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干预研究及借鉴

2022-05-24 05:48薛彦华张小宁
煤炭高等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不端实验组论文

薛彦华,张小宁

一、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干预研究的背景

大学生学术不端近年来成为国际上广受热议的话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学术不端主要有引用不当、抄袭以及论文代写等表现形式。不知晓学术规范、缺乏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存在侥幸心理等,是大学生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因素[1-2]。此外,学术环境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度较大[3]、高校内部学术治理上的漏洞[4-5]、网络科技的发展等[6],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助力。美国对学术不端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源自对学术不端普遍性的众多报告。其中一些具有轶事特征,但更多的以研究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教育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开始对大学校园内学术不端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7]。研究初期,美国学界对大学生学术不端的普遍性、类型、成因研究较多。自20世纪80年代起,研究重点转向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法斯(Fass,R.A)提出,学生应将学术规范内化为一项道德标准,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学术行为[8]。斯蒂芬·F·戴维斯(Stephen F.Davis)和卡西·A·格罗弗(Cathy A.Grover)等人更是认为,只有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和学术道德感才能长久地避免其产生学术不端行为[9]。自此之后,学术界呼吁通过开设课程和举办学术会议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水平[10]。1997年,美国iParadigms公司首次推出基于互联网的剽窃预防商业服务网站——Turnitin(图尼丁),学生只需将论文提交到这个网站,网站在十分钟内便会将论文重复率等相关数据反馈给学生。它以其快速、准确的优势成为各高校检测学生论文的必要工具。但学术不端不完全等于高重复率,在查重条件下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因此查重只能作为检测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波林·梅尔格扎(Pauline Melgoza)和简·史密斯(Jane Smith)认为在高校成立专门部门处理大学生学术不端案件能够有效减少此类案例的发生[11]。查尔斯A.马尔格维(Charles A.Malgwi)的研究表明,在各项措施中,高校内部主管部门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提高惩罚力度,是最令学生畏惧也是最切实有效的措施[12]。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Federal Research Misconduct Policy,简称联邦政策),给高校治理大学生学术不端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不难看出,美国在治理大学生学术不端问题上由道德层面逐渐上升到法律层面,由感性认识逐渐转为理性认识,由弹性约束逐渐转为强制规范。

然而,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在现实中还存在许多困境和漏洞,比如案件处理流程之复杂,使得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事倍功半。而事前预防可以避免事后案件处理的复杂流程,更省时省力[13]。因此,美国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转向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这也是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干预研究(以下简称干预研究)的核心要义。

二、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干预类型

美国为了控制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针对其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干预研究。首先是主观无意行为干预,此类干预主要针对因学术写作能力不足或对学术规范的认知不够清晰而无意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客观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人员通过写作练习、课程讲授等手段纠正学生的“无心之过”;其次是主观故意行为干预,主要针对那些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却故意为之的行为(主观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提高学生的学术诚信水平,从而减少学生群体中“有意而为”的学术不端行为;最后是综合干预,即在干预过程中同时采取多种干预手段,发挥多种干预措施的合力作用,减少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见表1)。

表1 干预类型汇总

1.主观无意行为干预

主观无意行为干预旨在减少客观学术不端行为,即行为主体在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不端行为。研究人员主要从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和教授正确的学术规范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干预。

(1)提高写作技能。论文写作也是一项技术劳动,如果只关注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建设,会忽略大学生学术技能的提高,这在本质上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论文写作技能的剥夺。缺乏综合学术能力是大学生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者研究了提高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在避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作用,这是美国学界早期研究的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布置一系列短小的综述类写作作业,教师对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然后将学生写作方面的详细问题以书面反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经过多次“写作—反馈”循环过程后,教会学生写文献综述。值得肯定的是,写作练习是不计分数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分数压力产生不端行为。此类干预措施强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学术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论文质量。研究人员指出,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目标调整作业类型,应用于其他类论文写作[14]。另外,也有学者通过小班教学的方式讲授科研方法,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过程。

