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方法研究

2022-05-22 11:43杨悦艺杨德兴
文教资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思政课程心理健康

杨悦艺 杨德兴

摘 要:在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不足出发,提出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程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 结合路径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以及生活态度和理念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承受来自家庭、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1]上述的这些压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思想品格、心理健康上出现问题,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新时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需要在形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与学生的沟通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可以朝着人性化、科学化的工作方向转变,多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对学校工作的开展、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述

(1)思政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从目的上看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正面的价值观念。从内容上看,思政教育包含道德法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从功能上看,思政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各高校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是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和讲解来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思政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书本上的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输送思政相关的知识。思政教育知识主要的内容包括职业方面的道德、法律知识,其他相关的政治、经济内容等。针对高校学生展开的思政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和就业的过程中,可以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未来人生发展的一些合理想法;在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中,逐渐形成积极性的人生观、价值观。[2]

(2)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存在争议。目前主要的观点共有四种,分别是活动论、过程论、系统论和功能论。[3]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是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的,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能够实现文化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快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大众以及研究者对于社会变化的认识,都是将社会的发展变化看作呈现指数级变化的过程。当前阶段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现阶段信息传播的速度、效率都有着快速的增长。在此过程中,信息的快速传播在给社会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风险。获取信息的过程呈现出多元化、快捷性、混杂性的特点。高校学生在接受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其原有的思想观念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其价值观念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大学阶段的学生在社会情感、意识变化方面是非常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在接受互联网传播的信息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当前阶段,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了少部分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在团体意识、责任意识上有待强化,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并不重视,而是更倾向于追求物质享受。[4-5]还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还可能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正确认識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断进行积极的研究,将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帮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得到积极的引导。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学习如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推行思政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不足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学工作的压力较大,部分学校并未给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工作人员,导致教师和辅导员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高校通常情况下会为多个班级甚至多个专业配备同一名辅导员。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压力大大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除了处理各项管理事务之外,还要负责监督学生日常的起居和考勤情况,近年来依照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又增加了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工作内容。在长期的较大工作压力之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难免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出现疏漏,降低了教育工作的效率。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到的新鲜事物,都与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差异不断被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些背景都给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6]教师经常会在工作中遇到新的挑战,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优势。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师或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足,在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欠缺足够的工作能力,并未系统地学习过大学生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的疏导工作中缺少专业的方法,这就会导致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还有教育内容上,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平等,教育手段上容易混淆学生的思政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等问题。[7]

四、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举措

(一)推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的结合

(1)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价值观引导意识。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课下的交流互动中,都要注重引导。在加强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形式上,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模式等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纳正能量。

(2)发展交叉课题的研究。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科范畴和文化背景上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学科。推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的结合,教师和辅导员应从两个学科的目的、原则、理论渊源上展开研究,让两个学科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达成目标上的一致性。

(二)推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上的结合

(1)建立“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帮教体系。学校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能不同,内部层次变化明显。为了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结合,学校教师和辅导员要从主动性、双向性、动态性方面,对自身的能力提出要求。主动性指的就是高校教育人员应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主动发现学生已经出现或是出现征兆的心理问题,在提前明确问题的情况下,有利于及时调整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技巧,积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双向性指的是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双向性的互动体验。提升心理疏导中的互动,其实也就是增加心理疏导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真实的心理感受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调动学生在接受心理疏导中的主动性。动态性指的是要将心理疏导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心理疏导工作的目的、方法、技巧、策略都将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针对实际状况应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工作效率。而家长方面要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多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因为大学生离家时间较长,部分家长疏于与孩子的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帮教体系的帮助下,家长能及时与孩子和教师沟通,引导学生解决心理层面、思想层面、价值观层面、道德层面的问题。

