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综合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2022-05-24 13:30莫明星
教育观察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人才

莫明星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02)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计划[1],为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2]在国家级政策密集出台的引导和需求的牵引下,研学旅行引起了教育界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各地得到积极响应并快速发展。自2017年起,教育部先后组织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基地主要是指各地各行业现有的,适合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的优质资源单位;营地主要是指具有承担一定规模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活动组织、课程和线路研发、集中接待、协调服务等功能,能够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提供集中食宿和交通等服务的单位),打造了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初步建立了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借助机构搭线的生态网络。各地区积极跟进、全面推进,建设了一大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例如,广西目前有334家单位被评定为市级以上的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可以说,研学旅行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然而,研学旅行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正当其时。围绕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近3年,笔者走访了广西区内外60余家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机构,组织了区内外上万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分别与基(营)地负责人、机构管理层、从业者和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总结出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尝试探索一条可以促进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路径。

一、研学旅行人才需求侧分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旅游”模式对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和旅游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研学旅行发展迅猛,研学旅行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

(一)人才需求数量大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推行,研学旅行适龄儿童将逐年增加,研学旅行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约为164亿元,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300多家。[3]根据携程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休闲亲子游、研学旅行体验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研学旅行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研学类产品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4]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执行,研学旅行机构逐渐递增,且不少教培机构亦着手转型,加入研学旅行行业,研学旅行用人荒越发凸显,人才培养瓶颈亟待解决。

(二)人才质量要求高

研学旅行以旅行为载体,以教育为核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与主体性等特点的课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就产业需求而言,研学旅行行业需要既能开展基础性服务管理、安全落实实践教育的初级研学旅行指导师,又能按需进行研学课程研发和组织实施的中级研学旅行指导师,还能从事研学旅行项目管理、运营和培训的研学旅行管理人才。因此,一名优秀的研学旅行从业者首先要有素养、懂教育,即严格要求自我,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涉猎跨学科内容,了解中小学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熟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其次,要懂旅游,既学有所长,又广泛涉猎,做到既专业又博学,能策划组合最佳研学线路,掌握安排房、车、餐、票、物料、保险等基础服务保障的常识和技巧。最后,要善实践,即善于完成研学需求调研,能根据需求充分挖掘研学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设计出具有主题特色的研学课程和研学手册,完成研学行前管理、研学实践探究、研学课程评价、安全预案制订、应急事故处理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然而,当前研学旅行从业者以兼职团队为主,缺乏有素养、精教育、懂旅游和善实践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二、研学旅行人才供给侧分析

当前,研学旅行人才的成长路径主要有三类:一是专业教育,二是专业培训,三是自我学习。[5]研学旅行作为新兴行业,对从业者缺乏相应的从业准则和行业标准要求,监管力度不强;从业者以兼职团队为主,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技能,课程的研发、服务和执行能力不足,应急救护能力弱;研学旅行市场上存在游而不学、重游轻学、基本服务保障质量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因此,研学旅行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一)人才供给数量缺口大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要求,每20名学生宜配置一名带队教师,带队教师全程带领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各项活动。[6]目前,旅行社全部从业人员约33.4万人,有导游证的人员8万余人,研学人员需求量超过旅行社从业人员总量,缺口极大。[7]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新业态,2019年10月,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的增补目录。[8]2020年,有33所职业院校获批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并招生;2021年,招生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院校增加至81所。但是,即使是2020年入学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也需要到2023年7月毕业后才能加入研学旅行从业人员队伍。

(二)人才供给质量不高

1.现有从业者以兼职团队为主,存在重游轻学、重学轻游的问题

笔者走访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以及参加各类研学培训发现,研学旅行活动淡旺季明显,研学旅行从业者以兼职团队为主,主要由导游、退伍军人、素质拓展教练、名师名家、中小学教师等人员承担。导游、退伍军人、素质拓展教练以短期培训作为知识和技能补充途径,他们应变能力强,擅长讲解和体验式游戏的组织,但对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学生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特点、研学课程设计、教学教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不甚了解,在“学”的层面很难发挥引导作用,容易使研学旅行流于形式,陷入走马观花、重游轻学的困境。部分中小学教师过分强调研学的教育价值,将学校所授的课程搬到户外上课,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跨学科能力弱、研学线路安排不合理、临场应变能力弱、应急救护能力弱,在“旅”的层面知之甚少,无法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易陷入换个地方上课、重学轻游的困境。

2.未来从业者的培养存在同质化问题,实践教学开展不足

目前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81所职业院校,较多是旅游职业院校,或设置有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其在建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时,多是对原有旅游类课程进行适当拓展和深化。这一做法容易导致人才培养出现同质化问题。

