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英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大部分内容取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视角为切入口开展相应的教学,并注重让他们运用个人的生活认知,解读知识,使他们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观察生活,运用生活的感悟加深对此门课程的理解,最终达到提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的学科。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教学方式为“镜子”,让学生在学习此门知识的过程中反思生活,纠正错误认知,增强行为约束能力,也能真正让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价值观的塑造,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受阻因素
1.教育思想滞后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往往能够使教师设计授课计划时,更尊重学生学习规律,从而有针对性根据学科特点强化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更好保证学习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仍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所以在思想滞后的影响中,无法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丰富课堂内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会严重抑制其参与积极性,而且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也使其无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教师灌输式教育环境的参与中,严重抑制自身个性发展。如果教师不积极对教育思想进行转变,则会影响学科开展的教育意义,也会忽略学生学习要求,使无法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阻碍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的提升,需要引起教师注意,以避免影响正常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习态度不积极
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价值理念,所以更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避免错误思想对其进行荼毒,使学生能够始终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良好综合素质与法治意识的养成中,为今后顺利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但枯燥且单一的授课形式,往往很难贴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原本比较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展现学科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这种无法展现自身价值观点与自主学习意识的课堂中,往往会存在学习态度不积极的情况,不仅很少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也不会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不仅忽略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应用性,也使学生无法在学以致用中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并使学生难以找到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使教育质量与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
1.教学目标生活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真正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观察学生的生活,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构建生活化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反思个人的行为,逐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2.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良好体验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内容比较难懂,比如父爱、母爱等。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正将这种体验理解生活化内容,培养其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小学道德与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学方式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生活化情景教学方式是教学方式生活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入相应的情景中理解相应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观点,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价值观的纠正,真正让学生构建生活感受与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4.教学评价生活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部分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入手开展评价,并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导致教学失去意义。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入手进行打分,更要深入分析学生生活表现背后的动机,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获得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方面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纳入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行为的错误性,并积极地改正。方面二,分析行为动作的原因。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生活中的行为,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在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真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比如,班上总有个别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影响了白天正常的学习节奏和效率,因此在上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教师就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同学之间起点都是相同的,差距很小,为什么有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素养和学习成绩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了呢?”学生经过讨论和反思后终于找到了原因:是课余时间能否充分、有效利用慢慢拉开了同学之间的差距!沉溺于打游戏只能浪费时间,损害身心健康,阻碍自己进步与成长。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不觉激发了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生活化课堂的建立,可以很好使学生在比较熟悉的情境下进行对知识的学习,使原本比较复杂的道德与法法治知识更適合学生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快速提升的目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很好使其始终在积极的心态下健康成长,并有意识地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规划,能够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下,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学生。因此生活化授课方法的使用,能够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意义,值得教师进行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宁.探析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124.
[2]柏静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语文课内外.2019,(22).249.
[3]潘卓翡.小学品德实践性活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