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工业报道的匠心与艺术

2022-05-25 13:47骆万丽
新闻潮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

【摘 要】在融媒体环境下,工业报道如何既体现思想性、权威性又避免枯燥晦涩的说理、老套传统的窠臼?本文以《广西日报》近年来工业报道方面的探索为例,提出做好工业经济报道在选题立意上宜以“深”制胜,在写作方式上应以“小”动人,在报道视角上要从“新”突破,实现思想性、指导性以及可读性贴近性的统一。

【关键词】工业报道;深入浅出;创新思维

当前,振兴实体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对于地方党报来说,高质量的工业经济报道已成为宣传新时期改革发展理念、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工业新闻既是经济报道的富矿,也是难点。与一般的经济新闻相比,工业报道往往专业性更强,而且术语和数据较多,易让人产生枯燥、生硬之感,为此,工业新闻要出新出彩难度更大。近年来,《广西日报》加大了工业报道的力度,立足于时代发展大局,做精、做深热点、焦点,突破传统思维,捕捉工业经济中的“亮点”“看点”,让工业报道成为党报经济新闻的一面旗帜。

一、从深处立意,提升大局观和思想性

工业发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经济大局相融共生。党报工业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立意都应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精准把握政策的动向,用政治眼光、大局视野,在现象中找准工业发展的拐点、热点、关键点以及读者关注的焦点,才能更好地提升稿件的高度与深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报凝聚共识、护航发展的作用。

(一)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热点、难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迎来了新的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工业发展的思路也在不断发展前行。在2018年至2021年的3年间,广西先后召开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广西工业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这些部署和举措如何把握和领会,又如何化为各地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需要党报及时准确、厚重有力地宣传解读,大力营造舆论声势。每次大会召开后,《广西日报》都精心进行专题策划,从新闻本身寻找延伸广西经济甚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共性和思路。

2018年5月,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时,广西正处于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资源环境触及“天花板”、传统动能逐渐减弱的形势下,广西工业如何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其实就是广西经济改革发展的缩影。把握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这个核心,《广西日报》派出记者团队走基层、沉一线、进企业、下车间,在一版开设《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专栏,共推出系列报道一组5篇:《产业变革催生新动能》《锻造新引擎》《两化融合 为智能制造注入新动能》《新兴产业集群崛起桂东南》《“进”“退”之间有乾坤 》,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老树新枝、产业集群加快崛起、智能制造激活新动能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延伸出广西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摒弃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的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推动经济从增量扩容向提质增效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在承前启后的新征程上吹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号角。这一次,《广西日报》形成会前、会中、会后3个阶段的报道热度。大会召开前夕,在头版推出《“千帆竞发”塑造我区工业经济新格局》《积蓄新动能 再创新优势》两篇述评,对全区工业3年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具体举措以及“培育产业树,打造产业林”形成的亮点、成就进行了总结,为会议的召开酝酿了很好的宣传热度。会后,又迅速刊发长篇消息报道会议的精神,并陆续推出《推动工业振兴 促进产业崛起——解读我区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工业振兴,如何抢抓用好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等专版解读报道,以数据、图表、记者观察、专家访谈等形式分析当前广西工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现状,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意义在哪里,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部署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理性客观分析,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在新媒体铺天盖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原因,是主流媒体体现权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众声喧哗中应有的坚守。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广西日报》工业报道坚持以独特的视角及时挖掘产业发展新动向背后的内涵意义、展望发展趋势,以深制快、以质取胜,进而引领舆论,把握主动权。

2019年,广西工业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产销量从原来的快速增长转为双双下滑。如何看待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行业发展下行原因在哪里?如何突破困境?记者抓住这一经济热点问题,深入广西汽车生产重镇柳州走访三家汽车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与企业高层面对面,走进一线车间感受现场。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广西汽车产业面临困难和挑战,既有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冲击,也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带来的转型之痛。但“严冬”之中有“暖意”,广西的汽车产业一直在逆势中奋发,寻找新的空间、新的方向。为此,记者采写了《广西汽车产业“严冬”突围再出发》的深度分析报道,确定了“危中求机、机中求变,积蓄力量、奋力前行”的主题,从“下行时积蓄‘向上’新力量”“困境中开拓未来新蓝海”“政企联手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三个部分,既直面行业发展深层次的问题,为转型突围提出思考对策,又聚焦行业发展向上的力量以及政府“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的担当和作为。稿子推出后无论是在汽车行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得到了一致好评,认为是近年来关于广西汽车行业发展难得的理性客观、有深度有力度的佳作。

二、由小处落笔,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工业报道既要从宏观上看水,也要从微观上看鱼。把握宏观脉动、反映时代主旋律需要具体落实到微观主体的人和事中。从个体的命运变迁、生动的人物故事、鲜活的生产现场落笔,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诠释大时代,在情理相融中彰显主题,与读者受众形成情感共鸣,才能与党委、政府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相呼应,才能让读者更全面了解全区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脉络。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对广西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各地贯彻落实得如何,微观个体的行动最有说服力。为此,记者深入广西各地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形成《在高质量发展轨道跑出加速度》的重磅调研报道。南南铝加工通过技术创新二次创业、柳钢智能化改造让企业转型更“轻盈”、“轩妈”蛋黄酥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上汽通用五菱以新“四化”抢先布局新赛道、茉莉花产业在“大数据”浇灌下散发出科技“芬芳”、北海電子信息产业由一个“点”带动形成上下游产业一条链”……全文没有刻意喊口号、表决心,而是通过一个个微观个体的奋力前行,全面勾勒出广西工业部门以及各行业企业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精神面貌和不懈奋斗。

