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简称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唐以志指出1+X 证书制度是一种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2]。“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书证相互衔接融通是“1+X 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
学历证书所依据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具有同源性。从学历教育这条线来分析,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依据的是人社部负责组织开发的各类国家职业标准,高校各专业根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相应课程,学校的学生修完相应专业的课程即可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历证书,如图1 所示。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这条线来分析,各培训评价组织根据相应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设计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再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开发教材和考试平台,并将课程和教材以及考试平台推送给社会和高校,社会人员或者高校学生通过证书考试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个专业可能对应出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例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财务数字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业财一体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1 个或2 个证书考核。可以看出,学历教育依据的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依据的标准都可以追溯到国家职业标准,二者具有同源性,因此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理论上是可以相互融通的。
图1 1+X 证书的书证融通原理
1)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和融通。
首先,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需要体现职业教育所具有的教育需求与产业需求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协同、个体个性化发展与职业化发展统一的“跨界性”特征。在1+X 证书制度下,要修订和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使之能够将教育系统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有机结合,进而修订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其次,要确立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标准。一个职业可能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这些证书又由不同的社会评价组织开发出来,要保证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协调统一,就必须确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每一种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该有通用的能力标准,包括知识、技能、素养。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表现形式也应该规范和统一。最后,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层次和专业教学标准层次进行对应衔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也是分层级的,有中职、高职以及职业本科,每一个层级都有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理论上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中职层次学历教育、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高职层次学历教育、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职业本科学历层次教育[3]。这需要资历框架支持相应标准开发,即需要设定各个层次的通用能力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各个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专业教学标准,使之能够一一对应。
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和融通。
学历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需要调整。随着大智移云等新技术、新思想和新工具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企业单位职员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改变观念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管理的新要求。各个行业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另外,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多是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学科体系,并未充分展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跨界性。徐国庆、伏梦瑶指出现有学历教育内容对于实施1+X 存在两个突出问题:(1)多数专业现有学历教育的内容已经非常饱满,X 的内容难以叠加进去,如果不对课程进行整合,提升课程设置的效率,X 的实施没有学时空间;(2)多数专业的现有学历教育课程不能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多方向发展提供基础[4]。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培训内容应具有先进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载体,结构化呈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课程设计者对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按照“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三级进行分解描述,并构建实操平台对课程进行开发建设,这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建设是符合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思路的。从行业经验积累、资源建设能力来讲,具有领头羊地位的行业企业开发行业培训课程比个别职业院校的个别老师开发的课程强很多。另外,一些比较难实施校企产教合作的行业或职业,如会计行业或职业,因为财务数据的保密性,财会专业的实习生很难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核心的财务会计业务。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可以通过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实现在校内就能让学生接触到企业核心财务会计业务的愿望,从而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课程需要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教师要认真学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探讨匹配支撑该考核内容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的课程要增加相应课程,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陈旧过时的课程进行适当删减和整合,以释放学时空间。在职业院校自身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培训评价组织的指导或者向课程建设经验丰富的职业院校学习。
3)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和融通。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花样繁多,考取证书耗时费力,如果考出来的证书没有价值,学生考证的积极性自然会不高。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会使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变得更有意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指出要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1]。职业院校对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在完成规定内容后依法取得学历证书。对接受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在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因此,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衔接和融通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的考证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探讨财务数字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业财一体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如何融入到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案例书证融通的依据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业财一体化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 证书书证融通的实施思路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深入学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对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和高校现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看看哪些课程能够支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哪些知识或者技能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而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的,需要增加相应的课程;再分析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哪些陈旧过时需要删减或者整合,从而释放学时空间。
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融入到原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将原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做相应调整。就培养目标而言,比对原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融入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目标强调是在适应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会计人才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比如云财务智能会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新方案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而旧方案未提及,这是社会发展、会计行业转型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旧方案提到为中小微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培养会计人才,新方案提出培养面向各类企业、中介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方案对比原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的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新方案(云财务会计师方向)对比原方案新增内容
根据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所依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建议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以下几门专业课程:(1)增加“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2)增加“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云财务智能会计”、“财务数字化/业财一体信息化证书考前辅导”作为专业核心课;(3)增加“Python 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作为专业拓展选修课。在增加了相应专业课程的同时,试图删减和整合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例如,由于传统的“出纳业务操作”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相对过时和陈旧,可以考虑整合到“财务数字化”考证培训课程中的资金结算业务处理部分完成;可以适当删减原方案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部分课程例如“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腾出学时空间,将这些课程作为专业拓展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1)提升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授课的积极性。
院校是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覃川指出X 证书制度的实施主力是从事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是职业类型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要提升教师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能力[5]。由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多是行业前沿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思想,教师要花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学习并消化吸收后才能对学生授课。在高校,教师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调整的主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增加、整合以及删减都需要得到专业内所有教师的支持才能实现。由于专业教师已经习惯自己熟悉的课程,无论这个课程是否陈旧过时,要改变教师这种教学惯性其实并不容易。
笔者在2020 年末参加的一次财务数字化(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培项目的培训中,对广东省14 所高职院校从事财务数字化(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贵校在鼓励教师参与1+X 考证课程授课过程中是否有出台相应激励措施?”,有9 所院校的回答是没有激励措施,占比64%;有5 所院校的回答是有激励措施,占比36%。在征集教师希望学校在鼓励教师参与1+X 考证授课的激励措施时,各个学校的老师集思广益,提出如下措施:(1)考证授课学时作为每年教学工作量乘以比普通课程高一些的系数;(2)按照考证通过率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3)在职称评定上有一定的倾斜;(4)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上有一定倾斜;(5)优先一线考证培训教师立项考证相关教研或者科研课题。学校的管理层应该考虑给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一线教师适当的激励政策,只有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授课以及专业建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1+X 证书制度才能在学校得到有效实施。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李志宏指出1+X 证书制度改革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制度设计、评价内容、培训考核、成果认定等方面都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方便学习,有利于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6]。
我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教育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香港。2008 年香港政府正式推行香港资历架构。香港资历架构是一个七级的资历级别制度,涵盖学术、职业及持续教育界别的资历,所有香港资历架构认可的资历均可通过质素保证以及按照客观和明确的标准鉴定级别。香港政府建立了资历名册网站,它是一个网上资料库,载列资历架构认可资历及其相应进修课程的资料,而所有资历均通过质素保证程序。学生或者社会人士如果想提升学术或者职业资历级别,只要通过该网站就可以查询到相应级别的获得机构鉴定合格的培训机构或者院校。并查询到相应课程应该修读的学分以及是否有学分累计和转换政策。这些都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便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杜怡萍指出1+X 证书制度实施需要依托资历框架,需要利用学分银行。但是,目前内地还没有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国家学分银行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对1+X 证书制度实施是一大挑战[3]。在1+X 证书制度实施中,我们试图构建学分银行,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中部分课程的学分累积和转换,为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以及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