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的权力博弈

2022-05-22 10:11龙小农靳旭鹏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

龙小农 靳旭鹏

【内容提要】要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要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从历史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去思考中国如何识“变”,即大变局之“变”体现在何处;中国如何应“变”,即大变局之“变”是哪些权力因素推动的动态博弈;中国如何求“变”,即中国可以在哪些领域去塑造、引导这场大变局的演进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对大变局及其背后权力博弈的认识,中国应从综合实力、国际理念、发展模式、国际关系范式和国际传播五个方面,引导大变局向好向善演变。

【关键词】大变局;权力博弈;国际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对当今时代演变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近年来,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格局正经历的加剧演变,已证明这是对世界整体格局作出的科学、正确的判断。准确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知中国在大变局中的角色与功能,对于认清历史方位、把准发展脉动,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做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两个大局,准确把握国家治理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做到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准确认知历史如何来、历史在当下如何演变、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局面,对历史、现实、未来形成正确的把握和洞察。

“大变局”不是新提法,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却是新判断。1874 年,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到:“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要理解“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必须立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历史的深度、空间的广度去弄清何为“局”、何为“变”。“局”主要是空间概念,“变”主要是时间概念。16世纪之前,从地理空间上看,中国所处之“局”主要为亚洲大陆,5000多年中华文明主要活跃于亚洲大陆。所经历之“变”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从低层次农业文明向高层次农业文明的转变,以及局部周边民族的侵扰。当时的中国较为敏锐地洞察并且灵活应对了變局,因此在16世纪之前,中国一直屹立于亚洲东方,国家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为标志,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伴随着西方国家先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开启的海洋文明和工业文明,同中国数千年积淀而成的内陆文明与农业文明开始发生激烈碰撞与冲突,中国不再单是亚洲之中国。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被迫卷入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下,处于被压迫的弱势地位。这时中国所处之“局”,已从自身主导的东亚大陆朝贡秩序被迫卷入西方列强主导的世界民族国家体系。所遭遇之“变”则是世界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演进。显然,“局”与“变”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和特征。当今之世界大变局,与古代、近代之“变”和“局”有何不同、如何应对、作何引导,正是本文要分析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识变:大变局之“变”体现在何处

回溯百年,一战结束后建立起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些国家依托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支配着世界大多数国家,世界呈现出一种极不平等的“中心-边缘”结构。这种结构历经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东西方冷战对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超独强—超多极等阶段,沿袭至今,历时百年。放眼当今大变局,可从以下五方面识别“变”在何处。

(一)世界经济地理重心之变: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地理重心始终集中在北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发达国家。随着二战结束,众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纷纷探索自身的发展和繁荣之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以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东盟各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超过西方国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2020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十位排名中,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分别位列第2、3、6、10位,其 GDP 总和所占比例超过世界 GDP 总和的35%。同时,中美之间的 GDP 差距在不断缩小,2020年中国 GDP 约为14.72万亿美元,实现3.2%的正增长;美国 GDP 负增长约2.32%,约为20.94万亿美元,中国 GDP 占美国比例历史上首次超过70%。 a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 b ,一个人口、经济体量和贸易总量约占全球30%的自由贸易区域将进一步激发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活力,推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区域加速转移。

(二)世界政治格局之变:多极化与非西方化并行

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再到冷战结束后的“一超多强”力量格局,世界政治格局虽然几经演变,但权力总体分布都呈现“西高东低”“西主东从”的特点,西方帝国主义、发达国家处于权力上游,前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支配地位。而当前之大变局则呈现世界政治格局“东升西降”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一超多强”的态势向多极化力量格局演变,金砖国家和二十国集团(G20)中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从国际权力格局的演变来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秩序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力量参与到国际秩序的建设、改革和创新中,希望谋求构建更加民主、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以国际金融秩序为例,截至2021年9月底,由金砖国家共同推动建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累计批准成员国规模约为300亿美元的80个项目,项目涵盖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城市发展、水资源与卫生、社会性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 c 再加上2016年1月16日开始运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两大由新兴国家发起运营的国际投行,为国际金融秩序提供了新的补充力量和改革动力,推动多极化和非西方化接续转变。