近年来,广西大事多、喜事多,成就报道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如何避免宏大叙述的成就报道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更是需要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和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增强报道的亲和力。2021年6月,《广西日报》开设《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栏目,关注各行各业的历史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工业的巨变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如何在两三千字的范围内讲好广西工业的历史故事,既要呈现历史的纵深感,又要避免材料的堆砌,是有一定难度的。

经过构思,记者决定以“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为主题,从“量变”“质变”“聚变”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每一部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第一部分“量变”从柳州工业博物馆的一件件记载着广西工业历史的展品为由头,由此牵引出广西工业发展量的变迁。第二部分“质变”,以69岁依然活跃在技术创新第一线的玉柴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陈金源的经历为视角,讲述玉柴从一个手工小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的变迁。这样的变迁也浓缩着广西工业“质”的飞跃。第三部分“聚变”,从钦州石化产业正不断释放集聚效应的火热现场,反映当前广西工业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形成聚变的强大力量,并为下一步的探索前行积淀了新的动能。整篇稿件既紧扣大局层层推进,又生动形象、寓理于情,通过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宏观的事物微观化,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材料堆积,让人读起来轻松流畅。

三、在新上做文章,打破传统抓活鱼

对工业报道来说,跑线记者经常会有这样的烦恼,在日常报道尤其是越来越密集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如何能在大致相同的旋律中唱出不同的风格?这就需要记者拥有一颗匠心,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在报道中写出新意。

(一)跳出常规要找“亮点”

新闻角度是考验记者基本素养和新闻素养的重要因素。新出炉的政府文件、新闻发布会的重点信息、部门会议的工作部署,同样的新闻现场或素材,不同的新闻角度,不同的呈现方式,写出来的新闻可能会完全不同。找准了视角,活蹦乱跳的“活鱼”就会跃然纸上。

2020年11月,《广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广西着力培育“行业小巨人”》,引起大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这篇稿件起源于工信部门提供的一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服务中小企业的总结素材。这一类的题材此前已经多次报道,如果仅从服务入手无疑缺乏新意,但素材中有一段提到:“我区将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服务出色、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单打冠军’。” 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在当时还是新提法和新概念,意味着对于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引导有了新的方向和理念,这在以往的报道中很少涉猎,也很少有人关注到。记者马上找相关负责部门深入了解情况,并寻找广西代表性的“小巨人”企业进行采访,从而在看似并不新鲜的素材中挖掘出富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会议采访是行业报道中获取新闻素材最常见的渠道。在同样的会议现场,不同的记者可以有不同的收获,善于捕捉新闻的记者甚至可以实现“一鱼多吃”,创造出更多的好稿件。在2021年的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很多媒体关注的是今后三年广西对于工业方面的“大手笔”资金投入,但除此之外,会议还提到,要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成果,像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样抓工业振兴,建立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这个举措不管是在广西还是在全国,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广西干部培养以及工业发展都将带来深刻影响。这个线索在记者心中埋下了“种子”,经过对工业振兴特派员选拔、任用以及在一线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后,于当年7月推出《上千工业特派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的综述,对工业振兴特派员制度的背景、意义以及初步成效进行了全面阐释,这也是全区第一个深入报道工业振兴特派员制度的媒体。当年11月,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对广西选派工业振兴特派员为企业排忧解难典型经验做法给予了通报表扬。

(二)从数据中找“突破”

工业发展的趋向、动态通常是通过数据来分析和呈现的。“规上工业增加值”“PPI”“万元产值能耗”……这些在工业运行报告中经常出现的专业术语,如果只是照搬进新闻稿件,不仅稿件干巴晦涩,也会让许多读者“一头雾水”。如何让看起来深奥的数据卸下神秘的“面纱”?在工业报道中需要的是找出一个个数据上下起伏的背后故事,挖掘读者最乐于接受的“看点”,传播对读者最有用的信息。

2020年上半年,全区软件业同比增长93.4%,增速较前一年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榜首。这个数据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记者意识到,在疫情冲击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企业化危为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的利器,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这也成为广西工业发展新的动向。抓住这个数据,记者通过对权威部门的采访,并结合南宁、北海等软件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案例,写出头版头条《抢抓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我区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化服务业发展》,这篇前瞻性报道深入分析了广西软件业增速的全国第一从何而来,探讨行业发展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如何抢抓机遇让“软”实力真正硬起来。这样有分析、有思考的报道,远比简单数据的罗列要有意义、有分量,也能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三)在呈现方式上“活”起来

工业新闻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努力改进老套的、固化的话语模式,在语言表达上,运用形象、生动、鲜明的描绘,在谋篇布局上,力求采用散文式结构,工业报道一样可以灵动、鲜活。

“一根钢丝可以做到多细?近日,柳钢集团自主开发的新产品给出了答案—— LX70A帘线钢盘条在柳钢实业公司桂龙金属制品厂成功拉拔出直径0.3毫米的钢丝,单丝直径只有5根头发丝那么细。”在广西“十三五”工业发展述评《育一片生机盎然产业林》中,记者在开头用一个疑问句吸引人的注意力,“0.3毫米的钢丝,只有5根头发丝那么细”又把数字的概念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俗易懂,一下就能抓住人眼球。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成就报道《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一文中也应用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比如,把广西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轻工业的发展归纳提炼为“老”有“老”的作为、“新”有“新”的力量、“轻”有“轻”的灵动,把工业的聚变概括为挺直工业之“干”、伸展工业“枝叶”、繁茂产业之“林”。同样是表述亮点,语言上稍加修饰改变,布局上灵活调整转换,就能起到“老瓶装新酒”的效果。

四、结语

深、小、新在党报工业报道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工业报道要出彩出新,既要有“深”的坚守,也要有“新”的突破,既要有“大”的格局,也要有小的切口,这样才能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从而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   骆万丽,《广西日报》工商部记者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