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严,刘 敏,贡婧宇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天津300134)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等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公共服务在作用领域方面,可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科普是社会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就要求全民科学素质更加快速提高。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增长,达到10.5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数倍差距。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2021—2035年我国将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开展提升行动。科普愈发成为新时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万众创新能力、培育科学和创新氛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和重要实现途径。因此,提升科普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内科技智库建设推进,其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为提升科普效能提供有益经验。科普智库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科普中国智库依托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这对于推进高端科普智库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然而,科普智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期,而且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聚焦于高端科普智库。地方科普智库作为地方党政“思想库”的功能发挥还很不充分,原因在于地方科普智库的功能内涵未清晰界定、构建体系不完善、建设路径不明确等多方面现实问题。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认清“地方科普智库的产品是服务”。因此,有必要以公共服务的视角来分析地方科普智库建设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通过与各类智库对比研究,厘清地方科普智库的功能内涵;以公共服务视角分析科普智库建设当前在体系架构、服务产品、服务延伸上面临的问题;基于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分析,从构建科学的服务体系、提升产品服务效能、拓展延伸服务范围三个维度提出地方科普智库建设的路径。
智库,就属性而言是一类以影响公共政策为宗旨的专业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机构,产品为服务于政府决策和民众决策的高质量政策及其实践的知识、研究、分析和建议,运行机制为通过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或其他与政策制定者有效沟通的方式来产生影响,其影响不仅涉及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公众参与民主决策,亦可通过论坛、项目、交流等形式的活动联通国内外各领域[2]。
美国上世纪初开始兴起建设现代智库,现代智库对于美国政府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决策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科技创新智库”的概念由此提出。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智库”的功能、内涵、机制、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James[3]认为科技创新智库是提供创新研究和战略分析的组织;鄢波等[4]认为,科技创新智库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夏婷[5]认为,科技创新智库是指聚焦科技创新领域,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活动,能够对公共政策或政策决策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组织机构。表1为三类智库的特征比较。
表1 三种智库内涵特征比较
科普智库相较于科技创新智库而言,目前在学术研究方面呈现出概念新、文献少的特征,在政策实践方面处于高端引领、探索建设阶段。刘益东[6]从用户创新、知识创造、知识更新、知识选择、大众传播和协调发展等方面阐释了提升科普地位和建设高端科普智库的意义;汝鹏[7]认为建设国家高端科普智库顺应时代需要,具体表现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舆论引导三方面;任福君[8]提出把握选题、破题、结题、成果、使用、跟踪、评价等环节的科普智库项目研究闭环模式;吴晓华[9]建议国家高端科普智库要站位高远、提供公共政策产品、升级现有高端科普智库;张英[10]从应急科普实践视角提出科普能力建设、人才培育和作品创作三方面建设路径。
如前所述,国家高端科普智库已完成整合升级,地方科普智库初现端倪。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地方智库可以归纳为地方党政智库、地方科研院所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几类。各类智库各具特色,应依托各自优势、特点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建设,例如地方党政智库与决策部门联系紧密,迅速、全面地掌握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需求,开展决策研究和咨询;地方科研院所智库和高校智库依托于科研机构和高校组织,人才队伍稳定,具有特定学术和政策研究领域,在相关领域可以提供决策咨询和公众服务引导;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研究选题多元化,运行机制灵活。对于地方科普智库的研究和建设,一些组织开展了有益探索。上海科技馆在“小中心、大外围”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工作,定期组织科普智库年度选题会,通过邀请科普领域专家参加会议交流研讨,逐渐形成以科技馆为依托的品牌项目,参与国家、上海市科普和科学教育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科协和天津市教委联合认定的天津市科普基地——天津商业大学青少年创客科普基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天津市全域科普工作,凝练出“科普思政”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