(三)全球化进程之变:主要推动力量面临重组

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的大航海时代作为全球化1.0时代,那么之后的全球化则经历了以土地和劳动力殖民为特征的“英式全球化”2.0时代和以文化和金融殖民为特征的“美式全球化”3.0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作为全球化的引领者和技术创新中心的西方国家经历了普遍繁荣。但随之而来,西方社会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所创造的财富落入了极少数人的口袋,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失去了一个健康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公平。d 公平的缺失造成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的萎缩,民主制度的基本支撑力量日渐薄弱,致使多党持续纷争、共识难以达成,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内耗危机、民粹主义显现,社会治理难度增大。

以往全球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国际格局中力量的强势者,广大发展中国家被卷入甚至被强行拉入全球化。但如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美国优先”施政纲领指导下,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道路上频频动作。为了本国利益,转移国内矛盾,掩盖国家治理不力,不惜发动贸易战,破坏正常的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退出自己一手倡导和创建的多个国际组织和条约,掀起逆全球化浪潮。金砖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国家则大多持续拥抱全球化,强调开放包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化,坚持发挥多边主义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力推“一带一路”倡议,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已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四)科技与产业之变:机遇与挑战并存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影响国家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推动第四次产业革命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智慧电商、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家居等产业异军突起,深刻影响世界产业发展和布局。前三次工业革命发明和应用的重要区域都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英美等主要大国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优势,先后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导者。但方兴未艾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却突破了英美的垄断。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中国已在5G 通信、量子通信、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新科技革命給后发国家提供了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和弯道超车的机会。当然,新技术发展也会带来产业颠覆重构,对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价值体系、思维观念造成冲击,给社会稳定带来挑战,但对新兴大国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

(五)全球治理之变:新兴国家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全球问题丛生,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金融风险、网络治理风险、世纪疫情等成为全球共同应对的挑战。但原来由西方大国集团协商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机制逐渐失灵失效,吸纳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甚至基本获得了与七国集团对等的国际话语权。与此同时,主要由传统大国主导和提供的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国际制度等全球治理基础架构和公共产品,近年来屡屡遭到美国破坏。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先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太平洋关系协定、《巴黎协定》、《全球移民协议》、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导条约》、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或条约,在诸多全球问题解决中表现出不负责任的霸道行径,削弱了现有的全球治理效能。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调整,各国角力纵横捭阖,多重风险交错堆积,重塑新国际秩序的要求更为迫切。 e

与传统大国承担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国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下降相比,新兴大国愈发积极承担与其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全球治理中逐步发挥出更大作用。中国从被孤立排斥在全球治理之外到学习适应全球治理,再到积极参与、努力建构全球治理新体系;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全球治理变革推动者,发展成为全球治理引领者,不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中国在病毒溯源、疫苗开发、技术分享、物资援助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作出重要贡献,被世界所瞩目。

二、如何应变:大变局之“变”中国的应对之策

认清推动“变”的因素和力量是应“变”的前提。西方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权力分配决定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内部力量的变动是引发变局的根本动力来源。从这个角度概而言之,当今世界大变局的背后,中国的快速崛起是推动大变局的关键力量,西方传统大国实力的相对衰弱是引发大变局的基础力量,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推动大变局的重要力量,非国家力量的兴起是推动大变局的辅助力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是推动大变局的科技力量。

除受以上多种力量驱动外,进入21世纪后,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节点事件也加速了世界大变局:2001年的“9·11”事件是推动大变局的“花蝴蝶”。它使全球反恐成为新世纪之初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非传统安全被高度重视,还引发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给中国等新兴国家带来快速发展的机会。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加剧大变局的“灰犀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金融体系“大伤元气”,也给全球经济整体发展蒙上阴影,让世界对西方发展模式产生了动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深化大变局的“黑天鹅”。病毒不分种族、疫情没有国界,疫情的发生使各国不得不将重点工作转移到疫情防控上,各国应对疫情效果的差距,又对世界权力格局变动产生加速作用。

总体上看,当今世界权力格局“西强东弱”是存量、是历史,“东升西降”是增量、是未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美战略博弈是推动大变局的核心因素。中美两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支柱力量,两国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同时蕴含着冲突的可能与合作的潜力,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不仅关系两国发展,更关系到世界格局的未来。

(一)立足“两个大局”把握发展大势

应对变局必须要有战略定力和战略思维,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将中华民族复兴大局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夯实民族复兴基础,创造和平稳定环境。其一,要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一个统帅”“两个文明”“三大纲领”“四大建设”,到“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科学发展的指针。因此,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对大局提供坚实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繁荣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信;要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倡导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二,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历史逻辑、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推动解决我国整体进入“发展起来以后”时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力理论武器。f“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体现了一个执政党为民造福的思想和行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起点、落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都是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规划路径、铺路搭桥的。g 因此,必须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两个大局”着眼,全面、客观、冷静、准确分析当前世界的“时”与“势”,做好战略层面规划决策,才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把准方向、找准基点。

