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李飞泽(指导)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舟山市中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浙江省名中医李飞泽主任中医师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整理近年李师治疗心律失常的门诊医案,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析李师治疗心律失常的方药经验,归纳整理出其用药经验。
1.1 病例资料:病例来源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李飞泽中医门诊的心律失常患者。
1.2 诊断标准: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参照《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1]《室上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早搏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疾病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2项标准:①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或有心悸、心跳停搏感、胸闷等;部分可表现为气促、乏力、出汗、头晕等心排血量下降及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表现符合其中一种或多种心律失常的表现。
1.3 纳入标准:中药治疗有效病情好转者;能够符合以上心律失常中的一种或多种诊断标准者;基本信息及处方药品等数据较完整者。
1.4 排除标准:近期发生过晕厥、心源性休克等较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恶性肿瘤所导致的心律失常者;严重营养不良卧床者;长期服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且治疗效果显著者;伴有严重肝、肾疾病且功能不全者。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解析,对药物频数和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联合Liquorice复杂网络分析软件与SPPS 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药物配伍的相互关联;对频次>20%的20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剖析常用药对配伍。
2.1 一般资料:本研究包含心律失常病人102例,年龄18~90(55.61±11.35)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32例,占31.37%;女70例,占68.63%。
2.2 基本药物情况:本研究包括门诊处方286张,使用药物178种,应用中药4829味次。有20味药的使用频次>20%,其中使用频次前9位的分别是当归、麦冬、五味子、炒党参、川芎、南沙参、北沙参、赤芍、丹参。见表1。
表1 286张心律失常处方中使用频次大于20%的药物情况
2.3 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采用SPPS Clementine 12.0软件的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置支持度≥70%(表示该中药配伍在研究处方中出现的频次占方剂总数的70%以上),解析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药物2项关联组合以麦冬→五味子、川芎→当归、麦冬→北沙参、麦冬→南沙参、北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五味子、南沙参→五味子、麦冬→炒党参等为常用。见表2。
表2 286张心律失常处方中药物2项关联分析(%)
药物3项关联组合以麦冬+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北沙参→五味子,麦冬+南沙参→五味子,北沙参+南沙参→五味子,麦冬+炒党参→五味子,赤芍+川芎→当归,麦冬+炒党参→北沙参,麦冬+炒党参→南沙参等为常用。见表3。
表3 286张心律失常处方中药物3项关联分析(%)
药物4、5项关联组合以麦冬+北沙参+南沙参→五味子,麦冬+炒党参+北沙参→南沙参,麦冬+炒党参+北沙参→五味子,麦冬+炒党参+南沙参→五味子,炒党参+北沙参+南沙参→五味子等为常用。见表4。
表4 286张心律失常处方中药物4、5项关联分析(%)
2.4 根据组方规律分析:采用Li-quorice复杂网络分析软件,对研究处方中的中草药进行解析,跟据药物频次和中药与中药之间同时出现的概率,可获取李飞泽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药物。根据中药在处方中的重要程度、在同一层次上同时出现的中药数,选出前8味药物组成核心处方。核心药物为当归、麦冬、五味子、炒党参、川芎、南沙参、北沙参、赤芍。核心药物处方网络图见图1。
图1 286张心律失常处方中核心药物处方网络图
2.5 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2),得到5组核心药物组:南沙参-北沙参,甘松-茶树根,麦冬-五味子-当归,炒党参-川芎,薤白-炙甘草-黄连。
图2 286张心律失常处方中使用频次>20%药物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李飞泽用药善于结合中医药功效及西医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其中黄连能够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抗心律失常、降压、调脂、降糖等功效[2];《本草纲目》记载:黄连能止惊悸;熟地黄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和促进造血等作用[3],两者合用可减缓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还能够保护心脑血管。现代药理实验亦证实甘草水提液能对抗乌头碱、冠脉结扎、BaCl2和CaCl2-Ach混合液诱发老鼠的心律失常,这说明甘草对于心律失常有较广的应用空间[4]。李飞泽自拟通络温窦颗粒治疗4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心悸、气短、头晕症状明显改善[5]。
此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总结了李飞泽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药物配伍。李飞泽强调心以通为要,心脉通畅,心阴血充足,则心有所营养,心神有所主摄,心悸方可自安,同时兼以活血理气,清热安神,开窍化痰,温化水饮等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