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28000) 陆素敏
语文学习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听、说、读、写四者融为一体。基于此,教师可利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语文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经整理,阅读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面文本,整合信息;二是揣摩语言,比较分析;三是习得技巧,巩固练习。本文将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探究整合、比较、练习策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但是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仍有所欠缺,主要体现为对文章内容的统整能力不强。为此,教师应采取整合信息这一阅读策略,将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整合为系统的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应用这一策略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整合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在运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课文;其次,出示整合信息的阅读单,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以提高自主阅读效率;最后,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单组织语言,整合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而清晰有条理地把握全文。
因此,在《将相和》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补充资料介绍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七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赵国与秦国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直接地、更好地理解课文。其次,好的阅读单就像思维导图一样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整合信息。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出示整合信息的阅读单,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力和信息提取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准确地把握住故事发展的线索,还能基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建立一种阅读图式,从而能系统地、清晰地把握全文。教师可以设计故事表(下表)或者情节梯(下图),让学生根据提示填写,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图表的信息组织语言把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从而对课文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表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中三个故事的内容梗概及其内在联系,并立足文本,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立足文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立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
情节梯
故事表
综上所述,直面文本、整合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把握课文的知识点,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由此,在小说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整合信息这一阅读策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介绍,并利用直观而有条理的读书单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总结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从而帮助学生直面文本,系统地把握复杂、冗长的故事,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学生对语言文字缺乏敏感,这给阅读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可运用比较分析阅读策略,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语言,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比较是指寻求差异产生,比较分析则是基于差异而找出其本质及内在联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的能力,但是比较分析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可通过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引导学生挖掘语言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析语言文字,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把握语言文字的特征,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阅读策略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寻找比较分析的切入点;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分析;第三,总结比较分析的结果,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并掌握比较分析的策略。
《将相和》的特色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课文的关键字句切入,带领学生理解分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增强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掌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技巧。
第一,教师可通过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语言的句子,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即神态动词的使用和人物语言个性化。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出示去掉神态动词的描写以及与人物个性不符合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将它们和原文的描写进行对比,思考两句话的异同点是什么,原文这样写的特点是什么,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异同点。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引导者身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并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将相和》的文体特征设计问题,为学生分析课文人物语言的描写指明方向。《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设计一些洞察类的问题,如:“你认同这个句子吗?这个句子的优势是什么?”在提问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回归文本并结合人物形象特征来回答,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分析、有依据地回答。同样,教师在教学人物的动作描写时,也应如此。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区别之处在于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和人物动作的描写时也应各有侧重,即人物语言的描写是直观的、静态的文字组合,所以进行的是横向差异的比较和分析,而动作描写则是富有变化的、动态的文字组合,所以进行的是纵向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在分析人物动作描写时,教师除了设计洞察类的问题,还可以设计一些阐明类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找出变化了的句子的特别之处,如“这样写有什么意义?”或者“为什么这样写?”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分析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人物的动作描写概括为简单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原句与所概括的简单句子进行比较对照,形成纵向差异,进而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技巧。例如,对“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这一动作描写,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首先,这一系列动作包括三个动作:“捧着壁”“往后退”和“靠着柱子站”。接着提炼出核心的动作——“往后退”,并把这个动作描写概括为“蔺相如往后退”。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概括句和原句的差异,探讨原句中动作描写的优势,领悟人物的动作描写具体技巧。
第三,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总结比较分析的结果,帮助学生感受语言并掌握比较分析的策略。首先,教师让学生回归文本,感受人物语言的描写,自行总结《将相和》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人物描写技巧——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动作具体化。同时,教师可适当地指导学生把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技巧迁移运用到记叙文写作中,使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有新的认识。最后,教师阐明比较分析策略对理解人物描写技巧的作用,并为学生掌握运用这一学习策略的方法指明方向。
蒋军晶老师在论述学习策略中指出:“有比较才有鉴别。”而鉴别是挖掘语言文字信息的渠道。因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比较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有效地挖掘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在授课中,体验和感悟都来源于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是指在课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巩固练习策略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语感的培养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课文《将相和》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塑造的。生动的语言、个性化的动作,不但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是本文的亮点,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经过阅读学习后,学生能掌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技巧,对记叙文写作中人物的描写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要学生把知识技巧转化为写作能力,还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通过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描写技巧,培养写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通过巩固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理解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技巧,教师可引入另外一篇文体相似的课文《草船借箭》,并摘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经过加工处理,让学生根据诸葛亮和曹操的性格特征分别填写该人物对话。随后,教师结合个性化语言描写的技巧进行适当的总结点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部分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而且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听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理解,最后把描写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其次,通过巩固性的练习进行顺势迁移,帮助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培养语感。在引导学生学习《将相和》中人物动作的描写技巧时,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把球抛出去”的例子,以帮助学生内化人物动作的描写技巧。因为学生对抛球的动作有一定的认识,为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抛球的经验,运用所学的动作描写技巧,对“抛球”这一动作进行拓展描写。与此同时,教师适当地给予学生相应的词语提示,如“手”“脚”“眼睛”“球”等,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对抛球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这不但帮助了学生打开思路、指明学习方向,而且还让学生有效地把文本的动作描写技巧转化为语文经验,形成写作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人物动作描写上都能具体且条理清晰地进行语言表达。
巩固练习学习策略是阅读策略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把课堂知识内化为语文学习经验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入巩固练习,以帮助学生内化所习得的技巧,使学生获取学习经验,形成语感,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