(二)统筹推进国家外交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对外来讲,要继续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合作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关系新范式,处理好与美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坚决反对西方“国强必霸”的发展逻辑。坚持“结伴不结盟”的外交理念,同世界各国发展伙伴关系,扩大“朋友圈”,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积极承担与自身相匹配的全球责任,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维护国际秩序的健康稳定,化解“金德尔伯格陷阱”。坚持并扩大对外开放格局,谋求合作共赢,警惕陷入“明朝陷阱”。近年来,中国出台的诸多规划和政策都体现了中国坚定对外开放发展的主张,建设长江经济带、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中国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

对内来讲,关键要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实现国内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破除“唯 GDP”的发展理念;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统筹中西部及城乡发展,加大第三次收入分配的力度,防止发展不均衡、社会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为民办事、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领导,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防范陷入“塔西佗陷阱”。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

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是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将新发展理念切实贯彻到中国各个层面的发展实践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激发国内创业、创新潜力,扩大内需,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布局新基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对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同时,中国市场作为世界大市场的一部分,必须重视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有效融合,加强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重视核心技术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h 科技引领时代,科技是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综合国力跃升的重要驱动。中国要实现创新突破、确保比较优势,必须继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芯片技术、量子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盡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产业变革和发展提供动力,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三、如何求变:大变局之“变”中国的引导之策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善于借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动,从实力、理念、模式、范式、传播五个方面做好引导,推动大变局向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方向发展。

(一)实力引导

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变动的基础力量,只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才有机会引导世界大变局的演进方向。作为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力量,中国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聚精会神搞好自身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不断引导世界大变局向好向善演变。中国有这样的信念和担当,稳定的中国是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世界最大的稳定源i,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国是世界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关起国门自我发展,而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畅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中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的战略主动。具体来说,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推动关键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二是继续妥善处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有之大疫情重叠之际,各国抗疫的表现和成效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表征。哪个国家可以尽快控制疫情,其就能在经济重启和产业恢复中占据主动,在国力发展和实力较量中赢得先手棋。换一个角度看,国家疫情防控的成效也恰恰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效能的强弱。政府作为疫情防控的主体,如何处理科学和政治的关系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中国政府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赋能科学防控,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赢,为中国综合實力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但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何时消除难以研判。中国必须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社会在有效区间运行。

(二)理念引导

国际格局既是国际实力的映射,也是不同理念塑造的结果。不同国际格局的背后,有不同理念实践的驱动。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着国际关系理论和话语的建构权,以强国必霸、零和博弈、我赢你输为特征的国际关系理念,严重损害了人类对建设和平世界的追求和愿望。当下,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诉求和共同奋斗目标。j 中国应加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阐释与传播,突破“丛林法则”理念影响下的国际安全困境,让全新理念引导世界大变局向着“天下大同”的方向发展。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不一定只有“丛林法则”一种逻辑,蕴含中国传统智慧和西方哲学思想,同时符合世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追求全人类共同福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集中体现。中国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大变局向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向演变。中国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例如,中国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 k

(三)模式引导

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用新模式引导世界大变局。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是西方工业化创建的,发展至今被高度概括为“华盛顿共识”。这一概念首先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森(John Williamson)在1989年提出,包括以下主要政策:建立财政纪律、削减政府补贴、推行税收改革、让市场决定利率、保持竞争性汇率、鼓励贸易自由、进行国企私有化、撤销(费用、价格等)管制和法律保护财产权利。l 然而,事实证明,美国鼓吹的“华盛顿共识”并不能成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苏东剧变后,前苏联一些国家的“休克疗法”以及南美多国照搬美国发展模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相反使其经济陷入了瓶颈和停滞。2004年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主要包括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聚集能量。他认为,“北京共识”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以创新驱动为基础、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反对外来强权奉行独立自主,为发展中国家抵制强权和保持经济独立提供了参考。m“北京共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当今世界试图寻找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努力和趋势。n 不论是“北京共识”还是“中国模式”,其实都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描述。不同于“华盛顿共识”,中国发展道路强调的是探索与本国国情相符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强制要求别国走自己的道路采取自己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市场经济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底,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为人类的脱贫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o 新时代中国提出了高标准的经济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1月31日公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强调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市场体系。这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更加强调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性。中国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完善的发展模式,正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引导力。

