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课堂互动行为的研究与探索

2022-05-24 08:39毕克玲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被访者网络课堂师生

毕克玲 刘 艺

1.辽东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辽宁 丹东 118003;

2.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2020年突发的公共卫生安全特殊时期,我国各大高校为了确保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开展了网上教学活动[1]。其实,在我国网络教学存在已久,也存在像MOOC、知到等等学习APP,但是像2020年这种大规模网络教学却是首次。2020年的网络教学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办方为学校,而不是各大教育机构;其形式也是强制而非自愿,教师都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学生的全员到场以及学生上课的效果,而这在以往的网络课堂是不常见的[2]。因此,可以说这种大规模的网络教学实际上是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的结合,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当开启全新的网络教学之旅时,会发现这种新形式的网络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教师对网络教学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其次,如何确保学生的出勤;最后,网络质量变化时如何顺利进行教学等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表示不满意,任课教师也频频表示对师生互动的不满。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简单给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交融过程,而在网络教学的条件下,师生之间的互动秩序受到了挑战。师生的互动成为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符号互动。在网络教学中,大部分是教师共享桌面,讲述课程内容,使互动变得单调:因为教师看不到学生的动态、静态体语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听不到抑扬顿挫的声音,只剩下单调的文本符号[3]。同时,单调的文本符号也意味着发言成本的降低,有的同学可能会为了所谓的加分而与教师进行低质量的“虚假狂热”互动。这是一种为了互动而互动、充满形式主义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就包含着印象管理,“虚假狂热”互动的同时也体现着人们印象管理的心态[4]。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个案访谈法。选择了5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其中两名学习刻苦,2名学习一般,1名学习成绩较差。同时,考虑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差别,五名被访者的年级、文理科以及学校类别均有不同,分布对象相对合理,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学生简单情况表

本文主要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获取和收集资料,与5名被访者进行深入访谈。首先,与其中2名被访者进行一个预采访,以提前了解网络教学的情况。其次,根据预采访和研究侧重点建立访谈提纲,并对被访者进行提问和记录。最后,对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形成采访文本。

二、课堂互动与自我呈现

网课,作为当今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体现了互联网资源互享的理念。2020年的大规模网络教学具有与以前往网课的不同特点,是现实教学在网络课堂的一个延伸,如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的全体到场;授课方式也大多采取直播教学,师生互动较多等等。但是,以往的网络课程一般采取录播的形式,上课时间也非常自愿,师生的互动较少。所以,2020年的网络教学实质为以网络为媒介的传统教学。课堂上的互动行为是大学生自我呈现的重要手段。网络互动所具有的虚拟性、符号化以及匿名性对印象管理以及课堂互动有着很大的影响[5]。因此,可以从网络互动和印象管理的角度去了解和分析网络教学互动的一些现象。借助网络互动这一视角,可以深刻了解网络教学的一些普遍现象。教师为什么会常常抱怨学生上课死气沉沉?教师为什么会觉得网络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们为什么会觉得教师上课没意思?学生为什么在网络教学中更容易走神?不能认为这些问题仅仅是师生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造成的,其实还有着网络教学本身和学生个体的原因[6]。

(一)网络媒介下的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媒介,教师将教材理论内容教授给学生,师生也共同探索教材知识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学中对“互动”的定义是:“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网络这一互动媒介给印象管理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网络互动的符号化与课堂互动

建立在即时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的网络以超文本语言为其主要存在,符号系统、超链接为主要特征。在网络世界中,互动的主要媒介是声音、语言和文本。这种以文本符号为主的互动确实足够便利和快捷。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可以被认为一个好的自我呈现。因此,可以看到在网络教学中,同学们的发言次数确实比之前的多。

CLK:相比于现实课堂,我更喜欢通过微信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因为这个比较容易,我直接语音输入句子就可以了。现实中,我还得注意我的形象和口音,否则就不敢回答教师问题了。

但是,也应该看到非语言系统在网络互动中的消解,互动有点单调化的趋势。在网络空间中,看不到对方非语言符号的沟通方式,只是单单的机械性讲话。这种单调化的互动如果是短时间的,还可以接受。但是,当面临长时间的网络教学以及学习内容本来就有些枯燥时,学生就很容易走神。教师在这种单调的互动模式下也会逐渐丧失自己与学生互动的热情。所以,教师可能就会增加互动的频率以确保学生学习专注度以及摆脱课堂教学的枯燥。但这种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有目的的互动却可能会使得学生对课程感到更加无聊[7]。

