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涛 张自力 孙小萌 朱倩
摘要:为了使水墨在招贴设计中更好地发展,分析了传统与现代水墨的表现手法,通过鉴赏当下优秀招贴设计中的水墨应用,总结经验,以求水墨更好地发展。得到现代审美下招贴设计中水墨的正确应用。可为今后的“水墨风”招贴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墨元素;水墨画;招贴设计;平面设计;现代审美;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水墨的表现手法
(一)水墨的肌理
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产生不同的肌理。由于水墨这种画材自身的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它无法准确地再现或是模仿物体的肌理。而这种“局限”,恰恰造就了水墨独特的表达方式:追求笔墨自身。我们将表达的方式巧妙地转化为画材自身的肌理之上,仅仅以毛笔、墨、水、宣纸,就可以变幻出世间万物,描绘出脑中所想、心中感悟。在运笔行墨过程中,利用水与墨的配比和用笔时不同的力度、方向、角度,让画面呈现出干、湿、浓、淡和一笔多变的笔墨变化,进而展现出的相应的肌理变化,这就是水墨的肌理。
(二)水墨的意境
传统水墨画,着重的是个人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是在自然基础上能够带给观者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与想象空间,即意境的表达。水墨以全新的视角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本身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显人性、重人伦,笔墨间蕴含着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足以令观者心向往之。
而说到水墨的意境,不得不提到留白。这种故意留出的空白,比复杂的描绘来得生动的多。比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没有描绘出一滴水,却凭借留白令人观觉满幅皆水。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适当的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更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这种方法不光在应用绘画之中,在设计、文学、摄影等领域都有所展现。外国人经常称赞的“东方韵味”,正是来源于这种含蓄而又给人无穷回味的极致表达。
二、现代审美条件下下水墨的表现手法
(一)中西方绘画理念的结合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绘画理念的差异。在传统艺术方面,我们常说“中国写意,西方写实”。这应该是最为直观的感受。中国文化偏感性、重人伦,受道家“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绘画上表现为将所感所悟表达于客观事物之上;西方文化则偏理性、重客观,受自然科学的影响,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在绘画上表现为真实的摹写自然。因此,在呈现出的作品中,中西绘画就分别给人以抽象、具象之感。
如今我们普遍接受西式艺术教育,素描、速写、水粉等已经成为绘画的基础。我们重视造型能力、研究明暗关系、透视法,从各个渠道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理念,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于是,在当代环境下水墨又有了全新的时代特征。我们通过结合西方的艺术理念,进而拓宽表现手法。其实,无论是采用中、西或是两者结合的艺术形式还是表达技巧,说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作者的自我诉求。
(二)传统与当代的结合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墨画在传统题材、技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颠覆,人们对于水墨的定义开始模糊。现如今,水墨画已经逐渐突破了使用媒介的限制,成为了一个更为多变的概念。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当代水墨,不但包括了融入各种新观念、新技法、新材质,还包括了所谓的“观念性水墨”,用油彩或其他颜料创作的有“水墨风味”的作品、影像、装置、行为等,这些作品甚至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当代水墨彻底解放了材料、媒介、画种、样式的概念,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这种情况下的水墨,除了借鉴传统表现手法外,更是将水墨作为一种自我表达的媒介。可以说,每个人都能以各种手法来创造出水墨新的表达方式。
三、现代审美条件下水墨在招贴设计中的表达
(一)以笔为骨—手绘插画中水墨线条的应用
早期的影视海报,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多以手绘插画的风格展示。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地应用真人或特效表现,但手绘插画其独特的魅力仍极具市场。水墨风的手绘插画作为中国风的代表自然备受青睐。在现代的语境中,“水墨风”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表现、画材的应用,它在创作者的笔下有着无数种表达方式。而无论如何变幻,我们仍能从线条的一点一墨中嗅到水墨散发的独特风骨。
在早稻野兽的海报设计中,她将传统水墨与现代的动漫审美结合,保留了中国画以线条为重要表现的特征,全图都以线条勾勒,再赋以较传统更为明亮的色彩,古典又不失活泼。线条在水墨画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运笔时不同的力度、速度中表现出来。在《姜子牙》和《庆余年》中,早稻就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笔触,将“风”“云”这两种意象完全区分而来。一方是强风吹拂,意气潇洒而又温柔明亮,充满希望;一方是风云诡谲,一人立于朝堂的无限争斗与抱负。或粗犷豪放,或轻柔细腻,起承转合间将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当然,水墨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传统题材,在《美人鱼》这一现代奇幻类的作品中,其特有的线条风格又赋予其别样的魅力。
(二)以墨为韵—设计造型中的水墨笔触表现
水墨在设计之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除其本身出色的表现力外,还在于其包容性强。这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不谋而合,或者说,正是我们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孕育出了具有同样特性的水墨。正是这种高兼容性,使得水墨在招贴设计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独有的笔触表现再配以其他的“突破性”元素,可以提高画面整体的趣味性与记忆点,使招贴设计的内容更深入人心。
在靳埭强的“汉字”系列主题海报中,他将“山”“水”“风”“云”分别以象形字的形态表现出来,同时,从用墨上就做出区分。通过加以不同量清水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再辅以不同笔触将四种意象的“肌理”完美呈现。另外,他将文房四宝自然的与“字画”相结合,使汉字与现实中立体的笔墨纸砚构成新的意象。摆放位置与结合方式都生动有趣,不显突兀。这两种代表着自然景观与文化之间深刻含义的元素,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是“笔架(加)山”“静如纸(止)水”还是“恩重如山”“如鱼得水”等,都是见仁见智了
参考文献
[1]何丽萍,万昌平.论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水墨画的借鉴[J].包装世界,2005(6):5-6.
[2]沈桂林.论水墨肌理在画面中的情感表现[J].美术界,2013(02):77.
作者简介:
刘启涛 男 2002.09.22 大连工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
张自力 男 2001.04.11 大连工业大学 环境设计
孙小萌 女 2000.12.21 大連工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
朱倩 女 2001.03.30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