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闻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催生了教育体制的变革。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已经到了学生负担不起的地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基于双减视野,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探究
一、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写作业處于被动状态
数学是一个极其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学习时有些枯燥乏味,面对一个极其费脑力的问题,一直解答不出来,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学生的作业压力越来越大,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缺失的东西,在课堂外能补回来,所以就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爱玩的时期,教师不停地给学生施加压力会导致小学生出现一种叛逆心理,从而导致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然后在学习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二)作业模式无创新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单纯地给学生留一些书面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写,基本上都是一些数学题,这样会让一些本就对小学数学课堂兴趣不大的学生更没兴趣。教师可以从创新作业模式方面入手,抛开传统思想的束缚,作业不只有书面形式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课下也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去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当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时,就不会觉得作业是一个负担,就会全身心投入作业探究中。
(三)过于重视作业正确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师教学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得不从作业入手,给学生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而且对于这些作业,有的老师还要求一定的正确率,这就让本来就充满压力的学生雪上加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根据新课改政策,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教学的首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本是作为教师的一个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突然就变成了区分教师教学能力好坏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盲目跟风,不停比拼谁的学生成绩更好,作业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大家就渐渐忘了教学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习成绩当作教学的首要目标,然后这种思想的承受者是学生本身,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教师的压迫下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让学生感到越来越无奈,最终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习过课堂知识后,给学生留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能检测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对家庭作业的检查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随着教学中越来越成绩化,教师开始过多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在课后会给学生报各种补习班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本就紧迫的课下时间变得更少,导致学生降低学习兴趣,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即校内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减少学生的补课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课堂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双减”政策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自己,不再紧绷着神经来学习,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能够开拓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双减政策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强度,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
三、双减视野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作业探索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让学生在课下做作业,而课堂时间一般都用来讲课。这样其实有一定的弊端,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写作业时的真实情况,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困难所在,学生也有可能会因为题目过难做出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比如上网搜索作业答案等。这样,教师根本无法真正地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无法了解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疑惑点在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课上课下的模式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学习,在课上的时候进行作业的探讨。在课上这种透明公开的环境,教师更能够深入课堂中,真正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还有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此外,这种办法让教师不再局限于讲台之上,能够解放教师,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学生,以学生为主来展开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契机,如果好好利用可以对教学质量有质的提升。
教师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可以提前将关于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课录播好,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进行学习。在课下的时候,学生可以对不会的地方进行重复观看,或者暂停观看去查阅资料。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差异,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上课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在一个知识点上停留太久。而在课下学习时,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从而达到对知识的高效理解。在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分数加法和减法的题目。可以先准备一些比较简单的同分母的加减法,然后加大难度让学生去解答异分母之间的加减。在解答前,教师可以先讲《曹冲称象》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维学习异分母之间的加减法,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课堂,了解每位学生的探索情况,如果有学生向教师发出如何转化的疑问,教师可以先进行引导,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通分走,让学生自主思考怎样用通分来解决异分母之间的加减。用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减轻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能有一个宽松的课下环境,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集中精力在课堂上去解决学生的困难,让课堂真正为学生展开。
(二)优化作业结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对知识理解困难的情况。因为要照顾到的学生很多,教师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继续给学生留下比较难的作业。教师的初衷本来是好的,但是在学生的脑海里,对于困难的题目,可能会存在一种抗拒的心理。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就是题目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学生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这些任务,所以就会用一些不当的方法来解决作业或者是直接不做。因此,教师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优化学生的作业结构,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订个性化的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作业。对于成绩本来就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题型开始;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好的,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开拓思维的题目。在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面积的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一些同学,可以设立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按比例放大后的大正方形,先让他们学习简单的求比,然后学两个正方形边长之间的比,为学习面积比奠定基础。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直接让学生算出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比,此外还可以出一些其他形状的面积比的题目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加教师在教学中的全面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会偏向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从而忽略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打压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优化作业结构,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尝到解题的快乐,能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學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爱玩的时期,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一般学生都会对作业有很大的厌恶心理,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像是一种累赘,影响了学生玩耍,所以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对作业的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喜欢写作业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新作业形式,将无趣的作业转变成为一种趣味题目,或者是将书面作业变成学生比较喜欢的作业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教师在课上讲完知识点后布置课下作业,却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在课下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做作业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原本无聊的关于分数四则运算的题目改为趣味性题目。比如:教师可以将关于分数四则运算的题目设置为关卡,然后设立情境——一只星际战舰在太空站迷航了,需要组装量子通讯仪器才能回家,你能帮助星际战舰找到零件吗?相比于枯燥无味的作业形式,将作业以这种充满童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会更加喜欢。而且这样还能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双减政策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大变革,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双减政策是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它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教师要用适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只有学生健康成长,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1]庄惠芬.科学构建“‘双减’生态立方体”[N].江苏教育报,2021-09-24(003).
[2]钱红艳,何洁.“双减”政策落地,新学期中小学有何变化[N].南京日报,2021-09-23(A04).
[3]林卫民.“双减”为学校教育打开新空间[N].中国教师报,2021-09-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