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月月
中共中央总体部署,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行金融活动的系统性变革,数字技术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探究绿色金融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绿色金融在绿色融资、碳排放监测、普惠群体服务以及内部监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研究数字技术如何助力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并从市场体系建设、低碳技术突破、风险防控标准、数字化生态等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的稳定发展,打造数字绿色金融,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绿色金融在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绿色产品种类推陈出新,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跻身世界前列,主要涵盖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三个方面的发展。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体。中国绿色信贷起步较晚,2017-2020年间,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速度较快,绿色信贷政策日趋完善,绿色信贷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银保监会的公开数据显露,截至2021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5.1万亿元。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驱动下,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创下新高,市场潜力实现进一步释放。绿色保险规模持续上涨,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保险产品不断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绿色保险在绿色金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金融当前存在的难题
(一)绿色金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
当前,绿色金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环保部门、银行信贷部门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严重制约绿色金融的发展,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披露不及时、积极性不高,使得银行信贷部门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信贷投放,绿色金融投資失去了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可能促使企业的绿色资产断裂,影响企业绿色项目的发展。同时,环保部门无法掌握全面的绿色环境信息,绿色环境信息披露不足,也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绿色小微企业存在融资约束
伴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的问题一直是阻碍绿色小微企业融资的桎梏,也是绿色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症结。另一方面,绿色小微企业的分布比较分散,绿色项目周期长,收益率比较低。当前绿色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绿色产品相对单一,银行往往存在着“惜贷”等诸多的因素严重制约着绿色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绿色小微企业因处于长尾而不能获得融资,绿色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比较突出。
(三)碳排放量监测统计十分困难
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在于统筹兼顾“碳排放量”,我国的碳排放源头十分广泛,国家对于碳排放监测与统计的制度也尚未统一。因此精准的碳排放监测,统计和核查十分的困难,2021年央行副行长刘桂平曾提出:“根据绿色农户和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其受制于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其排放监测统计更加困难,无法监测农业和小微企业的碳排放量,其绿色转型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投入均较不足。”“碳排放的监测统计”所带来的问题也使得碳排放交易市场面临巨大挑战,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难以实施,增加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管理的难度。因此,如何高效实现碳排放监测统计以及碳排放核算工作,实现碳交易市场的有序管理需要重点关注。
(四)绿色金融普惠群体服务不足
绿色金融的普惠性是指绿色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以绿色金融手段赋能普惠群体,促进绿色金融全方位、有效地为各阶层以及弱势群体服务,尤其是针对绿色长尾中小微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然而对普惠群体来说,大都存在着信息不全、信用不足的问题,金融机构无法对其精准地做出信用评价。绿色金融服务普惠群体的基础性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当前绿色普惠金融风险体系还不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普惠群体存在着风险敞口,风险管理相对薄弱,风险管控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监管欠缺以及内部激励不足
当前,我国并未建立统一的环保监督制度,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完整、不规范,有效“识绿”成本高,有效监管措施欠缺等环保监管机制不完善的因素持续增加了绿色金融风险,诸如在绿色债券市场上,信息披露与认证审批环节存在着监管难题,“洗绿、漂绿”风险犹在。同时,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其内部绩效考核中并未有相应的绿色激励措施,内部激励的欠缺使得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原生动力不足,降低了相关企业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三、数字技术助力破解绿色金融发展的难题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数字技术的优势也将助力解决绿色金融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其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技术助力破解信息不对称,助力绿色小微企业顺利融资
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技术等是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有助于破解信息不对称,帮助绿色小微企业顺利融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其中,大数据依托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以及虚拟化等特殊技术对所包含的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金融机构以及银企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有用的环境信息流,优化绿色资源配置,降低绿色金融的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判断绿色企业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的类型,提升其绿色信息处理能力,缓解了事前的逆向选择,基于大数据的征信模型可以使信用评价更为精准,其失信惩罚机制也使得失信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绿色金融领域将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创新性的变革。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解决了绿色金融发展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相互通畅的绿色环保信息共享体系,探索建立绿色信贷全链条的环境信息披露平台。有效提升金融机构和银企部门的绿色识别的能力,推动绿色金融中的环境信息披露,提高绿色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绿色发展。E3151E09-23D9-4F69-A62C-74E33E78D2AB
