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玲
在我们的教育中,关于奖励,似乎知道得多一些,而关于惩罚,似乎知之甚少。有人认为,教育的惩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有人认为,心有戒尺,教育会更为和谐。有道之罚同样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穿破厚重的茧,化蛹成蝶。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因为好奇,解剖了校长的爱犬。校长严厉地给以“惩罚”:画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校长的这种有道之罚,既保护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又引导他满腔热情向科学高峰攀登,而且培养了他作为科学家必备的优良品质——善于改错。麦克劳德最终成为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他的那两幅画成为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真品。
看完这个故事,感慨不已,自责、内疚、思考纠结万千。仿佛看到办公室内,教室中,走廊边,那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迎着老师的盛怒,在大声无情的斥责中无言以辩手足无措,弄得老师崩溃,学生也崩溃。其实,我们忘记了,他们还是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孩子考虑事情又是多么单纯直接,多么需要大人的支撑和引导!真的非常庆幸,麦克劳德遇到了这么一位有智慧的校长。麦克劳德杀掉了校长家的狗,校长却从他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的因素。所以,校長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处罚方法,既让麦克劳德感觉到自己犯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可以说,麦克劳德后来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这位校长的良苦用心是分不开的。通过这种巧妙的惩罚给孩子以良性刺激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会犯错误的人是圣人,不会犯错的小孩不是小孩。作为老师,在孩子犯错时,一定要明白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不是解恨和撒气,惩罚应有道,让孩子在惩罚的过程中明白是非对错,在受罚的经历中增加不可替代的经验。惩罚一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
初入教坛之时,时时被学生的贪玩捣蛋不学习气得咬牙切齿,动不动就和那些小调皮们大动肝火,罚过孩子们抄写课本,也叫过家长。后来慢慢明白,其实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于是,静下心来在教育大家的书中去学习一些有道可循的惩罚。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心怀一颗挚爱的心,理智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始终把惩罚作为学生成材与进步的契机。这种惩罚犹如弱水般有张有弛一次一次地洗刷,终始鹅卵石臻于完美。
一直觉得惩罚其实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只有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惩罚教育才会弥补赏识教育的不足,让我们的孩子在其中感受破茧而出的艰辛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