研学旅行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探究式、体验式和项目式教学,实践性是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本质属性。然而,2020年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33所职业院校几乎没有与现有的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立有效联系,开展主动对接。[9]张丽莉等人指出,企业对现有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满意率低,培养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10]自“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以来,不少职业院校以考证为目标开展培训式课程,课程内容未能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职业技能仍然较弱。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不能精准对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研学旅行未来从业者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将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可见,研学旅行人才供需数量及结构矛盾突出,各类短平快的研学旅行人才培训班仅能满足基础岗位技能需求,无法形成科学合理专业的人才梯队。开设有特色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进行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是解决研学旅行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基础、高效的途径,是推动研学旅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研学旅行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综合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1]《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12]针对研学旅行人才供给侧存在的人才供给数量缺口大、人才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可以通过构建综合实践育人体系等途径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准定位,打造特色化专业

特色化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人才需求、特色资源和学校优势,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例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依托学校特色,充分考虑广西“山、海、边、民”的山水民族特色体育资源,确立了“以体育为主线、一专多能、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定位,并融合体育类资源,开发了“体育+研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古岳文化艺术村、广西红树林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企业合作开发了“体育+红色”“体育+文化”“体育+生态”等一系列层次丰富、特色化、多样化的研学旅行课程,深受中小学校的欢迎。仅2020年下半年,我校校企合作服务南宁市中小学生12000人。

(二)衔接市场,构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紧跟研学旅行龙头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技术技能标准、考核评价标准,人才供给侧才能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侧。要想提高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可通过以下四步构建如表1所示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育人模式:第一步,对标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剖析研学旅行岗位群的职业素养,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将实践教育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在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研学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感、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愿做事的人;第二步,对标研学旅行行业对初、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和技能标准,以岗位为逻辑主线,通过系统化分析工作任务、形成工作项目,以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以“识岗—试岗—顶岗”不断递进的“2+1”模式,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习得真功夫,培养会做事的人;第三步,对接专业课程与行业认证(证书),将“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DIEE)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红十字会救护员证、导游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的获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做事的人;第四步,衔接技能大赛,通过分段、分层教学实行进阶式培养、个性化学习,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13],以大赛为引领,实现“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企业考证”的互通培养,培养有特色的人。我校采用此教学模式后,截至2021年底,已有329名学生获得“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2名学生获得红十字会救护员证;学生以“体育+研学”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参赛,获广西研学旅行职业技能大赛第5名;学生研学旅行创新创业团队于2021年下半年志愿服务中小学生近千人,有效提高了实践能力。

表1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三)产教融合,搭建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

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互联网+”,引入新媒体技术,构建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产学研信息平台,与各地研学旅行学会、基(营)地、企业、学校实现信息和资源互通互联,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建设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校企共创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个性化培养、对接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校采用“超星学习通+新媒体”的方式,与广西红树林户外运动俱乐部创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利用技术实现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另一方面,发挥体育产业专业群的优势,加强和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紧密联合,加强正面宣传,师生共同打造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和视频号,挖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典型事迹,详细介绍对接的校企合作项目,打通对接市场的渠道,整合形成开放、共享、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以及涵盖教学、学习和社交于一体的云平台。

2.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引入企业项目、技术标准和师资队伍,校企共同构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具体做法如下: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明晰教师在企业的岗位职责和薪资待遇标准,促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具体研学项目的开发、运营和实施,对接真实市场,并依托新媒体定期发布工作进程;采用PBL和LBD教学模式,使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习的场所”,使课程从“目标—达成—评价”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主题—探究—实施”的项目式课程,使教学模式由班级授课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老带新、强带弱的方式进行分组),以此帮助学生团队在“市场调研—课程策划—产品运营—组织实施—数据分析—评价提升”的体验式教学中提升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内培外引,打造双向互通的教学团队

教师团队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高专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缺乏同时具备教育和旅游双学科知识背景的实战型教师队伍。对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双向互通的教学团队。

1.内培:打造理论精技术强的复合型教学团队

将学科融合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师能力培养全过程,通过以赛促教、参加行业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社会服务、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等方式打造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如下:依托企业项目,提升教师团队实践教学技能和思政育人能力;推进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引导教师为企业行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各类培训服务,激发企业行业运行活力。

2.外引:打造双向互通的教学团队

引入思政教师、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各学科领军人物和行业专家,打造双向互通的教学团队。具体如下:定期召开专业座谈会,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度、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内容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发展迅猛,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短平快的职业培养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时间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善,无法保证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对此,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区域资源和学校特色优势,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交流双向互通的教师团队,并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岗课赛证”融通,将课程思政和实践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打造一支有素养、精教育、懂旅游、善实践、有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解决研学旅行人才的供需矛盾,推动研学旅行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人才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人才云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