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2022-05-24 12:42:18兰,曾慧,舒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教药学校企

肖 兰,曾 慧,舒 阳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5)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医药行业发展进入了深度调整和转型加速期。药物研发的创新要求、制剂生产的自动化趋势、药学服务的智慧化发展、药品经营的电子化态势、药品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监管规范等使各医药企业对生产服务一线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应当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

为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2014—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多个文件,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企业职场情景中直接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开展的现场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时间较长,其教学质量高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并直接影响学校服务区域医药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开展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研究,对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产教融合现状研究

1.1 实习教学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较多高职院校对实习教学环节不重视,实习教学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前期的单位安排、中期的安全管理,甚至实习教学处于“放羊”的状态,学校与实习单位疏于沟通,校内外教师互动少,对企业带教、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少,也未设计切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多数实习单位把学生实习当成预就业,甚至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未认真培养学生;或由于学校实习大纲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实习教学管理不接轨,一些企业无法遵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学生自身价值存在感弱,职业认同感渐淡,频繁跳槽,使得自身职业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最终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服务企业。

1.2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产教融合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产教融合基本上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双方未真正达成合作双赢共识。由于存在教材的滞后性及师资水平、实践条件不能紧跟行业发展等问题,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企业要求。实习教学本身是产教融合最好的平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并未深入开展,一方面,可能与学校较少根据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对岗位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实习大纲、设计实习计划、安排实习内容等有关。另一方面,企业很少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习教学、培训及工作任务安排方面也较少结合学校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堪忧,实习阶段的产教融合未切实深入进行,为满足医药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需开展相关研究。

2 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在分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不高、产教融合不深入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及赴示范高职院校学习,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先进经验,从利益共赢点分析、组织制度保障、目标标准开发、实施监管、考核评价、诊断改进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实习教学质量的驱动、保障和运行机制。

2.1 构建产教融合提升实习教学质量的驱动机制

2.1.1 签订实习教学协议 医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是为了满足自身用人需求,包括短期的用工需求或长期的人力资源积累;高职院校寻求实习合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但由于学生实习后留用率低或实习中工作未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等原因,导致企业不愿意花费过多的人力、技术等资源用于实习指导。同时因为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没有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义务,导致学校对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满意度不高、实习结束后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现状。研究表明,深挖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制订个性化的校企合作协议、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经济动力是促使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2],因此为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在校企共赢的基础上签订实习教学协议至关重要。如分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解析企业当前的用人需求、工作任务目标,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及企业长期的人力资源要求寻找双方共同利益点,然后在利益结合点的基础上明确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目标等要求,最终签订个性化的实习教学协议。

2.1.2 制定实习教学标准 实习的本质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一个过程,因此从实习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到实习岗位的选定,都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其中实习安排、组织、实施、评价等环节,既涉及企业,也涉及学校、学生、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等。为达到校企利益共赢的目的,一方面要基于企业人力资源要求、学校实习培养要求,就实习培养目标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从岗位安排、实习教学内容(工作项目任务)、带教师资、考核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细化实习教学标准。如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和药品生产企业达成培养目标共识:培养的人才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勤勉、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能从事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的生产工作,具备物料平衡计算、质量监督控制、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制剂、质管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制剂过程中问题的能力。依据此培养目标,岗位安排、实习教学内容、考核评价需涵盖生产设备、环境控制、制剂生产、质量管理等内容,既需要考虑理论知识深化、实践能力提高,还应考虑综合素质提升。

2.2 构建产教融合提升实习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

2.2.1 筛选实习基地 目前湖南医药企业尤其是药品经营、生产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加之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成本高的压力,故接收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为适应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湖南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办学规模较大,对实习企业的需求量较大。从态势分析,校企实习合作应该进行得很顺利,但部分企业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生产一线的低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力)或注重获得短期利益(如学生的药品营销利益),忽略了实习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因此为保障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筛选实习基地、构建教学资源是首要任务。研究表明,应选择注重长期人力资源积累的实习企业,可依据企业管理实力及校企合作成效进行筛选[3]。如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在选择社会药房作为实习基地时,需调研考察企业的行业影响力、技术设施的先进性、人才发展战略、实习生管理制度、实习生留用率、产教融合开展情况、校企合作数量、校企合作年限、实习教学培训人员实力等情况。