WXY:有的学生会问一些与课程无关的问题,甚至直接从百度复制问题问教师。教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种互动占用大家的时间,会让教师一节课讲不了多少内容,而且还会打断他人的思路。

网络互动的符号化也使得人们情感卷入程度降低。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那些格式化的情感短句、表情包或简单的语气词被频繁应用于网络的互动交流中。这些简单的语句的确可以让表面上的气氛活跃,呈现出“虚假狂热的互动”,但是这种简短的、不加思考的互动行为往往就会使学生们失去互动的欲望。教师们在互动留言区中看到千篇一律的简短答案,他们也会慢慢丧失了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热情。

2.网络互动的虚拟性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即时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创造了第二空间。在这个第二个空间,有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可以选择的虚拟身份。在网络上的互动缺少一种“身份感”。同时,由于加入和退出一个“群体”很容易,并且“群体”也无法支配个人的资源、干预成员行为,因此个人对群体缺乏“归属感”。同时,网络互动的虚拟性也使得人们降低对自己印象管理标准的要求。人们在网络互动中会减少礼节或者事前的寒暄,他们会直奔主题,坚持事本主义原则。从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以往课堂上的群体的情感联系,网络课堂则更侧重于体现出一种比较冷冰冰的知识给予和获取的联系。谈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师问生答、师生合作等显性互动方式。其实,这是对师生互动的狭隘理解,显性互动中常常伴随着隐性互动。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呈现在课堂上客观存在的“显性知识”,还有更多看不见的“隐性知识”。例如:情感、思维、精神、能力等,有的是通过“显性互动”的方式被传递,也有通过“隐性互动”的方式被传递。而网络互动的虚拟性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师生互动的情感等隐性联系[8]。

(二)网络的互动形式

网络互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异时性互动,包括电子邮件、新闻组、BBS等;二是共时性互动,包括网络聊天、MOOS等。在不同的网络空间,网络互动的方式不同,涉及的互动主体范围也是不同的。一对一形式的互动具有私密性,其影响范围一般也存在互动双方。但是,一对多的互动形式,例如网络教学中的互动,虽然可能是二人或者是二人以上的多人互动,但是没有参与到这个谈话过程中的他人也通过阅读对话的形式受到交流内容的影响。有学者也提出了在BBS互动过程中的宣告——阅读互动模式:其互动关系呈单向交流状态,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获取信息。此时,发布信息者可能是在自言自语,也可能在进行表演意义上的互动,而听取信息者则是“沉默的互动者”。

(三)“虚假狂热”互动与自我呈现

符号化、虚拟性的网络互动以及阅读互动的特殊互动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网络教学互动行为的意愿,但是还发现网络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虚假狂热”互动的行为。这种互动的行为体现在一些大学生为了赢得教师好印象或活跃课堂气氛而进行一些无意义或形式化的互动[9]。

WZX:我们会组团让那些人问问题。因为他们问了问题,教师就不会因为课堂气氛而提问我们了。

网络互动的便捷性使得人们的互动成本大大降低,人们与教师在网络上的互动不再受到来自他人的目光注视和压力。同时,网络互动本身的单调、枯燥以及网络下群体联系的减弱会给人们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也会使得教师或学生增加互动频次,这种为互动而互动的互动就产生了。当然,不同的人对这种互动有不同的看法。学习优秀的被访者认为“虚假狂热”互动有可能会浪费他们学习时间,他们更强调课堂的秩序,更喜欢强制点名的互动形式;学习中等或者比较差的被访者认为“假”互动可以活跃气氛,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以避免点名提问,他们更喜欢自愿问答的互动形式。

三、结论

网络互动中,语言符号处于优势地位,非语言符号表达系统逐渐消解。这种现象导致网络课堂互动显得比较干瘪,远没有现实课堂互动所表现的风趣、幽默。网络社会创造的第二空间有一个可选择的、脱离现实的虚拟身份。这种虚拟性一定程度使得群体的维系遭到削弱,人们在课堂上的自我呈现愈加从自我而非群体出发。作为群体关系象征的互动行为也逐渐变少。同时,网络课堂还有阅读对话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使得人们可以不用参加其互动的也能受到其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互动行为的产生[10]。但是,网络互动本身的低成本也促进了一些同学们为赢得教师好印象的“虚假狂热”互动。这种“虚假狂热”互动体现在其互动的目的并非获得知识而是为教师留下“好学生”的印象,此现象应引起重视。这种互动行为体现在这些学生的自我印象管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对此看法不一。

猜你喜欢
被访者网络课堂师生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模式的利弊分析
麻辣师生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
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
八城市调查显示百姓对改革成果评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