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守杰,高 鑫
公共卫生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众健康的公共事业。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既是对公共卫生人才质量的一次“大考”,又促使高等教育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审思。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发挥了表率作用。在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呈现出一定的跨国性、复杂化的背景下,开展高校公共卫生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促进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中心工作,也是学院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其涉及到培养理念、对象选择和运作模式,其中,运作模式包括培养过程、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等[1]。董泽芳教授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涵盖“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2]。有研究对《斯坦福大学2025》进行研究后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学生国际化使命感等方面做出变革[3]。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在构成要素上是多维的,如果涉及到具体的某一所院校或某一种培养模式的分析,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其中,培养过程包括了课程设计及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等。对于大学二级学院而言,人才培养是学院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可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评价来探讨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哈佛大学作为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要发起者与领导者,其公共卫生学院(又称为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排名中名列前茅[4-5]。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人才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注重科研与育人相结合。本文将从学院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项目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与教育融合等四个维度分析和研究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美国最卓越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培养促进公众健康的领导者的教育机构角色引领着美国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根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是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建的哈佛—麻省理工卫生管理学院(Harvard-MIT School of Health Officers,简称HSPH)。该学院隶属于医学院,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同时提供预防医学与卫生工程等课程。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1922年,HSPH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从麻省理工学院分离出来,并不再隶属于医学院,成为独立的、授予学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6]。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供系统的职前教育、在职提升项目,逐渐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机构。第一,凭借哈佛大学的资源优势,学院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与医学院的附属机构不同的是,公共卫生学院实行新的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赋予了学院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的确切内涵,并且学院的独立性为其拓展了广博的资源与发展空间,学院可以独立招生、设立学科、设置部门等,其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完善。第二,由于实现了机构的独立自主,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独立的科研中心,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为科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相对于哈佛大学的历史,公共卫生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但该学院自成立以来在许多方面为美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已经成为美国最卓越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者。
该学院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机构,制定了通过学习、探索与交流来促进公众健康的办学愿景。基于该愿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确立了五个目标:(1)建立循证教育体系,以学习、科研与实践应对21世纪公共卫生的挑战;(2)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包容性、多样性以及公平性的知识社区,提倡知识、技能以及文化能力的发展,以改善本地、全国甚至全球的公共卫生系统;(3)促进知识的发展,并将其进行转化,从而采取行动改善人口健康;(4)开展服务活动,以促进社区改善健康的能力;(5)采用创新的沟通策略,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7]。针对这些目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明确提出培养能处理当今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领导型人才,能够在未来的领导岗位上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为改善公众健康做出贡献,能够衡量、监控和推进卫生服务组织运行和提升绩效,成为公共卫生决策的领导者。
(1)学院治理结构:主导型治理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组织支持。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起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学院治理的制度安排,吸纳各方协同参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为学生成长和卓越发展提供组织机构支持。学院设置了教师事务办公室、财政服务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招生办公室等13 个以不同事务为管理职能的机构。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模式分为主导型和合作型治理结构,其中,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组织架构中按照人事事务、财务事务、技术性事务与业务性事务[8]。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治理模式与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组织架构是基本吻合的,学院的职能机构分别包括:院长办公室是以院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由院长、分管不同事务的副院长以及院长助理组成;以人事事务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有教师事务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以及校友事务办公室;以财务事务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有财政资助办公室和财政服务办公室;以支持性事务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有继续教育办公室、职业发展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信息技术办公室、多元化与包容性办公室;以业务事务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有招生办公室以及注册办公室。同时,学院还设有监察中心——独立于学院而存在的组织机构,旨在帮助学院根据组织愿景制定和推进组织的各项发展策略,指导和监督学院人才培养和科研等工作。学院以事务为机构职能的原则建构了主导型的治理结构,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组织支持。