(2)明确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包含学术引用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等多方面内容。针对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引用问题,如不重视引用的作用、引用不当等,美国学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施干预: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引用的理解,纠正学生引用二手资料的问题;二是给学生分发学术规范手册,其中包含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规定的APA 论文引用格式、参考文献规范等内容,按照“教师讲授—作业练习—评分反馈”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正确引用文献。以规范学生引用文献为目的的干预研究,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学的方式讲授学术规范,以此提高学生对学术写作的信心,进而避免其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美国多所高校的调查记录显示,大学生中抄袭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如何预防大学生抄袭越来越受到美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15]。有研究表明,多达40%到50%的学生错误地将一些抄袭的版本解释为正确的释义,因为学生经常不清楚什么是抄袭和正确的释义形式[16]。因此,乔舒亚·D·兰道(Joshua D.Landau)等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抄袭并学习如何正确释义。案例教学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施加干预。教师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分发第一个PKS(Plagiarism Knowledge Survey,抄袭知识调查)①1997年,圣约翰大学的米格尔·罗格斯夫(Miguel Roigsf)为评估大学生对抄袭的理解程度而设计的调查手册,其中包含一段取自一篇心理学文献的原始文字和六篇重写后的段落,在6 个改写段落中,有4 个因为各种原因被抄袭(例如,只修改了一两个词,只改变了顺序),2 个被正确改写。学生需将原始文字和重写段落进行比较,从3 个选项(抄袭/未抄袭/不确定)中做出判断并写出原因。练习并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把实验组学生分为反馈组、案例组和反馈/案例组。反馈组学生会收到一份答案及原因解释的PPT 文件,案例组学生收到的PPT 文件中包含一个简短的抄袭定义及3 个案例,反馈/案例组学生的PPT 文件中包含以上两组的文件内容,控制组学生不会收到反馈或案例;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验证干预效果。教师分发第二个版本的PKS(转述练习),其中包含新的短文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通过学生的转述情况检验案例教学的效果。练习和材料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控制在10 分钟内完成,易于操作。还有研究者通过写作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哪种情况下会被判定为抄袭,提高大学生对抄袭行为的统一认知,避免无意抄袭行为的发生。

2.主观故意行为干预

在现实生活中,在知晓学术规范的前提下,仍然有学生不能坚守诚信和道德底线,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即行为主体在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端行为。主观故意行为干预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减少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主观因素。

研究人员围绕学术诚信将在线诚信教育模块作为一项必修作业纳入到学校课程系统中,学生需要自己登录线上系统完成答题任务。该模块由四部分组成:(1)剽窃的定义及其避免策略;(2)作弊的定义及其避免策略;(3)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4)学术诚信评估。所有题目必须全部正确才达到作业要求,因此,学生的答题次数不受限制,可以多次登录答题,直至满分。在干预期间,学生还会参加学术研究研习班,对于明知是抄袭却故意为之的学生,研究者希望以此来提高其学术道德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抄袭的目的。

3.综合干预

2020年,梅·A·马哈茂德(Mai A.Mahmoud)等几位教授在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分校(WCM-Q)进行了一项大学生学术不端综合干预研究。由于该校学生具有多元的文化、教育背景,因此研究人员在干预阶段同时采用了全面而多样的干预手段,在提升学生综合学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诚信、心理等方面因素,为学生遵守学术守则保驾护航。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为数据收集阶段。研究人员向教职人员发放问卷了解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学校如何应对等信息,并要求教授提出一项他们认为的有效减少论文抄袭的办法,这是第二阶段采取干预手段的依据。2014—2017年为干预阶段。根据阶段一中问卷收集的数据来看,提出最多的办法是:(1)迎新周宣传学术政策;(2)在线学习与开办抄袭专题讨论会;(3)使用查重软件;(4)提供学术顾问和心理咨询服务。因此,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干预,综合学校各项资源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研究过程分析

美国的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法,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究干预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作用。较以往的学术不端治理研究,干预研究更加注重研究的实践性、具体性和针对性。虽然各项研究的干预手段、持续时间等不尽相同,但研究过程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干预、验证(见图1)。

图1 干预流程

1.准备阶段

干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选择样本、对样本进行测试(前测)。样本的选择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某个班级作为研究样本;另一种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在高校内选择某一年级(一般是本科或硕士一年级新生)的学生作总样本,然后再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首先,美国大部分的干预研究选择从学生角度得出实验数据,也有一少部分研究关注到了教师的观点。目前还没有研究成果综合师生双方对干预措施的观点和比较两者对干预手段看法的异同。其次,绝大多数的实验对象的样本总数较少,有相当多的研究者没有对研究对象的年龄进行统计。再次,研究多针对于心理学、商学、医学类等专业领域,针对人文社科类、理工科类专业的研究较少。最后,8 项研究中有4 项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性别进行了统计。这些研究样本的性别比比较悬殊,且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研究对象所在专业有关。

