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丹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的服务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的问题,教育部在2014 年8 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开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徒制培养形式。现代学徒制即是在高职院校的规范教育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学习形式,学习对象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到企业平稳过渡的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具有所需岗位熟练技能的职工,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普通全日制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对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学生三方的供需匹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了我国2010—2021 年间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热点和现状,对现代学徒制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预测,以期为企业行业和高职院校深化产学融合和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实践提供参考。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现代学徒制为精确搜索条件,以高职为模糊搜索条件,检索中国知网上所有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期刊文献。在上述条件下检索所得的期刊论文为2 630 篇。选定所有的文献数据后,将导出的数据文献采用Refworks格式进行保存,将含有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发表日期等信息的文本采用cite space 进行处理分析。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发文数量如图1 所示,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期刊发表在2014—2019 年增幅较大,总量达2 127 篇,这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在2014 年提出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在期刊分布方面,《现代职业教育》、《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论坛》发文总量位居前三,如图2 所示。
图1 现代学徒制的期刊发表年度分布
图2 现代学徒制发文数量前10 的期刊分布
使用cite space 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机构进行描绘,所得研究机构分布图谱如图3 所示,机构发文数量与图谱节点正相关。由图3 所得图谱可知,图谱参数N=621,E=76,Density 为0.000 4。该图谱参数表示在从2010—2021 年间研究现代学徒制的机构数量为621 个,合作次数是76 次,图谱的浓度为0.000 4。经cite space 对研究机构和作者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基本上以高职院校为主,其中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发文量第一,为18 篇;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均为16篇,并列第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发文数量为15 篇,位列第三。从图3 可知,高职院校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探究和具体实践相对较为深入,发文前10 的机构中没有本科院校存在,也从侧面上反应本科院校对于现代学徒制缺乏研究。从作者分布上看,张启富、谢俊华、王振洪、吴建设、周春宝等人发表的研究成果较多,且上述作者的多数成果是发表在《教育发展研究》、《职教论坛》、《中国高教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等知名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
图3 现代学徒制研究机构分布图
对现代学徒制的文献库采用可视化软件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以此来归纳现代学徒制在文献中的主题分布。聚类采用如下参数:Years Per Slice(时间切片)设置为1、ode Type(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关键词),Selection Criteria(阈值)中的Top N 值设置为50,Top N%设置为10,Pruning(路径裁剪)选择Pathfinder 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参数按软件默认。设置完成后,进行关键词聚类,产生的聚类图谱如图4 所示。其主要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图4 现代学徒制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1)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提出的背景和思路。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提出背景主要源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职业工人需求量大增,而相关的职业院校却无法提供匹配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造成职业院校的学生无业可就,企业亦招不到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此现实困境下,我国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并在2014 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标志着现代学徒制的改革进入新阶段。校振华等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技能传授基础较为薄弱,教师本身对于前沿的技能和知识也掌握有限,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推进校企合作,引进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2]。常卫东[3]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能够让学徒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专业实践知识,促进校企合作,培养理论-实践二位一体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制度。徐丽等[4]提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思路应该从其框架结构入手,明确各主题责任,从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互通的角度进行创新管理。江笑婵[5]提出现代学徒制应从校企双方深化合作入手,共建育人机制、共建师资队伍和共建考评标准,全面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提出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理解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施路径,才能不断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探索进行深入,最终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达到加快高职院校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2)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存在的困境和解决对策。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实施、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现代学徒制应用效果的主要阻碍。吴晶[6]提出我国现代学徒制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发展环境,缺乏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缺乏各方认定的学徒制培养标准,以及存在双师规模不足等问题。康圆圆等[7]认为现阶段现代学徒制存在法律保障不足、企业深入参与意愿较弱、双师水平和规模远远不足等问题。陈家闯[8]认为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的缺失、学徒制核心内涵未曾彰显、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配套保障。随着对现代学徒制认识的深入,学界倾向于从政策、标准、师资等方面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杜启平等[9]提出从引导观念入手,大力宣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学徒文化,其次加快研究和出台有关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现代学徒制中的各方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且能够相互衔接的现代学徒制评价标准。高葵芬[10]提出现代学徒制应该由国家层面进行统筹,采取先试点后推进的方式,同时由国家制定顶层政策设计,最大程度发挥企业、行业的力量,推动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寻找各方的利益平衡点,校企双方应系统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进行统一规划,实现柔性管理。郑丹[11]提出现代学徒制中学校的一方要多依靠自身力量,主动作为,推进学徒制的本土化运行,适当对企业进行资源支持和反馈,同时企业也要依靠高职院校本身的科研条件和理论知识,为企业本身存在的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形成校企合作的正循环。学界对于现代学徒制存在的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反思,提供了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只有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在问题实践上大胆假设创新,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实际人才培养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境,为能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在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人才教育模式和就业需求三者中达到平衡,学界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许多研究。