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攀瑶,黄远峰,易立文,张 淼,谢莉莉
(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2.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湖南长沙,410000;3.广州市五中附属初级中学,广东广州,510000)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从此,研学旅行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1]因此,研学旅行的设计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论述教师围绕著名景点岳麓山,分析岳麓山的研学资源,设计研学旅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开展一系列研学活动。岳麓山研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大自然中增长知识,学会观察、体验、探究、合作,并将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由山的主体和周围一系列的丘陵、山地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岳麓山是一座地质宝库,其地质地貌、土壤、水、植被等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的知识点类型比较多,将地理知识融入岳麓山研学旅行需要分析岳麓山的研学资源。本文将岳麓山的研学旅行资源进行整理归纳(表1),以展现研学旅行的课程价值。
表1 岳麓山研学资源
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其目标的制订需要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并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和岳麓山自然地理环境,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1]据此,岳麓山研学旅行设计了如表2所示的目标。
表2 岳麓山研学旅行目标
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虽然比校内课堂更具灵活性,但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容易导致研学旅行出现混乱,为地理教学增加难度。为保障学生安全,使研学旅行更加行之有效、有序,研学旅行导师需要提前准备,多次走访岳麓山的研学路线和实践点,反复设计和琢磨每个研学地点的研学任务并将之整理成册,使目标明确、流程清晰。岳麓山研学旅行的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岳麓山研学旅行流程
岳麓山研学旅行的主题是“解读岩石密码,探索岳麓山奥秘”,对象为高一学生,时间为高一下学期,路线为“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学博物馆—麓山忠烈祠—岳王亭—七十二将军墓”。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并在初中阶段对基础地貌类型有了基本认识。虽然初中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只能进行表面的特征区分,但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的学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强,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了解到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等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岳麓山研学旅行中,通过实地野外观察,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更加直观地认识地表形态,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并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给学生发放研学旅行手册与资源袋,介绍研学旅行的基本内容,提醒研学旅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研学旅行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岳麓山相关知识拓展、课程目标、课程主题、课程时间安排以及课程问题。知识拓展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岳麓山;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更加了解此次研学旅行的目的;课程时间安排是让学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准时参加研学旅行;课程问题旨在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认真倾听、仔细思考和积极沟通,有更多真实收获。研学旅行资源袋内置放大镜、标本袋、标签纸、手套、圆珠笔和小礼品(一小块矿物)。教师还为每个组发放一个地质锤和罗盘,以便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使用。
室内课程时间为2020年12月6日8:30至9:30,地点在湖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地学博物馆,具体任务如表3所示。
表3 岳麓山研学旅行室内课程任务
岳麓山研学旅行以了解地质地貌为主题,除了参观地学博物馆,最主要活动在室外课程的岳麓山中进行,旨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实地考察典型的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岩石矿物、植被和水文特征等自然资源,以及岳王亭和麓山忠烈祠等人文景观,解读岩石密码,探索岳麓山奥秘。室外课程的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6日9:30至11:30,地点在岳麓山风景区。具体任务如下。
1.任务一:明确岳麓山的区域内容,提升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研学旅行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和区域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在研学旅行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进入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已有的区域知识和真实的区域情境的异同,使学生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任务一的具体安排如表4所示。
表4 任务一具体安排
2.任务二:提升地理实践力,锻炼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在研学旅行的实地考察中,学生只有通过肉眼观察、仪器测量和实践操作,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才能发现自然地理环境中比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进入真实的现实环境锻炼,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又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并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最终表现为学习能动性、责任感和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因为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研学旅行的野外实践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以及与同学沟通讨论,可以全面思考地理现象发生的各种因素条件,使自己的思考更加科学全面。
任务二的具体安排如表5所示。
表5 任务二具体安排
3.任务三:树立人地协调观,培养人文情怀
岳麓山是长沙著名的景点。在研学旅行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周边游客的行为以及景点工作人员对岳麓山的维护,引发学生反思“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地理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同时,岳麓山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研学旅行中普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任务三的具体安排如表6所示。
表6 任务三具体安排
地理研学旅行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可以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亲身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认知自然的规律和真谛,探究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岳麓山研学旅行中,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了岳麓山岩石的各种地表现象,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感受,完成研学旅行手册上的相关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树立了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提升了地理实践力,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程也实现了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