2.2.2 制定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是学生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由职业学校安排或批准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故实习教学是学校、企业双主体管理。依据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制定实习管理制度时,既要涉及学生培养质量还要涉及管理质量,应考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4]。如按实习教学过程划分,实习前的制度包括实习教学标准制定制度、实习企业遴选制度、实习协议签订制度、校企双方实习教学实施制度、教师遴选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心理关怀、人文素质教育)等;实习中的制度包括校企双方实习教学工作流程、教师工作规范、教学管理督察制度、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等;实习后的制度包括实习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诊断改进制度、实习单位评价制度、学校管理评价制度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制定,明确了教师和监管人员的职责,规范了学校企业教学实施的要求,细化了实习过程中管理的方式(如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团队、教师、实习小组五级管理,线下管理、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综合了学生、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学校管理、企业管理等的影响,为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2.2.3 搭建组织机构 搭建组织机构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部管理基础,是实习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从教学实施、管理运行、质量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需建立具有教学、管理、评价三大功能的组织机构。教学功能的组织机构包括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实习培养委员会、校企教学团队(校内教师、校外教师)。管理功能的组织机构包括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相关管理机构、企业相关管理机构。评价功能的组织机构包括教学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教学评价团队、教学诊改团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实习单位遴选、校企合作的达成、实习的组织服务,教学机构主要负责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的实施,评价机构主要负责实习教学的质量评价、质量保障。三者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形成闭环机制,通过合理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源,在相关委员会的指导下签订实习教学协议、制定实习教学标准、确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及评价培养质量,保障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2.3 建立产教融合提升实习教学质量的运行机制

2.3.1 建立产教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实习阶段学生具有学校学习者、企业实习员工的双重身份,同时承担学习和工作两项任务,为保障实习教学质量,应建立生产教学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从对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在生产方面的管理需注重安全保障、劳动的合法权益,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疏导、生活关怀、学习监督。从切实推进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学校的实习教学标准制定、校企双方实习教学实施需要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及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对学生的实习安排及实习带教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使学生综合能力逐步提升。

2.3.2 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机制 虽然在实习期间学生主要在企业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但企业的独立经济体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关注重心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因此为保障实习教学质量,必须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机制。企业与院校共同指派教师保障校企双方投入均等,为学生专业与人格发展提供指导[5]。医药企业目前大多采用学徒制带教模式,在校外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手把手”现场实践教学可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只知道如何做,没有思考做事的原理,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甚至功利地只关注工作业绩,忽视职业道德。此时需要校内教师配合,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学习,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监测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思政教育。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习点,为解决信息沟通和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校企双方应加强实习检查,通过召开实习生座谈会、教师和管理人员座谈会,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校内教师应利用信息化平台与校外教师、企业实习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为学生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或对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干预。

2.3.3 建立融合校企要求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由于实习阶段的学习具有显性工作、隐性学习的特点,为保障达成学校培养目标,为行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需建立融合校企要求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为促进学生德技双修、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评价主体需多元化、评价要素应多元化、评价方式需多元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指的是校外教师及企业管理人员与校内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评价,还包括客户或同事评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价要素多元化指的是不仅从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效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结协作、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考核,如岗位评价、工作业绩考核、实习周记、技能考核、毕业设计、专业考试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社会药房实习教学效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药学专业学生社会药房实习教学效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3 结语

药学行业近年来人才紧缺,各医药企业对实习生需求较大,企业希望实习生能尽快顶岗,完成工作任务(产),也希望培养的员工能稳定,但容易忽略学生需要;学校希望学生在企业能切实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好地就业,但往往忘记了企业“产”的主要需求。针对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既要实现企业“产”的任务,又要完成学校“教”的任务,产教融合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签订实习教学协议、制定实习教学标准方面构建驱动机制;从筛选实习基地、制定管理制度、搭建组织机构构建保障机制;从建立产教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机制、建立融合校企要求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运行机制。本研究对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能使实习企业真正成为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期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使学生能够专注于各实习项目的学习,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促进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药学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