组(11.91±2.49)d、(44.81±16.92)d以及(56.52±17.42)d明显,充分证明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运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机体免疫功能变化获得显著改善,并同时促进其胃肠功能指标改善,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加快,最终充分实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