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21年课后服务的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05-24 13:27莫胡侠
教育观察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图谱聚类

莫胡侠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一、引言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解决当前家长接送困难和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难题的手段之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献追溯可知,中国知网检索到与课后服务有关的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于2008年,即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的《英国课后托幼服务述评》。该文指出:课后托幼服务是政府为了使家长能安心就业、子女能获得适当照顾,融合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力量,对儿童开展的课后照顾与教育形式。[1]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文件相继出台。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并提出“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的意见。[2]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方面细化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举措。[3]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以满足家长的合理诉求、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为事实价值,秉持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安全快乐成长的发展价值,坚持缩小课后成长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应然价值。[4]为充分了解我国课后服务的形势和研究成果,助力学校和教师更好地落实这项工作,本研究将对课后服务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文献来源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课后服务”为检索主题,以“2008—2021年”为时间范围,检索日期为2021年10月8日,选择高级检索中的全部期刊后共检索到251篇文献。随后,本研究利用VisualAtlas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年度出版物数量、核心作者和重要研究机构等,科学地显示知识的宏观结构和发展路脉,以显示课后服务领域的热门关键词、研究进展和方向,探讨课后服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演变,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完善措施的意见。

三、课后服务研究的时空知识图谱

(一)课后服务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年度出版物数量是衡量某一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 2008—2016年,课后服务发文量呈平稳状态;2016—2020年,课后服务发文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20—2021年10月,课后服务发文量达到峰值后有回落的迹象。

(二)课后服务研究的空间分布图谱

1.作者分布

将节点类型设定为“作者”,时间间隔设定为“2008—2021年”,时间切片设定为“1年”后,本研究共获得139个节点、81个链接、0.0084密度的课后服务作者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课后服务作者共现图谱网络连接相对紧密,一些作者节点的连接非常密集,表明这些作者进行了较多合作,而一些作者节点的连接较稀疏,说明这些作者选择了独立的研究。根据CiteSpace分析结果,251篇文章共涉及48位作者,发表2篇以上文章的核心作者名单如表1所示。其中,刘宇佳以4篇的发文量居核心作者排名榜第一。

图1 时间分布图谱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表1 核心作者及发文数量

2.机构分布

从研究机构看,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次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并列第三。由表2可知,师范院校和教育部门是课后服务研究领域的主力军。此外,课后服务各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少,各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合作意识较薄弱,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的渠道并不顺畅。从图3可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兰州大学高等教育学院间有一定的合作,以及同一研究机构内的部分合作等环节共114个,如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间的合作。

表2 发文量较大的研究机构

四、课后服务研究的热点主题

研究热点是一段时间内发文量大且研究问题较多的,具有内部关联的论文。常被讨论的研究课题为热点问题。关键词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反映文章的研究价值和方向。高频关键词通常用于识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中,课后服务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反映了我国中小学课外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现状,包括“#0小学生”“#1课后服务”“#2校外培训机构”“#3小学”“#4小学体育”“#5校外培训”“#6、#7、#9、#10托管机构”“#8共享思维”11个聚类标签,如图4所示。课后服务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如表3所示。

图3 课后服务研究机构

图4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表3 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由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可知,课后服务领域现阶段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课后服务内容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课后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校内课后服务。从控制小学生每天学习不超过6小时,到缩短和控制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国小学为了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一度提前两次放学,减负问题从解决“4:30困境”转变为解决“3:30困境”。随着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监管的矛盾突出,越来越多家长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感到不满。随着课后服务政策的提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部门等应提供课后教育服务,开展托管服务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家长接送难题。[5]

二是关于课后服务实施现状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实施现状、“3:30现象”、个性化课程。2018年,在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特别回应了“3:30现象”,认为3:30现象是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之所以成为年轻父母和社会关注难题,是因为年轻父母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宝贝抚育的关键阶段。[6]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2]我国小学生课后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公益性校外服务机构、企业校外服务机构和公立中小学是小学生校外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力量。[7]

三是关于评价课后服务质量的研究,共现识别词为服务质量、评价。验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是中小学生课后研究的重要支撑,反馈结果是衡量课后服务效果的基准。[8-9]对课外服务质量和价值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当前,课后服务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对此,中小学需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完善课后服务评价系统,注重课后服务的整体实施和有效评价。

五、课后服务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直观地分析课后服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后可知,课后服务研究在2008—2021年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主要研究机构是高等院校,部分研究者形成合作群体,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此外,本研究也反映了以下问题:课后服务研究稳定的作者合作群仍偏少,研究机构仍以独立研究为主,研究者的合作意识较薄弱,服务制度不够完善。

(二)研究建议

1.开展深入细致的课后服务研究

今后研究需要从质量、评估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切入,制订课后服务的实施标准,确定课后服务主体责任。从课外服务理论研究到课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如学术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汇编、指导手册和评估手册编制等,都需要各研究机构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2.促进个性化教育,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通过发现学生自身优点,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快乐、关心,获得自信、进步和发展。[10]课后服务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从促进个性化教育方面切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类型,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学校可多增加球类、象棋、体操、田径、唱歌、书画等课后服务课程,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

3.强化过程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课后服务日常管理研究,探讨提升教学计划科学性的方案和措施,确保课后服务活动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二是注重课后服务课程评价研究,探讨鼓励和指导教师自主开发课后服务课程的具体措施,检验课后服务质量的标准和体系。例如,某校制订《课后服务课程评估评估计划》,建立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竞赛机制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分数和课时纳入课后服务专项评估,设立一些特等奖或活动参与奖和学习进步奖等。[11]

六、结语

“双减”政策提出后,课后服务不仅将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服务,以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质,构建完整的课后服务体系,促进课后服务的标准化,是课后服务研究今后的工作重心。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图谱聚类
绘一张成长图谱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