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一直以来处于融资难的困境中,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上,以打破信息孤岛问题,帮助产业链中的绿色小微企业顺利融资。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特征使得缺乏信任的多个金融主体建立相互信任并且可多方验证的共享数据,通过一级供应商的信用拆分使得供应链上的多级供应商拥有核心企业的授信凭证,信用拆分后,多级供应商即可凭借授信凭证实现顺利融资。另外,银行可搭建“物联网平台”数据生态,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实物资源的识别、跟踪以及监控和管理。促进企业实物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5G、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获取底层数据,其发挥在银行信贷场景中将有效扩宽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范畴,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产融资的突破。
(二)数字技术助力解决碳排放监测统计的难题,保障碳市场的有序运行
碳排放监测与统计困难,使得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难以实施,阻碍了碳排放交易市场化的进程。借助数字技术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监测核算机制,完善碳排放监测统计方法,为绿色企业建立相应的碳账户,可实现碳排放的可监测、可跟踪、可计量。数字技术与碳排放、碳交易以及碳金融的有效结合,进一步促进了碳市场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保障碳市场的有序运行。一方面,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融入碳权交易的平台之中,实现碳排放权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促进碳排放权的有效监管和合理分配,鼓励积极节能减排的企业获得更多的碳排放权,避免消极应对环保的企业“搭便车”的行为。另一方面,绿色企业也竞相通过数字技术的优势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碳排放量,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精准的碳排放监测与统计将鼓励更多绿色企业参与到碳交易市场中来,提升了碳交易市场的活力,保障了碳交易市场的公平、有序运行。
(三)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助力解决绿色金融服务普惠群体的难题
数字金融是基于计算机的数字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应用,数字金融天然具有绿色普惠特性,即数字技术凭借云端操作实现绿色无纸化,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高效处理,数字技术具备的绿色环保、低能耗性的特点给绿色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21年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提出:“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通过数字金融缓解普惠金融数额小、成本高、较分散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难等重要难题,来促进普惠金融在商业上的可持续。”数字金融在交易过程中具备成本低、效率高以及高安全性等优势,增加了绿色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降低绿色金融服务普惠群体的成本,数字技术提高了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效率,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了绿色长尾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扩大了金融服务对象的覆盖面。
(四)数字技术助力解决绿色金融环境监管与内部激励中的难题
当前,数字技术在环境监测与监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赋能环境监测与监管,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动态,有效降低了绿色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大数据绿色平台建设,提高了监管数字化的水平。同时区块链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为绿色信贷审批、反洗绿等提供有效的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交叉验证,分布式节点存储等特征能够有助于有效监管,形成多方监督,透明化监管的监督机制,严密的加密算法使得信息进一步加固,有助于优化金融机构审批流程,降低监管风险。同时引导数字技术与企业内部管理结合,数字监管与评价结果挂钩,绿色活动与员工绩效挂钩,从技术上解决内部激励不足的难题,互联网技术将促进更多有关绿色经济,绿色项目实现广泛宣传,加大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绿色激励力度,引导更多金融主体积极参与绿色活动。
四、数字技术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未来,数字技术将助力服务能源、消费、农业等更多的绿色领域,形成更多的“数字+”场景,促使绿色金融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鉴于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优势,以及有效破解绿色金融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发挥数字技术的驱动作用,在市场体系建设、低碳技术突破、风险防控标准、数字化生态等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推动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和政府加快制定绿色低碳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完善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体系,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规范碳交易市场,同时加强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全方位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鼓励金融科技与绿色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进一步发展,要突破低碳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继续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不断提升绿色金融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数字技术水平,利用数字技术盘活绿色资产,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增强金融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普惠性的绿色金融产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出更多绿色金融的特色产品和服务。银行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金融科技的优势,聚焦绿色创新,不断满足用户的绿色数字金融服务需求。
(三)制定环保监管制度与相关措施,建立风险防控标准体系
尽管数字技术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对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金融创新风险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的科技与环境风险不容忽视。要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制度保障,努力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实现全民监管。政府制定相应的环保监管制度规划并保证实施,加快推进相关主体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相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四)深入推进金融数字生态化建设,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我们要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相关部门主体应严格把关,保证政策的落地实施,在金融科技、金融数据、金融信息基础设施、金融网络安全以及金融信息化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实现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制定相关标准,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金融数字化生态建设,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巨大优勢,将不断促进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的稳定发展,我们要继续引领数字领域技术创新,持续加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建设,逐步完善数字绿色金融体系,保障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的研究》(项目编号:J18RB197)。E3151E09-23D9-4F69-A62C-74E33E78D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