(2)应用“个别教育法”“疏导教育法”等。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應用疏导教育法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构建教育引导模式、心理咨询模式、冲突缓解模式等不同的模式。教育引导模式是指帮助大学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将关注的重点从发扬自己的个性、独立性,转移到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目标的确立上来。当代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身价值,才能将自身的发展放到社会整体的发展变化中来,用自己独立的眼光来分辨社会发展变化的方向,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心理咨询模式则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来自家庭、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学生片面看待遇到的问题,长期以往会形成心理冲突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心理冲突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工作的方法上与心理学教学区别开来,主要面向学生来宣传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疏导活动,并协助学生找到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或者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8-9]

(3)收集“思政—心理”信息。高校教师和辅导员针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收集思政和心理健康信息,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一般会在网络平台抒发自己的情绪,辅导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当面会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面谈的沟通方式必须在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之后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否则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填写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问卷,对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后的状态进行整体化的评估。可以建立“思政—心理”状态档案,档案中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人际关系、学习态度、成长困惑、长短期目标、职业规划、健康状况、心理疏导和谈话的记录等。通过现代的档案管理方法,将档案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中,这样有利于快速查询、调出学生的“思政—心理”信息。对学生的“思政—心理”档案信息必须加强管理,提升工作中的隐私保护意识。

(三)推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上的结合

(1)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了完成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目标,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学科优势,面向社会接纳更多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资源,可以与其他的社会机构展开亲密的合作,例如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进行合作,在不同区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10]为了提升建设实践基地的工作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 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具有特色。实践基地应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状况,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出发,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② 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具有多样性。具体工作的开展也不能流于程式化,应体现出独特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建设兼具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实践基地。

(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古诗云“润物细无声”,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较长,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对学生的思政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情况无形中产生影响。学校可以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并配备完善的后勤设施,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校园活动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11]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站、图书馆等,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可以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创业比赛、表演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不忘发挥专业技能,培养实践精神。可以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文化,让学生以社团为单位,接受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心理

素质。

心理疏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方式,疏导原则也是两种教育工作结合的重要原则。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疏导室,招聘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疏导人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以及团体心理咨询,并在疏导的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个体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以个体的形式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理解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个体咨询的形式以一对一为主。大学生通常会在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遇到难题,从而出现较大的心理困扰。个体咨询的局限性在于需要来访者主动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前去寻求心理帮助,这时心理咨询人员往往处于被动地位。[12]所以高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平时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平等的姿态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鼓励,摆脱简单说教。这样在日常化的沟通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理上的引导,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团体咨询是一种以团体形式为主的心理咨询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受访者将从独立的个体转变为群体中的一分子,在团体情境中接受心理帮助和指导。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找到与其相似的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这样既可以减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量,也可以让学生在团体的沟通氛围中产生归属感,消除学生的不安和抵触心理。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有利于提升心理疏导的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结合以上的分析内容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对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认清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时代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疏导原则开始,推进两项教育工作内容、手段和载体的融合,既可以在教育中引入交叉课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又可以为学生建立思政与心理健康档案,开拓学校的教师和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在疏导教育、多元化教育下,学生对思政和心理健康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新技术支持下通过网络渠道发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真正达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苗祥波. 融入思政课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21(10):87-89.

[2] 唐夢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6):90-91.

[3] 李文波,王丽娟,刘莹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大众文艺,2021(21):138-139.

[4] 王余娟,柳长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2021(18):28-30.

[5] 孙霞.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优势分析与有益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21(6):110-111.

[6] 梁秀娟,田井秀.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 公关世界,2021(22):42-43.

[7] 彭海林,舒婷.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0):133-134.

[8] 李慧静,巴文娟.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模式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1(38):138-139.

[9] 孙耀胜,瞿弋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路径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1(3):75-77.

[10] 马凯. 思政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 南北桥,2021(2):20-21.

[11] 崔映斌,杨容. 突发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协同教育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9-31.

[12] 陈华. 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9-113.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立项重点课题“农业高职院校二级院系学生工作规范与评价体系研究”(JSNZJ20160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思政课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