(四)范式引导

创新国际关系范式,用新范式引导世界大变局。中国反对传统西方国家奉行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零和博弈的国际关系范式,倡导构建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外交理念,主张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模式,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范式体现中国思想传承的新世界观的确立,它不仅能用来解释和改造中国的现实,而且有助于解释和推进世界的发展。 p

中国正在通过具体举措切实推进新型国际关系范式,引导世界大变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理念和成就,借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新型合作模式。截至2021年12月9日,中国已经同145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q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打造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多边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东盟(10+1)、中国-中东欧(16+1)等多边合作机制发展,共同增进多边利益。中国可以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构建国际关系新范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设,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新理念和未来愿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能源问题、防控疫情等领域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范式的确认和普及。

(五)传播引导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用传播的力量影响世界大变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传播正全面参与当下世界变局的塑造和全球秩序的变迁,这是新一轮世界大变局的显著特征。传播权和话语权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权力,信息空间成为国家博弈的重要领域和国家竞争的新疆域,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新闻、信息、数据的流向、流速日益成为体现国家实力强弱的标志。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r

国际传播能力直接关系到新理念、新模式、新范式的国际认同建构,攸关构建国家形象、强化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国际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国际话语权强弱关乎中国在大变局中发挥关键力量作用的国际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当前国际舆论格局“西强东弱”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中国话语、中国形象、中国成就依然被西方国家歪曲、抹黑,中国国际话语权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更重要的是,全球传播秩序正处于新一轮变动中。由于全球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新全球传播秩序将是去中心-边缘化的多区域中心并存的新秩序。s 广大新兴国家应该抓住智能时代信息技术迭代革新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大力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传播秩序,以传播的力量引导国际大变局向善向好演变。中国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t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世界大变局,中国要做到“三个认清”。

一要认清“东升西降”大趋势,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从大历史和大变局的维度观察世界变化大势,“西强东弱”的格局正在慢慢演变为“东西平视”,未来还有可能转变为“东强西弱”。我们必须不骄不躁,修炼内功,不断精进,才有可能顺势而为、借势而上,在大变局中处于有利位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要认清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以坚定意志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明确认识到,美国对我们极限施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这是看待当今世界形势必须抓住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美关系将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轨道上长期前行,同时可能存在冲突,要有心理和实力的双重准备。

三要认清全球治理体系大变局,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治理变革,大变局下全球治理体系的推动力量、理念架构、合作模式都有变革迹象和震荡因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需要新的力量注入、新的理念引导、新的模式创新。世界那么大、问题这么多,全球治理不是几个国家就可以完成好的,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中国既要维护现有国际秩序,同时也要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力量,引领大变局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进。

基金项目: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ZDA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a 数据来自世界银行: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 data/download/GDP.pdf,访问日期:2022年1月1日。

b《〈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商务部官网,来源:http://www.mofcom. gov.cn/article/syxwfb/202112/20211203233822. shtml,访问日期:2022年1月10日。

c《新开发银行永久总部大楼在沪完成交接》,中国新闻网,来源: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1/09-28/9575947.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5日。

d 郑永年:《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第203页。

e 何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第21—29页、第94页。

f《以“四个全面”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网,来源: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708/c148980-32152171.html,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5日。

g 任理轩:《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载《人民日报》,2015年6月25日,第7版。

h《习近平: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新华网,来源: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8-07/13/c_1123123961.htm,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3日

i郑永年:《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第203页。

j 何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第21—29页、第94页。

k《习近平: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中国政府网,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21-11/29/content_5654821.htm,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4日。

l John Williamson,“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in John Williamson,ed .,Latin American Readjustment:How Much has Happene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9,p .7.

m Joshua Cooper Ramo,“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2004.

n 左宪民:《“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解析》,载《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第49—52页。

o《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来源: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5/content_5588869.htm,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0日。

p 余潇枫、章雅荻:《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7期,第49—76页、第156—157页。

q《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一览》,中国一带一路网,来源: https://www.yidaiyilu.gov.cn/ xwzx/roll/77298.htm,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0日。

r《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华网,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21-06/01/c_1127517461.htm,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0日。

s 龙小农:《金砖国家重构全球传播秩序:历史依据与现实路径》,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41期,第73—79页、第85页。

t《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华网。(截稿:2022年3月责编:荆江)

作者简介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

靳旭鹏,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试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型政党制度建设
大变局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运营战略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尘埃未定的大变局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