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军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湖北黄冈,438000]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有号召,团就要有行动。学生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团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要学生组织,也必须有行动。[1]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号召者、引领者、表率者,是高校教育、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协调者,应该主动参与“守初心、担使命”思想教育活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聚焦广大同学各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引领同学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同学养成优良学风、服务同学创新创业、帮助同学全面成长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2020年3—4月,调研组自制调查问卷,从学生干部基本情况、思想、素质、能力、作风五个方面出发共设计了30个开放式问题(问卷内容可详见文后延伸出版)。调研组在某省5所高校(其中省属本科高校2所,民办高校2所,高职高专1所)的大学生中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95份,其中学生干部占62.11%,非学生干部占37.89%。学生干部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政治身份情况、类别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干部整体上思想端正、作风良好、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兼顾学业、榜样示范等方面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7.63%的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的动机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和品质,23.73%的动机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52.54%觉得成为学生干部之后生活更加忙碌、充实,42.37%觉得担负的责任更大。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都有收获,如增强了自信心(13.56%)、提高了自己各方面能力(49.15%)、结识了一些朋友(13.56%)、开阔了视野(8.47%)、明确了奋斗目标(6.78%)。91.53%的学生干部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有部分学生干部是为了入党、评优等“隐形好处”,而个别学生干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才加入学生组织的,还有8.47%的学生干部不怎么热爱自己的工作。这说明,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中依然存在工作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对待工作也不够积极。
有47.46%的学生干部认为自身工作能力突出,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但有44.07%感觉到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主要是因为学习与工作很难兼顾(62.71%)、困难重重导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11.86%)、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同学的理解(10.17%)等原因。57.63%的学生干部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向学长学姐或指导教师请教求助,47.46%认为自身工作能力一般,只能勉强应付。这说明,工作能力欠缺、难以兼顾学习与工作,是导致学生干部工作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学生干部最缺乏的意识依次是创新意识(47.46%)、全局意识(15.25%)和团队意识(11.86%),最缺乏的能力依次是管理统筹能力(23.73%)、人际交往能力(22.03%)和沟通协调能力(16.95%)。调查发现,参加过5次以上学生干部培训的只占22.03%,5.08%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主动学习相关文件、政策、业务知识的达5次以上的也只占18.64%,3.39%没有主动学习过;有经常写日记习惯的也才3.39%。这说明参加培训次数少,主动学习少、思考少、总结少是导致学生干部相关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是公开面试与教师推荐相结合或公开面试的占91.53%,存在严重以公谋私、内部消化资源问题的仅占6.78%,这说明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相关制度是较为规范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干部起不到榜样示范作用(22.03%)、某些学生干部的言行不一致(13.56%)、官僚气严重(11.86%)、脱离教师和同学(6.78%)等。调查也发现,有76.27%的学生干部对《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了解较少或没有听说过。
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社会环境变得复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拜金主义等充斥着一些大学生的头脑,使其价值需求表现为个性化和利己化。受其影响,部分学生干部存在入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理论学习不足、服务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官僚主义、脱离师生群众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背离了全心全意服务师生的初心,违背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新时代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沟通或交流的主要媒介。据统计,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1.5%,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9.5%,近1亿人。[2]如今网络上的自媒体、微博、微信、短视频和论坛、贴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面对不健康甚至具有危害性的网络产品时,一些学生干部经不住诱惑,虚度人生甚至误入歧途,背离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当前,某些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较为宽松,缺乏科学、健全的奖惩机制。例如,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学生干部管理办法》《学生干部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而是凭感觉选拔学生干部,依靠经验办事。学生干部被招纳后,高校疏于管理,任其发展。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干部就脱颖而出成为学生组织骨干,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做得不好的,就得过且过,缺乏组织意识,有名无实。究其原因,一是指导教师经常应付于事务性工作,较少有时间关心每一个学生干部的发展;二是高年级学生干部更关心与自己关系好的、听从指挥的学弟学妹,这样就容易使得不善于表现、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干部被边缘化。
学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学生组织指导教师,长期以来持能者多劳的观点,习惯用能力强、积极性高、善于表现的学生干部,这就导致学生干部之间分工不明确,大量工作落在主要学生干部肩上。然而,学习是学生的第一本职任务。当学生干部既要保质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完成学习任务时,就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压力也就随之而来。当学习和工作不能协调时,部分学生干部会出现纪律意识淡薄或考试挂科的现象。另外,一些专职任课教师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支持学生花时间在团学工作、校园活动上。当学生干部因为学生工作找任课教师请假时,任课教师普遍持否定态度,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常是为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而加入学生组织。但部分学生干部动机不纯,存在功利思想,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如为了牟取私利、为了找对象等。同时,部分学生干部由于不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懂得工作方法,缺乏创新精神,缺少挑战的勇气,遇到困难不愿想办法、不敢抓、不敢管,顾虑较多,导致工作中停滞不前或懈怠。