郭强等[12]提出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进行创新,首先对专业群的办学体制进行创新,其次是对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以及融合、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课堂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共同构建结构化的教学团队。支松柏[13]提出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学生的标准化培养、课程的标准化制定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入手。林昆等[14]提出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吴志先等[15]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在“学分银行”下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首先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分制,推进现代学徒制中产生的产品、竞赛、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最终实现不同学习成果的学分转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基础,只有在培养模式研究扎实的基础上去施行现代学徒制,才能减少学校和企业的办学成本,减少校企双方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积极性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4)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具体专业的试点探索。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具体的专业与现代学徒制结合进行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瞿万军[16]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试点需要把握以质量为核心、突出职业特征和厘清各方责任这几个关键,但也存在政府部门支持不足、物流企业积极性不高和课程实施效果有限等问题。罗元[17]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起到了满足行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但也存在学校和酒店利益融合度低、校企共建共管的机制缺乏、缺乏保障双方责任的制度建设。沈捷[18]研究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如何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课程的兴趣和丰富校企合作的模式,在研究中也提出了校企之间存在利益错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匹配以及现有的教学评价标准不能有效配合现代学徒制等不足。现代学徒制在各个专业的具体试点探索,提出了许多关于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在各个专业中应用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关键举措,对在现代学徒制下各个专业具体建设的参考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凝练了期刊文献的关键内容,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频次和中心性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学界对于该主题的研究热点。由表1 可知,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出现的频次最高,达到了2 415 次。其他高频词的关键词主要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中心性最高,达到0.39。此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学徒制”等关键词的中心性也均在0.05 之上。根据表1 关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出现的关键词频次及其中心性,可知在现有的期刊数据库中对于高职院校学徒制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
表1 现代学徒制共现频次前20 的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热度集中点进行分析,但对研究热点的演进则力有未逮。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演变,利用cite space 的突现词功能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2010—2021 年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top24 突现词,见表2。根据表2 的突现词,可以将我国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表2 2010—2021 年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top24 突现词
第一阶段:现代学徒制快速发展的探索期(2010—2016 年)。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用工荒,但我国的高职学生数量在2010 年时已经占高等教育学生的一半[19],造成用工荒很大一个原因是该阶段的高职教育模式不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在此困境下,学界很多学者开始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探究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影响因素、在相应专业的应用等热点,为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启蒙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的成长期(2015—2018 年)。在现代学徒制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后,开始出现了新的问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不深入、缺乏共商共建、缺乏评价机制、缺乏培养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在出现这些影响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后,学界很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利益在现代学徒制下的平衡,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如何进一步深化,共商共建统一的培养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阶段:新形势的创新期(2018 年—至今)。新时代下,我国提出了如“国家资历框架”、“工匠精神”、“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概念,现代学徒制如何在这些框架下实现新的发展,在原来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基础上注入新动力,培育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将是新的创新点。
关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已经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较为充足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近十年来的研究多着眼于学校,缺乏关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的研究。在企业用工、学生找工、学校教学三者不匹配的现实困境下,国家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力图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利益平衡点。为提高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者在教学、用人、找工方面的匹配度,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和在施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对未来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做出下述预测。
1)研究如何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阶段,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职业技能更新方面会落后于市场变化,导致高职毕业生不能匹配到企业需求的新技能岗位。在此困境下,高职院校应当研究如何定位市场需求、探知市场动向,研究如何基于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标准制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实施方案,研究学生如何便利的在学校与岗位之间过渡,研究如何提升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确保能够在市场需求下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并能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机动性改良,提升学生对于职业和企业的认同感,也使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参与更加积极,学校育人模式更加完善。
2)研究校企双导师双方共认的考评体系。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首要的考评依据来自于学校的评价,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考评依然受学校教学考核的制约,导致企业不能在学生的学徒制培养中占与学校同等的地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共同育人、双导师制度名不副实。鉴于此,校企双方应当研究共认的考评体系,使二者均能在自身教学标准下进行同等权限的考核,颠覆传统工学结合中以学校教学考评为主导的现象。使学生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下,不仅能通过学校的课程考评标准,更能通过企业要求的职业标准和导师考核的能力要求,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质量,达到共赢。
3)研究优化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保障体系。在现阶段的政策体系下,企业与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其带来的风险和付出的成本要高于直接从社会上招聘。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障企业的利益,无法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当研究细化学校、企业、学生、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推动相关政策及制度的出台。使学校能够安心将学生交予企业,学生能有相应的权利、保险来保障在企业的学习、实践,企业能有一定的政策补贴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