(2)学生事务管理:自主管理与辅以指导相结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机构,重视学生事务的管理,将学生自主管理与导师、委员会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学院设有专门的管理中心即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 Affairs,简称OSA)。其职能是为每位学生提供广博的教育、文化以及社会资源,给予学生丰富的经验支持[9]。首先,发挥学生组织进行自主管理的作用。学生组织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组织(Harvard Chan Student Association,简称HCSA)拥有一套独立的运行体系,是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辅助机构,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10]。HCSA 设立行为洞察力学习小组、定性方法学习小组、公共卫生空间研究方法小组等学生组织,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与社会的经验及体验,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其次,导师及委员会为学生提供指导。学院实行导师—委员会制,即学院在教员当中遴选导师,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主要的学术导师,导师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导师应和学生共同出席研讨会,指导学生选择课程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而为学生进行学术规划,确认学生的学习过程。师生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导师会列出一些阅读书目清单,要求学生按进度对相关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并提交阶段性成果报告。除此之外,学生至少应加入一个学术咨询委员会[11]。学术咨询委员会由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组成,他们可以随时查阅学生的学习记录,以起到监督与指导的作用。导师—委员会制建立了一对一式的辅导与管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教育与研究实现知识再生产,并将知识加以转化,以便传达给公众、决策者和从业人员,从而促进人口健康。由此可见,学院不仅注重职前教育,而且注重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在职人员(决策者、从业者)提供职后教育,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进行对接,从而为美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学院的职前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提供的学位项目包括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以及双学位三种类别。第一,硕士学位项目。学院的硕士学位项目分为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专业型学位包括公共卫生硕士学位、流行病学硕士学位以及卫生政策管理硕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学位为理学硕士学位。由于公共卫生领域需要较多从事公共卫生实践的专业人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项目以专业型的硕士学位项目为主。第二,博士学位项目。学院培养博士层次的公共卫生实践领域的领导者和公共卫生学科领域的学术人才。学院的专业型博士学位项目为公共卫生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高级管理者和领导者;学术型学位项目包括公共卫生生物科学博士学位、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卫生政策博士学位与人口健康理学博士学位,旨在培养生产公共卫生知识,以发现推动公共卫生知识理论体系建设、促进公共卫生知识边界拓展、对公共卫生领域重大学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的学术人才。第三,双学位项目。除硕士、博士学位项目外,学院还设有双学位的硕士和博士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人才,解决人类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公共卫生问题。双学位的跨学科领域包括医学、法学、设计学以及护理学等,其所涉及的跨学科联合培养机构既有校内的其他院系,也有校外机构,联合培养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公共卫生学位的申请者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与实践经验,如公共卫生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必须具有至少2年以上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全职工作经验[12]。学校根据申请人的教育及工作经历、个人兴趣等进行综合评估,择优录取。因此,申请者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申请者来自多学科领域,诸如临床医生、其他医学专业毕业生、社会工作者、甚至律师,多样化的生源为学院公共卫生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实现公共卫生人才职前教育与职后培养的融通,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机构的效能。学院开设高级管理与继续教育(Executive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简称ECPE)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个人项目以及组织定制项目两种。第一,旨在发展公共卫生管理者领导力的个人项目。个人项目主要是为那些在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领域中担任领导者所提供的专业教育,旨在发展他们的领导力,为他们提供作为管理者与领导者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项目一般是为期3~7 天的短训班。2020年的项目包括医疗保健项目管理、公共卫生研究中心的领导力发展、公共卫生系统的领导力战略、公共卫生信息技术的领导力战略等等。第二,为公共卫生管理者提供方案分析和决策能力提升为主的定制项目。学院的定制培训项目主要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相关企业、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旨在帮助组织找寻最佳解决方案。学院将会根据申请者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套完备的实践导向学习计划,并通过案例研究、讲座、小组讨论、研讨会以及实践学习等授课形式为在职申请者提供课程,所有完成进修的申请者则将获得由学院颁发的继续教育进修证书,该证书已获得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ACCME)的认可[13]。