综上,地方科普智库是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科学普及相关需求,基于对国际国内以及地方科学普及发展现状和需求的专业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科普政策战略研究、提供政府决策咨询、引领公众民主决策,以实现延伸咨政渠道、拓展建言支流、赋能地方政府目标的研究机构。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普工作均由地方科协、社科联组织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推动,科普工作兼程并进,社会科普热情持续高涨,现已初具规模。但是,现阶段的科普服务多体现为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等形式,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舆论引导等作用,尚未体现出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方面的明显意义。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科普智库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作为公共服务主体的地方科普智库处于起步期,尚未形成完善的供给体系架构,从智库内部运行需求视角看,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和成果传播机构方面存在问题。
2.1.1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定
地方科普智库的根基在智库的“智”,其唯一来源就是智库的人才。因此智库建设的关键问题就要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这关系到人才的积极性、能力施展、作用发挥等效能结果。地方科普智库大概率会由与科普相关的各类机构转化产生,如各地科技馆、地方科研院所、地方高校、科普基地等机构,这类机构的人才管理模式相对固定,人才评价常常看重科学研究成果等,很少考虑人才在咨政建言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且人才处于科研等绩效考核压力下,不利于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思想库”的作用。
2.1.2 智库产品缺乏质量管理
地方科普智库的关键在产品,从产品定位到生产过程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质量管理对于智库发展作用重大。现有的科普服务缺乏评价体系,意味着未来对科普智库的产品服务缺乏质量评级和管理机制,且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习惯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如果不在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产品质量评价管理,将会造成研究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研究结论偏学术少实用。产品质量管理不仅是地方科普智库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夏婷[11]在对科技创新智库的研究中同样指出了智库研究成果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机制这一问题。2.1.3 成果的生产与传播脱节
地方科普智库的影响力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和螺旋式上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既包含人的影响力,也包含产品的影响力。当前地方科普智库尚未建立专门的人才专家库,这就导致智库成果的生产与传播无法进行整体规划推进,加之当前官方、半官方机构的科普活动多以线下形式进行,偏重讲座、展演、参观、论坛等传统媒介,对电视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运用不充分。如果不尽快加强人才专家库建设、提升专家生产与平台传播协同发展,未来将会造成科普智库成果影响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各地区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科普产业,输出各类科普产品服务,在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科普产业所产出的产品服务类型丰富,其分类体系没有定论,不同学者各自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式。周建强[12]提出了科普展教、科普出版、科普教育、科普旅游、科普玩具、科普信息六种业态;任福君等[13]提出科普展教品、科普图书出版、科普动漫、科普影视、科普游戏、科普玩具和科普旅游七种业态;任嵘嵘等[14]按照服务类别分析了科普基础设施服务、综合科普活动服务、科普教育服务、科普媒体传播服务、科普发展支撑服务五种业态。
以七种业态分类法[13]对当前的科普产品服务形式和价值进行分析,归纳为表2。从中可以窥见,当前科普产品服务在开发和创作过程中注重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但是,与科普智库应当提供的产品服务相比,当前科普产品服务存在着局限性,选题缺乏统筹,以地方问题、目标和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服务不足,缺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舆论引导方面的影响力。
表2 科普产业七种业态
从公共服务视域看,当前地方科普服务延伸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未来地方科普智库建设需要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应问题。
2.3.1 渠道不畅,供需失衡
科普服务整体统筹规划不足,与决策部门联系不紧密。各类地方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场馆各自为政,行动不能准确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行业单打独斗。科普服务力量分散,事倍功半,科普产品服务供需失衡,各部门对地方科普建设的建议谏言上报渠道不一,影响力难以凸显。
2.3.2 行业间合作不足
健全畅通的地方科普服务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由地方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等部门产出各类科普服务产品,由地方媒体、网络媒体等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并且根据服务和传播情况,形成咨政建言反馈至当地决策部门,形成闭环。目前行业间交流不畅,合作不足,特别是各类公益性质的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产品服务,其产出部门与媒体缺乏深度合作,往往难以通过媒体更广泛地面向公众发声,其影响力和覆盖面不够深入广泛。
图1 科普服务流程图
3.1.1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以前瞻性思想,深化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参与完善地方科普领域决策,推动相关咨询制度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智库品牌,解决地方实际问题。
各地方政府要明确并建立科普智库管理机构,以属地管理、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管理责任,强化政府在智库发展的规划层面、政策层面的宏观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定期发布政府决策或咨询方面的需求,通过横纵向项目、政采途径、委托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科普智库开展工作。