2.干预阶段

此阶段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是施加干预影响的主体,设计作业、开展研讨会、讲授学术规范等活动,都需要教师参与。学生则按照要求参与课程、研讨会并完成作业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坚持参与实验的学生,教师会将这一部分学生清退,以免影响实验数据。在干预期间,一些学者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证研究的信、效度。比如,来自西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罗纳德(Ronald W.Belter)教授等人规定:只有当一篇论文中有一段或多段与另一出处一字不漏且没有适当的引用和引用标记时,才认为该论文是抄袭的。这使得抄袭与非抄袭的临界点更加清晰,同时这项判定标准也会告知学生,统一的判定标准有助于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17];帕梅拉(Pamela Schuetze)教授在评估学生的期末论文时,还邀请了另外一名与实验无关的教授来给学生论文进行打分,两位评估者间信度r=0.92,研究信度较高[18]258。

3.验证阶段

干预结束后,研究人员对样本再次进行测试(后测),形式和数据收集工具与前测一致,这是为了方便数据的分析比较,通过观察前后测数据的变化,验证干预措施在预防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在后测中,研究人员也会增加一些内容,如对干预过程的评价等,一方面可以佐证结果数据,另一方面对改进和完善未来的干预研究有很大帮助。

四、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分四项:论文成绩、引用规范、抄袭认知和抄袭频率。本研究根据各项干预研究的干预评价指标将其分类,对各项干预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同时收集了干预时间、数据收集工具和主要研究结果等信息(见表2)。

表2 研究结果展示

续表

从表2可知,大多数研究的干预时间持续1~3 个学期(一学年含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一个学期一般为18 周),少数研究干预时间长达4年,干预持续时间即前后测的间隔时间。量表、问卷和访谈是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研究结果数据的处理和输出依托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得以实现,本研究整理出了各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

1.主观无意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主观无意行为干预重点解决的是大学生因缺乏写作技能、不知晓学术规范、对抄袭的认知不足而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相应地,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也有三个:论文成绩、引用规范、抄袭认知。

(1)以论文成绩为评价指标,即通过论文成绩的变化来衡量学生的写作技能进步与否。学生论文等级最高为A,论文成绩较差的等级为D 和F,与干预前相比,获得A 成绩的学生增加了一倍,获得D、F 成绩的学生比例由干预前的13%降为0。作者在另一门课程中重复了相同的写作练习过程,期末收到了更多优秀论文,说明通过写作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学生也认为干预是有效的,且支持在学习过程中不记录成绩,由此便不必承担成绩压力,就能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敢于呈现自己最真实的学术表现。但学生认为写作练习的各个环节会占用额外时间。

(2)引用规范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何时需要引用、该引用哪些资料等,因此,各项研究都侧重地对其中的一个或若干方面进行了检验。

首先是教学指导干预。结果显示:在引用知识测试得分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前后测成绩则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教学指导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引用规范知识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对照组中,正确引用一手资料的学生人数占比由50%减少到40%,减少了10%,而实验组这一比例由46%增加到77%,增加了31%,且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干预对学生正确引用一手资料产生明显效果。

其次是写作练习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5 点量表对学生的引用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从1(整篇论文没有正确引用)到5(没有明显的引用错误)。总的来说,相比对照组,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在“错误引用的频次”“什么是抄袭”“避免抄袭的信心”三个方面差异极其显著,但两组之间在“使用正确引文的重要性的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最后是学术讲习班干预。统计结果显示,知道常见的引用格式人数比干预前增加了55.4%,掌握高校科研论文的两种主要引文类型的人数提高了40.0%,知道哪些材料的使用需添加引用的人数提高了30.8%,这是干预效果排名前三的项目,反映出干预在哪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在讲习班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认为讲课和案例学习比小组讨论和练习效果更好。干预后回访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习研究过程及如何获取资料对自己的论文写作比较有用,知道什么是抄袭以及如何避免抄袭能够减少无意的抄袭行为。

(3)以抄袭认知为评价指标,即评价干预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建立对“抄袭”的正确认识,进而预防抄袭行为。

