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需求具有时代化、个性化特征,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对职业的追求与设想,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进步提供意志力及动力源泉,在职业需求导向下构建、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既是新时代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聚焦该话题,简要分析基于职业需求导向推进校企合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践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职业需求导向;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模式
前言: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新模式,力求通过校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共赢推动人才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改善教育目标、企业需求对接性较差的问题。近年来“实干兴邦、实业兴国”的号召被一再强调和推广,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质量良莠不齐、运行动力不足、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亟需从职业需求导向视角出发,对其革新优化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1基于职业需求导向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和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是具有诸多益处的,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力[1],职业需求涵盖了责任层面、物质层面、技能层面的标准和追求,可以为学生主观兴趣、主观意志的培养提供更多驱动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活动中来,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其二是能够加快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的构建步伐,伴随“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行,校企合作得到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认可的应用,实施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企业主动合作不足、保障激励机制不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可以提升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契合度,为企业提供匹配性更高的储备人才,从而加快双赢模式的构建步伐。其三是能够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校企合作的联系是多层面、多渠道的,既包含培养方案变更调整,也包含课程体系的完善充实、师资队伍的优化整合,通过新型合作模式的探索构建能够促进这些要素的更新完善,进而为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需求导向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策略途径
2.1精准把握职业需求内涵,突出区域产业经济特色
职业需求是个体参与特定职业活动的根本动力源泉,能够对学生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力等产生深远影响,校企合作时务必要精准把握职业需求内涵,在“立德树人”任务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动态的课程培育体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明确职业目标、定位及追求,最大限度发挥现代校企合作模式的价值和效能。分析环节主要把握两个要点,其一是学生需求导向,要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职业追求情况,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对学生学情进行量化转换,内容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汇总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校企合作提供依据。
其二是社会需求导向,新时期我国制造业迎来发展新契机,区域产业分工和升级优化趋势愈渐明朗,高技能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持续增大,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体系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实践中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特色,深入挖掘产教结合连接点,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与走访,充实区域人才需求内涵,为校企合作注入生机和动力。比如浙江温州地区作为国内“泵阀之乡”,閥门设计、制造技术[2]十分先进,江苏盐城素有“玩具之乡”的美称,玩具设计、制造产业兴盛,广西桂林、陕西西安等地则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校企合作环节要着重把握这些优势产业特征,从区域产业走向、实际需求出发完善专业群,最大限度突出区域特色。
2.2适时更新高校课程体系,发挥三个课堂教育效能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专业课程是最为主要的职业教育途径,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基于需求导向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时,务必要加强对课程体系的关注,为企业提供更多参与、设计的权利,最大限度凸显需求导向特征。课程开发环节要时刻与企业保持密切交互,邀请业内优秀从业者、企业技术业务骨干等,参与课程体系构建和审核,鼓励他们提出纲领性、建设性意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领域专家等主导课程设计走向,增添课程实用性的同时保护其教育价值。教材编审环节,也要以区域调查、市场预测等为基础,牢固把握工艺技术发展走向,逐步构建起集先进性、专业性为一体的课程结构。
此外,从需求导向理论角度看,现代职业能力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背景,还要有踏实可靠的职业精神、自觉主动的协作意识等,因此课程体系革新优化过程中,还应当加强第二、第三课堂的构建,前者主要指校内竞赛、活动等,旨在延伸校园内部教学空间,为“三全育人”提供保障,实施环节要适时组织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开发和运行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发现新知、提升能力。“第三课堂”则主要指课外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自发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训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优良的敬业精神和自觉的分工协作意识,将这些素养作为专业能力的延伸、补充,能够更好地贴合社会、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招聘需求,促进校企合作协调双赢。
2.3强化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师资培训培养方法
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校企合作战略的一线力量,其素养能力直接影响模式运作成效,实践中要将“需求导向”思想融合渗透到教师团队建设中,着力推进“双师双能队伍”的培育,立足自身优势挖掘培训资源,结合校风师风建设活动引导教师自我进修,为校企合作质量的提升奠定稳固基础。革新环节务必要明确选拔准入机制,校内导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背景,校外导师则要具备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特征,要综合运用校招、社招方式打通人才进入渠道,对于教学科学、沟通协作能力较强的老资历退休教师,还可以采用返聘方式丰富教师队伍结构。
培训方式上也要适当优化,要在校企协作沟通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工作特征,制定符合轮转需求和周期的培养方案,推出更加完善的“工学交替”培训模式,帮助教师更加快速地掌握职业前沿技能、资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职业需求导向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面对技能型教师团队时,院校也要提供更加多样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机会,密切双师队伍教研交流,使其在沟通协作中各取所长、共同进步。近年来科技事业发展兴盛,“互联网+”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双师”培养过程中同样可以引入和推广,依托微信、钉钉、远程会议等平台加强双师之间的交互,借助微课、慕课等方式构建打破培训时空局限,保障双师队伍构建质量和效率。
2.4多元角度看待校企合作,着力完善合作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关联性特征,作为合作主体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地方企业之间应当保持多维度、多渠道的交互,要根据学生、社会需求精准选择和设计合作模式,为合作质量的优化提供保障。可选择的合作模式非常多样,主要有:
(1)学校引进企业,主要采用高校开发实训基地、企业参与指导投资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院校实训资源匮乏、实训条件滞后的问题,要在探索过程中推进实训、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充实基地自我造血功能,为双方合作提供更为强大的助力。(2)“订单式”合作,主要采用招生、招工同步的运行方案,企业全程参与到课程规划和学生培养中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训、实习场地和机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上班,既解决了企业储备人才不足问题,也改善了应用型班课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3)毕业设计、技能大赛“双重指导”,要把握和利用好这些节点的教育价值,立足学生、社会需求共同商讨设计课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实习实训经验入手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技能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创新成果的诞生和转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从需求角度出发对这些模式进行综合运用,以提升模式运转多样性,保障模式构建实效性。除模式选择外,院校也要积极寻求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编制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方案,阐明其先进性与优越性,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构建企业激励专项基金,对主动寻求合作、促成合作的企业给予适当表彰奖励、税收优惠等,全面激发企业参与热情,为新型合作模式的建成提供助力[3]。
结论:综上所述,从需求导向角度看待、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高校办学实力、改善校企衔接不紧密问题,实践中要正确认知该理论价值内涵,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精准把握需求内容、科学设计专业群和课程结构,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真正效用。同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合作保障机制,革新评价考核方式,为校企合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玲.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2(05):154-156.
[2]原叶飞,张晓楠,黄廷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探析[J].科技风,2020(25):155-156.
[3]罗明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357-358.
姓名:王利 性别:男籍贯:山东济南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1 学位:法律硕士 职称:郑州经贸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劳動与社会保障法、创新创业教育单位:郑州经贸学院邮编451191
课题:2019年郑州经贸学院校级教研教改重点课题《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弈新创新班为例》(课题编号jg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