部分学生干部认为“学生干部”只是一份兼职义务工作,而不是一个身份,不是锻炼自己的平台。他们工作时能够遵守规范,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但工作之外的时间就与学生干部身份脱节。如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发布不理性言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太注重自身形象,有不文明的言谈举止;在课堂纪律、寝室内务、校园活动中不能以学生干部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学生干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朋辈教育和模范带头作用。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3]深刻认识“守初心、担使命”思想教育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共青团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共青团干部和学生干部成长发展的必要考验。
2020年4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关于落实共青团和学联对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指导管理责任的若干规定(试行)》指出,高校团委要指导学生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服务同学的职能,发挥好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4]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地方团委要优化顶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干部管理指导方案,从而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保证有章可循。同时,从实际出发,制定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高校的考核方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指导和督促。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促使高校学生干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专业化的学生干部队伍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组织。[5]这就要求高校和院系不断顺应时代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和考评机制。
高校要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做到科学规范。为确保学生干部换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高校可以采取以下选拔流程:制订选拔标准,收集竞选申请表和辅证材料,审核候选人资格,组建考评组,准备面试试题,组织面试,开展班级同学和学生干部评议,纳入班主任和辅导员评语,发布公示等。学生干部选拔主要考查候选人的思想素质、个人优势和工作设想等。面试采取独立结构化面试形式,题目要贴近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生实际生活,并结合岗位特点和需求。这样可以使选拔更加科学而客观,从而有效把握好入口关,把真正优秀的人吸纳进学生干部队伍。
加大学生干部培养力度,促进健康发展。各高校应不断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做好与培养目标的衔接工作,将学生干部的选拔、任命、管理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制订的培养机制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6]高校应聘请相关领域的教师、优秀学生干部或校友开展专题和个性化培训,如有必要可以分层、分级、分批进行。通过培训,可以使学生干部的心态更积极,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更强,模范带头作用更明显。
高校要健全学生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制订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办法,对表现优异者予以公开表扬、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评优评先资格等奖励,对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职者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取消评优资格等惩罚。高校应使学生干部考核评价有据可依,有规必依,这样才能使学生干部尽快融入角色,产生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核心力量。高校育人不仅体现在第一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组织、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上。只有坚持“两个课堂”双管齐下,任课教师和学工管理人员形成育人合力,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作风。高校要仿照学生党支部集中学习的方式,定期集中开展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和政策文件学习;参照学生团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方式,组织学生干部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学生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和思想状况,总结工作经验,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由此提升学生干部审视自我、观察他人、审察团队的能力,树立服务师生、廉洁自律、公平公正的优良作风。
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应对工作。学工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合理分配任务,用欣赏的眼光支持他们的新想法、新点子;密切关注活动的进展,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导,但不要给学生干部太大压力,而要让他们轻松独立地开展工作。高校教师要争取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干部的特长,合理分工,适当运用表扬、谈话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另外,任课教师也要关心学生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对于偶尔因工作请假的学生干部要予以理解,并督促其完成笔记和作业。对于部分处理不好工作与学习关系的学生干部,要耐心辅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学工管理人员可邀请任课教师一起参加学生活动,参与学生干部培训,与学生干部面对面谈心谈话,为学生干部提供有效工作指导,引导学生干部尽力做到学习、工作双优。
2017年3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要求“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宗旨意识、表率作用和严实作风,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干部队伍”[7]。高校学生干部要牢记初心和使命,端正动机,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学生干部应端正动机,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学生干部要牢记自己加入学生组织的初心,是为了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更好地为同学服务,是为了锻炼自己而投身学校的各项工作。学生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如果奉行利己主义,计较个人得失,只会让自己目光短浅、眼界狭窄,丧失前进的动力。
学生干部应加强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式和障碍,与时俱进,在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活动变得有新意,让更多学生乐于参加并有所收获。[8]学生干部要创新工作方法,大胆提出改进意见,主动谋划工作目标;有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担当的自信和魄力;学会高效管理时间,平衡好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生干部应付诸行动和实践锻炼,提升各方面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9]学生干部要积极参与日常工作,同学们着急的事优先做,同学们关心的事重点做,同学们关注度高的事用心做,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不断增强组织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干部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主题团日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行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干部对我国的国情、社会现状、人民生活状况、学校发展情况等有深入了解,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思想教育任重道远,只有真正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常怀敬畏之心,强化奋斗信心,才能让学生干部不仅仅是一个称呼和身份,更成为一种责任和精神。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干部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