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爱

2022-05-23 04:47叶海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亲情心理儿童

叶海燕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学教书,许多这里的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把孩子长期交由爷爷奶奶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伤害。这些学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严峻挑战。如何开展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作法。

1、尽可能与留守儿童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不能享受父母的情感关注和照顾。他们容易出现认知和价值的偏差,性格和心理发展异常,有些人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老师,要把学生当朋友,主动接近他们,多花时间接触他们,多创造时间和机会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和谐的场合,比如唱歌、玩游戏、和他们一起工作等。这也是和他们接触沟通的最好時机,真正做他们的导师。

2、鼓励教育,用它触动心灵,让留守儿童跌倒后爬起来。

用鼓舞人心的指导来激励留守儿童。从人性的本质和动力出发,借助特殊的音乐和环境氛围,引导他们像做梦一样回忆过去,重温过去,反思自己,怀念父母,感激父母的恩情,让失去的自己重新找回,让理智与理智的交融激发他们,让他们在被泪水刷新后依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回忆。

3、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不高,教学方法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孩子犯错后,有的老师行为不当,在公开场合讽刺、挖苦或严厉批评,甚至破口辱骂等,只能造成学生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在心理压力下,有些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愤怒、嫉妒、多疑等,从而导致逆反心理。遇到自尊心特别强的,就会不肯接受老师提出的任何意见,反正父母不在身边了,老师你对我无可奈何,并学会了应付老师的,欺骗术,。常常会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与日俱增,给教育带来更大的不利。总之,留守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防止他们因缺乏父母之爱和管教而误入歧途。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接触的是父母,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满足了子女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同时,儿童在与父母互动中相互之间的亲情关系日趋加深,成了其他人际关系很难替代的一种亲子关系,这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在整个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种依恋关系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的支撑力量,能够很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发生的各种情况,他们的内心始终是安全的、充实的。而对于每一个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得不到满足的恰恰是再正常不过的亲情需要。以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所无法替代的。面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现实,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充满了无限的惆怅、思念和哀怨,同龄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是他们最羡慕的。事实告诉我们,越是和父母关系密切且感情交流丰富的孩子,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越是明显。根据杜会比较理论,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尤其是与自己相仿的人比较,比较的结果则强化了原有的某种心态。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的比较使他们因缺乏亲情而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和心理失衡。留守儿童的种种情绪问题如抑郁、不安、惆怅、愤怒等,其根源更多地归结到对于亲情的需要。

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教师永远不敢懈怠的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是目前我国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关注他们的发展,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衰。

猜你喜欢
亲情心理儿童
亲情的滋味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假如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