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计算器引入培智数学教学”课例的教学思考

2022-05-24 03:14张彩宁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计算实际应用

张彩宁

摘要:培智学生思维能力薄弱,越到高年级,学数学越吃力,重点表现在计算的困难,以及由此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受限。着眼于以上学生学习的局限,进行把计算器引入教学的微型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微课题 计算 实际应用 融入社会

微课题即“微型课题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本年度,我开展了“计算器在培智数学教学的应用”的微型课题的研究。

一、微课题研修基础

在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残疾类型多元,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个体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同一目标、要求、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在1-4年级数学教学前期能力,我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数感和简单的运算能力,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但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学生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重点表现在计算困难,以及由此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受限。因此,我尝试把计算器引入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本次研修课对象是本校培智班五年级的同学。本学期数学教学已经进行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其中第五单元是认识人民币。对于这两个单元的学习,班级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已经很难跟上教学的进度。培智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较强,抽象的思维非常难以发展。所以,针对班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我认为在本学期教学中引入计算器是较为适合的。

二、关于研修课的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培智班五年级,选用的课本是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教材,本学期主要教学以下几个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认识(菱形和梯形);应用题;认识人民币。从教材的学习内容看,学习难度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是学习十几减几,前期在学习10以内的减法时,我在教學过程中大量引入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表象,让学生经历加和减的过程,得出答案,有部分同学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算得到答案。

学习到十几减几的内容后,我感到教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图形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相对要小一些,学生基本可通过外在的图形表象,达到逐步认知;应用题是本学期才开始涉足的,教学时除了要解决语言问题之外,计算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上面的单元内容看,计算器的引入并不是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但我认为要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入计算器。因此,我生成了一个单元的资源,即计算器的认识。希望在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础上,为后面的教学提供帮助。

三、计算器引入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或问题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了计算器,如学习开关机,认识清除键、加号键、减号键。在本节课,如何让学生对计算器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重点要处理以下几个环节或问题。

(一)知识的回顾需要给予学生时间

培智学生的学习遗忘性大,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在不断迂回与反复中缓慢前行的。甚至相同的内容,需要若干次的回顾复习与训练,可能才能达到一些些微小的进步,因此对计算器的认识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复习回顾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内容,需要教师舍得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努力让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实际的操作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重新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忆开机、清除键等功能,认识常用的计算符号键,并通过操作训练,达到回顾巩固旧知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认识计算器引入的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十几减几的口算或笔算的学习,我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以及前一段教学效果的反馈,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在口算训练加强的情况下,有两名学生计算完成有一定的准确率,但她们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有一定困难;有两名学生数学思维很弱,但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对书面数字和生活中存在数,有一定的数感,对于口算或笔算,学习已经开始有点吃力;还有两名学生,基本没有数学思维,但有数的概念,无法进行口算或是笔算。因此,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还是较弱的。

培智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低下,认识和迁移的能力比较差,在引入计算器的同时,他们很难搞清运用计算器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我简单设置了一个求答案环节,让学生计算15-8=,通过试做,有的学生可以口算完成,有的学生无法进行口算。然后,我问他们:“我们有的同学对这样十几减几的数学口算无法完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然后我在计算器上操作,出示结果。学生们一看,觉得很奇妙,也很高兴。通过这个环节的设定,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简单与快捷,发现解决计算问题的一种新方法,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此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三)减缓坡度,让学生掌握基本输入的方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认识键盘,掌握一些基础性按键的应用。本节课开始,需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输入符号以及简单的算式。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学习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数学学习尤为如此,很多时候需要把对一个小知识的学习分解成n的平方、n的立方甚至n的n次方个知识小点的学习过程。这需要我们老师努力从他们的视角构建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因此,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推进学生对计算器功能的认识。

出示计算器,让学生观察屏幕上输入了哪些数字,再让学生听指令输入相应数字。

学生听指令输入相应数字:0、7、9、1、8、……

教学输入两位数。

在计算器上输入数字“15”。先按开机键(复位键),数字1在前面,先按“1”,数字5在后面,再按“5”,最后读出数字“15”。让学生看书面数字,再输入18、13、16、17。

听老师报数,再输入15、10、18、11。

教师检查学生的输入结果,教会学生按清除键。

以上几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对能力弱的学生其实并不一定简单,这里知识的递进有几个层次:认识计算器可以输入数字——学会输入一位数——学习输入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会看书面数字进行输入(主要指两位数)——可以听报数再输入两位数——用清除键。

本节课,我是把计算器的音量打开的,这样便于提高学生对各按键功能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感觉输入“一位数”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但对部分学生来说,听报数输入“两位数”的难度较大。当老师报出一个两位数的时候,其实对智力障碍的儿童来说,他是需要在大脑里进行加工的,需要把老师的声音指令转化为一个两位数的数字形象。我们知道,在输入非一位数的时候,计算器报数不是按我们数学读数的方法去读的,而是逐个报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这种情况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其实就构建了一个障碍,他需要再次把常规读数展现在大脑里的数字形象再一次用按数位顺序逐个读出的数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输入正确的数。因此,正確输入是后期学习多位数运算以及处理生活中问题的基础。

通过教学,我感觉这种小坡度的递进的确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个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出现的问题是不同的,这与我课前判断和设计是相符合的。

四、教学中延伸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其中我前面说过的两名能力略微强一点的学生,他们对计算器的掌握比较轻松,并且还对本节课内容有了一定延伸,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实践,可能他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非常方便,比他们苦苦思考计算要简单,就问了我一句话,说:“老师,那我们以后就用计算器来计算行不行?”

这个问题也引起我的思考,教学中引入计算器一方面是为学习如何计算,特别是将来学习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略复杂的计算时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为帮助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习新方法,解决他们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如果在后期学习中,忽略了学生个体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做好控制和把握,可能也会造成部分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从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后续的学习来说,口算与笔算也是我们后面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我还想到,后面我们也会涉及人民币的认识及其应用的教学,这对培智学生来说是一个麻烦的问题,计算器的使用就显得格外必要。因此,如何把培养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二者进行适度的联系、有机的融合,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

尾语

计算器的引入教学,让我对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思考。后期的研究,我们需要在引入的实效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上下足功夫,着眼于促进这些培智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其社会适应性,让他们也能够用一些小科技手段辅助生活,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一份支持和可能。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计算实际应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