(1)以系统化设计推进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对接。首先,文凭项目与证书项目贯彻始终,以满足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学历提升的要求。在逻辑顺序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育项目可划分为文凭提升项目以及证书项目等。项目遵循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的内在逻辑,满足公共卫生人才学历发展、公共卫生基础理论能力提升、公共卫生管理与决策领导力提升、专业经验积累等多重需求,贯穿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发展全过程。职前阶段包括专业型学位、学术型学位、双学位等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资质性特征,其代表的是获公共卫生领域的岗位所需要的资质。在职项目阶段的高级管理与继续教育的领导力提升培训则体现出明显的指向性特征,即聚焦于公共卫生领域从业人员在职阶段的发展需求,侧重提高从业人员基于实践的经验提炼。其次,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推进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对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计了一套基于公共卫生基础理论,注重多学科融合,提升公共卫生领导力的课程,并通过主题研讨增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管理经验积累与智慧提升。第一,重视设计系统化的课程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学院开设公共卫生基础、统计学与传染病学、领导力与沟通、公共卫生系统、公共卫生的社会与行为结构、公共卫生政策、传染病学原理等既涵盖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公共卫生组织资源配置与决策且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道德与伦理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公共卫生专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从以下四个模块的课程提升公共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的领导力:(1)制定高效力工具提高临床有效性;卫生保健绩效提升;优化价值导向的卫生保健;运用循证营养科学,使社区与组织更健康。第二,以主题研讨提升经验与创造才智。主题研讨聚焦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代表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参与者面向全员,包括学员、教员和政策制定者等,研讨会要求参会者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讨,为深入对话和讨论提供广泛的空间。如在主题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批判性领导力的研讨会中,主题演讲者是来自波士顿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与政府、医学以及学术组织机构合作。诸如此类的主题研讨促进多维度的信息交流,如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启发与借鉴,以提升学员对公共卫生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以实践因素的贯彻推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首先,推动面向公共卫生实践,整合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提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实习项目(Field Practicum)是学院人才培养环节中核心的一环,旨在提升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习,重在提高学生以下五种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交流能力、处理实质性公共卫生问题能力、自我评估和批判性反思能力。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程上所获得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的时机,以及将其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机会。其次,建构实习的制度安排,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第一,为不同的学生建立实习制度安排。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不同课程项目设置不同的实习时数安排,但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实践反思要求。以公共卫生硕士实习项目为例,总共分为两种实习项目。第一种为冬季实习项目,提供给MPH-45 学分的申请者,实习时间至少120 个小时,通常每周8~10 个小时;第二种为夏季实习项目,提供给MPH-65 学分的申请者,实习时间至少200 个小时,通常每周8~10 个小时[14]。学生可选择个人或团队实习项目,其中团队实习不超过三名学生。实习共分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汇报。在所有阶段实习项目完成后,学生应进行口头陈述并提交书面报告、反思备忘以及自我评估等记录。这种阶段性实习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并加以运用,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能获取新的实践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稳定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提高应用能力。第二,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强学生开展公共卫生实践的协作力量。目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多家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同时,学院注重发挥教职员工及导师的力量,从而支持与监督学生开展公共卫生实践。在职前实习管理中,学生在实践期间需在学院教职员工以及导师的监督与支持下完成实践项目,教职员工与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范围与制定工作计划,定期与学生见面并监督他们的表现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协助学生参与专业发展活动以及负责实习审批等。
(3)偏重实践与善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支持。首先,偏重实践教学的教学支持。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倡在掌握扎实的公共卫生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要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和模式,需要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主体的教师积极承担起责任,提供强有力的教学支持。美国公共卫生实践协调委员会(ASPPH)强调教师必须具备基于实践教学(PBT)的理念,且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需参与和支持教学过程。基于此,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专门建立了公共卫生教学案例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浸入式学习体验,确保学生将公共卫生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广泛的实际问题中,以培养他们日后担任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如跨学科分析、战略思考以及决策与沟通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讲座等形式开展教学,这些形式是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公共卫生领导力以及批判性思维技能。其次,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空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发了移动教学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教师整合与完善基于循证研究的高水平教学实践。移动教学项目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适用于多种环境,贯穿于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现场互动,实现交互式教学,同时课后与学生随时交流。教师在不同的环境中实施此举,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知识的掌握,改善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能以生动具体且反思导向呈现出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堂教学评估上,学院开发了一套名为Teachly 的教育技术应用程序,主要目标是帮助教师创建更有效和更具包容性的课堂,使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其中[15]。该应用程序可随时随地追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向教师及时反馈关于学生学习的即时信息,从而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围绕着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胜任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六项核心能力(见表1)。(1)专业能力: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2)多样化与包容能力:了解社会多样性,采取行动促进更具包容性的社会;(3)团队协作能力:发挥团队精神提升工作效率;(4)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提升工作经验;(5)领导力与沟通能力:引导成员实现目标,通过有效沟通与领导力,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学生的核心能力既是学院对学生成长为卫生专业人才的期望(培养目标),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围绕的质量主线,即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否有助于学生养成这些核心能力。换言之,学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是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