首先是案例教学干预。干预结束后,查看其改写段落并对其中的抄袭字符串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抄袭字符串数平均值均有一定减小,但只有“案例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这一值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在各实验条件下,只给学生提供案例对提高大学生的抄袭认知帮助最大;此外,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学生需要在7 分制量表范围内从1(低信任度,重要性,或帮助)到7(高信任度,重要性,或帮助)进行回答。整体上看,实验组学生认为理解抄袭是极其重要的(M=6.24),在干预的有用性、避免抄袭的自信心评分上没有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其次是写作练习干预。研究人员围绕“抄袭”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庭作业,主要包括抄袭识别和原文转述两类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识别抄袭和避免抄袭的能力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干预作用显著;研究人员采用4 点量表评价学生的转述质量,评分范围从1(大量复制原文且没有引号)到4(优秀改写)。实验组学生的转述质量得分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学生,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2.主观故意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主观故意行为干预主要解决的是主观学术不端行为。目前,美国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诚信教育干预提高学生的学术诚信水平,进而依靠学生内心的道德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研究以抄袭比例作为评价指标,即存在抄袭的论文在所有论文中所占的比例。结果显示:对照组共上交66 篇论文,其中17 篇存在抄袭行为,抄袭论文数占比25.8%;实验组共上交200 篇论文,13 篇存在抄袭行为,抄袭率为6.5%。两组在抄袭频率上差异极其显著。也就是说,诚信教育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水平,大大减少抄袭行为的产生。

3.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综合干预也是以抄袭比例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报告没有发现抄袭论文的教师占比为前测12.1%,后测37.5%,比干预前增加了25.4%,差异极其显著;报告发现一年抄袭一次及以上的教师占比为前测42.4%,后测28.1%,比干预前降低了14.3%,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报告发现一月抄袭一次及以上的教师占比为前测36.4%,后测12.5%,比干预前降低了23.9%,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看出,干预减少了抄袭行为的产生。认为学生在未来不会发生抄袭行为的教师占比为前测46.9%,后测80.0%,差异极其显著,说明教师认为综合干预的作用具有长期性和预防性。在所有干预措施中,教师认为比较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供明确的书面政策、开展抄袭政策教育和使用查重软件。

五、对我国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借鉴

科学研究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或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学生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能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24]。而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的学术风气,阻碍了高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本研究在吸收美国相关经验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案例教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美国经验显示,案例教学能显著提高大学生对抄袭的认识,减少抄袭行为。国内42 所在建世界一流大学中仅有5 所高校(占比仅为12%)在官网上设立了科研诚信相关案例专栏或链接,其中3 所大学均从正面对坚守学术道德的校内外杰出代表进行宣传,2 所大学则是从反面展开报道[25]。可见,很多高校并未在校内对学术不端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对此,高校一方面应关注我国对学术不端的界定,深入了解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与其相契合的案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反面案例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学习,使其认识到案例中哪些学术行为会被认定为学术不端或如何避免这样的不端行为。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发放学生手册,宣传国家科研诚信政策,使其明确学校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制度,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学术自律。

2.立足中国国情,规范高校诚信教育

国内学者管文娟、吴继霞的研究也表明,诚信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26]。但调查发现,仍然有将近80%的大学生明确有学术不端意识或者潜意识中想要参与学术造假活动以及曾有过学术不端行为[27]。科研诚信教育是一种较温和的教化方式,有了这一“精神地图”,学生才不会在学术之路上误入歧途,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驱动式”的规制方式,具有预防性与长效性[28]。本研究认为,高校应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中,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诚信意识,掌握科研诚信知识,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以外,还可以将科研诚信教育嵌入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科研诚信作为一项核心价值,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中[29],构建一个大学生持续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3.开展跟踪研究,保存跟踪研究数据

美国的各项研究都没有关注后期的跟踪研究,缺乏跟踪研究数据。跟踪研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关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在未来学期的学术表现。研究人员一般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始施加干预,由于受时间、人力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干预时间一般为1~2 个学期,干预结束后得出现有研究结果,而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在未来的学年里会如何变化,是否与教师的预期结果相符,还无从知晓。因此,在进行此类研究时,研究人员可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干预措施对学生的持续影响;另一方面要关注研究过程中实验组退出的学生。对于在实验过程中退出的那部分学生,可从人口学特征、学术水平和退出原因等方面全方位收集信息,改进实验以减少学生流失,使干预措施全面而有重点地覆盖学生。从以上两方面建立跟踪研究数据可为后续的实验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开展跟踪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
不端实验组论文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端杯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