各个科普智库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建设,可以组织设立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制等决策管理机构和专门部门、专职团队等内部部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完善管理方法和有力监管功能的地方科普智库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
3.1.2 建设人才激励机制,提升服务产品质量
除了提供平台以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科普智库人才专家的研究积极性。例如设立科普专项基金、增加基金奖励性支出比例、优化设置经费额度等。建立健全科普智库产品质量管理机制,将高质量的科普智库决策咨询类成果纳入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工作的依据。
3.1.3 人才专家库与传播平台协同发展
加强科普与智库建设统筹协调,盘点拔尖人才,汇聚一批热心科普事业、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科普专家,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专业过硬、品德高尚、富于创新的科普智库人才专家队伍。科普智库专家参与各地方的科普政策研究、科普管理工作的决策咨询、论证研究和监督,建言献策,为各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将专家库建设、科普产品与传播平台通盘考虑,整体谋划,提升智库产品的影响力。
3.2.1 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开展选题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的要求,以各地方问题、目标和需求为导向,紧盯决策部门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中心工作、社会关注的科普和科学教育相关热点焦点问题,对主流舆论积极发声,对有争议的舆论辨明是非,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地方风格,引领公共舆论和社会认知。找准问题是关键,小切口深研究是策略,建议有用是目标。
3.2.2 开发多层次和种类的产品
面向不同对象,开发多层次、多类型、有原创思想、有针对性的智库产品体系,提升产品服务效能。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决策咨询专报、专刊,服务地方政府决策;推出科学普及指南手册及培训产品、科普标准等,包括应对如新冠疫情、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突发公共事件,开发应急科普和应急科技舆论产品,以及针对青少年科普教育,出版科普系列丛书。面向领导干部、社会公众、组织、企业等不同对象推出研究报告、行业年度报告、蓝皮书等定制化产品。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人群,服务公众决策。整理科普思政案例集,开展青少年科学营、科学公开课、领导干部培训、科普队伍培训等各级各类科普活动,实现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
一个地方科普智库能否成为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智库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公信力,这种影响力既包括对决策者的影响力,也包括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
3.3.1 完善报送渠道与供需对接机制
科普智库领导机构要大力拓展科普需求征集和成果报送渠道,建立畅通、常态的智库研究供需联系机制。地方政府要思考如何快速获得科普智库的研究成果,即产品发布和使用的渠道建设。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与智库的沟通联系,保证研究成果能够及时上报至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参考;成果转递给各级有关职能部门,推动制定部门、行业、企业等的政策文件,从而提高科普智库对地方决策者的影响力。
3.3.2 加强智库内外交流合作
打通媒体渠道,创新传播方式。科普智库专家通过微博、研讨会等媒体发声,面向公众开展政策解读。科普智库具有引导公共舆论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开展“科普思政”,在科学普及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推动全社会形成科学思维、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础,形成理性、科学、正向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提供科学的土壤,从而提高对科学认知的影响力。
同时各个地方科普智库要学习借鉴国外、其他省市优秀科普智库的先进经验,创新科普服务形式,通过举办公共辩论、演讲、小型论坛与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实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相互学习,拓展服务对象,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图2 科普智库产品服务效能图
本文以公共服务的视角分析了地方科普智库在供给体系、服务产品、服务延伸三个维度上的现状、问题和路径。具体结论和建议如下:
通过对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高端科普智库与地方科普智库的对比研究,尝试从建设意义、中心工作、基本要求和工作任务四个方面界定地方科普智库的功能内涵。提出地方科普智库是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科学普及相关需求,基于对国际国内以及地方科学普及发展现状和需求的专业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科普政策战略研究、提供政府决策咨询、引领公众民主决策,以实现延伸咨政渠道、拓展建言支流、赋能地方政府目标的研究机构。基础概念的明确,为地方科普智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通过对各类智库进行多维度分析,发现地方科普智库的产品供给体系方面容易产生三方面问题,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定、智库产品缺乏质量管理、科普智库成果的生产和传播脱节;地方科普智库在产品服务方面,存在服务效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地方科普智库在服务延伸方面,存在服务延伸渠道不畅、供需失衡、行业间合作不足的问题。
在厘清概念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公共服务视角提出三条路径建议:从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产品与推广三个方面构建科学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通过优化选题策略、完善产品种类以提升产品服务效能;通过完善报送渠道与供需对接机制、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拓展延伸服务范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