表1 公共卫生人才的核心能力[16]
续表
(1)内部评价:以学习体验为导向。教育评价是人才培养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过程等各项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涉及到教学的诊断和学习能力形成等方面的考察。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计了一套特色的评价方法,即综合学习体验(Integ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简称ILE)[17]。ILE 采用主观与客观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即将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小组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以及毕业论文等客观评估方式与学生的自我反思及评价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连贯综合性评价体系。学院通过为学生提供富有特色的教育体验与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外部评价:以专业认证为形式。专业认证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公共卫生教育认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学会(Council on Education for Public Health,简称CEPH)负责公共卫生学院的评估与认证。CEPH 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公共卫生学院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具有非政府性、自愿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这保证了认证行为和结果判断的自主性,并保持较高的认证质量水平,且认证标准涵盖公共卫生专业目标的设定、教学质量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条件的具备等多个方面[18]。CEPH 经自评报告和外部专家评估意见等进行充分的综合、评估后作出最终决定,并向社会公布认证结果。CEPH 将通过认证的公共卫生学院的相关评估资料公布在其网站和出版物上,并呈报美国教育部,以此接受社会和公众对各学院的监督,同时确保认证工作的公开、透明[19]。哈佛大学在美国公共卫生学会的监管下,对照认证制度和评估标准,确保公共卫生学院能够通过提供各种合格的设施、师资、教育项目和政策制度,从而确保公共卫生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准。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立研究战略与发展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简称ORSD)对学院教师与学生开展公共卫生研究进行全面管理与协调,为研究与教育融合提供组织支持。研究战略与发展办公室旨在支持学院师生的科研活动,坚持创新与多样化原则,关注跨学科研究与实证研究,引导“研究聚焦于公共卫生领域发展政策研究,推动政策改革,以更好服务于全人类”[20]。学院按照校级科研中心、院级科研中心以及系所研究中心等三种科研组织类型建立了数个科研中心,以推进师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第一,校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中心有4 个研究组织,分别是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弗朗索瓦-哈威尔·巴尼奥(François-Xavier Bagnoud,简称FXB)健康与人权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道主义研究中心。这些机构主要关注全球范围与健康有关的重要问题。如全球卫生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基于多学科研究视角,应对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世界人口的健康,公共卫生系统将如何迎接人口老龄化,以及技术如何改善人口健康等。第二,院级科研中心。院级科研中心有9 个科研组织,分别是气候、健康与全球环境中心,传染病动态中心,健康传播中心,健康决策中心,伤害控制研究中心,艾滋病中心,工作、健康与福利中心,约翰辐射科学中心,印度研究中心。学院的师生通过这些研究中心开展区域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为主,如艾滋病中心致力于艾滋病的科研、教育与领导工作,以结束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流行;印度研究中心关注印度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如烟草、营养、妇幼保健系统、儿童早期发展以及人权等领域问题,为印度培训与引进公共卫生领导者、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提供平台。第三,系所研究中心。学院下设的系或研究所等部门、机构建立的研究中心有:艾滋病生物统计研究中心、全球烟草控制中心、哈佛风险评估中心、营养和体育运动预防研究中心、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环境卫生中心、健康与福利中心、应急准备研究评估与实践中心以及营养、遗传与代谢学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中心从多角度进行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如哈佛风险评估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整合教师、学生以及访问学者等各种研究人员,为公共卫生领域提供有关环境健康和其他风险的决策咨询服务。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多样化的科研项目推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融合与统一。常春藤大学坚持“科研育人”的理念,注重为任何年级的任何学生提供研究项目,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训练、方法指导、升学准备等提供全面支持[21]。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研项目包括基础性研究项目、应用性研究项目与政策性研究项目三种类型。第一类,基础性研究项目:主要集中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代表性项目有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项目。该项目强调破译癌症的分子机制,以提高对癌症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能力。第二类,应用性研究项目:聚焦于人口与环境健康,代表性项目有人口老龄化研究。该项目通过运用跨学科知识开展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健康相关主题研究,探究成人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模式,找寻对经济、社会以及人口的影响。第三类,政策性研究项目:聚焦于完善现有公共卫生政策以及推进公共卫生政策改革。例如,健康与交通政策项目,它通过找寻健康与交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如何制定交通政策来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可见,学院注重科研育人,以丰富多样的项目设计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融合,让学生不仅是单纯地习得和记忆知识,而且在丰富多样和充满挑战的科研中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和生产知识,提高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