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
有研究指出,临床护理带教的意义在于,指导新入职护士将学校内所学的护理性知识全面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是提高其护理专业水平的首要环节,也是保证患者就诊安全和提高舒适度的关键所在,为建立科室护理队伍奠定良好基础[1-2]。历年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针对新入职护士教学设计,多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中结合教学大纲讲解专业知识作主要教学手段,岗前带教培训中一味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护士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临床锻炼其操作技能、护患沟通、专业技能及应急能力,间接性降低护士综合技能水平[3-4]。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患者在临床护理质量要求方面也在不断提高,常规科室护理无法满足患者干预需求,且易激化护患矛盾问题,并造成纠纷。与此同时,呼吸科疾病错综复杂,且病症严重、发展速度快,对临床医护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带教医师教学质量,强化新入职护士专业水平,是临床带教中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5]。目前,随着教育事业在临床护理学科中的大力发展,针对临床护理常见带教问题,有专家指出带教护师需摒除常规教学观点,可灵活应用现下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来优化其教学方案,视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专业素质水平有积极影响[6]。其中,“目标指导”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护士带教中,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前提下,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带教护师事先制定好针对性教学内容及定好学习目标,护士在护师引导下从实践操作中验证理论,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又能利用实践来加深难点理解,后配合反思评价,不仅能强化护师带教效果,还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7-8]。综合上述,本次研究针对2017年4月—2020年6月于本院呼吸科就职的新入职护士中抽出80名,分析“目标指导”带教模式在临床护士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将2017年4月—2020年6月于本院呼吸科就职的新入职护士中随机抽选出80名,将其以带教方法差异性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其中,对照组男生3名,女生37名;年龄为21~24岁,平均年龄为(22.14±0.23)岁;学历:大专33名,本科7名。对照组男生5名,女生35名;年龄为20~24岁,平均年龄为(22.75±0.48)岁;学历:大专35名,本科5名。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模式,步骤如下:
新入职护士入院第1天,先由带教护师引导下熟悉院内及科室环境,并讲解科室规范要求、工作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之后由带教老师来结合大纲来逐步讲解理论知识,护士课后自行巩固,包括基础护理常识、呼吸科室内容相关知识点等。临床操作指导课程中,由带教护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护士则自行记录操作要点和步骤。此外,带教护师制定好护士早晚值班表,护士值班期间有问题可及时咨询带教护师,课后自行分析及总结护理重难点。培训结束后,由带教护师统一出卷来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知识能力。
观察组选择“目标指导”带教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2.1 制定教学目标
(1)制定科室目标:设定新入职护士带教的总目标:①以培养护士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为带教基准,指导护士面对患者能时刻保持良好态度,且工作中的护理行为呈现出专业水准。②指导护士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活跃其思维模式,便于在持续工作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和扩宽知识领域,具备问题单独处理的能力。基于达到上述带教总目标前提下,带教护师需结合各科室护理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案设计,保证带教方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制定周目标:以新入职护士实习大纲为基础,带教护师需针对科室专科特点、技术操作重点、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来进行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也是从浅至深进行调整,循环渐进地推动每一周的带教方案。如:针对护士入科教育周计划制定,第1周则是指导护士自行熟悉环境科室环境,包括病房布局、物品放置情况、常用药品、物品使用现状,同时讲解科内基础护理措施。护士有大致了解后,第2周即可开始讲解专科相关护理的理论、操作内容,同时强化护士整体护理能力培养,包括患者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护理程序运用、安全管理等,之后带领见习护士一同巡查病房,并引导其自主分析患者病情来制定护理计划,培养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带教老师在制定科室教学计划后,需上报护理部门管理人员做好审核并做好记录,教案无误后即可根据计划目标来严格执行每一环节,达到预期带教学目标。此外,每周末尾需进行1次周计划总结,带教护师先让护士自评,后由护师进行综合点评,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指出,并进行纠正,下周注意不可再犯,对强化带教护士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
(3)带教护师管理:本次研究所选带教护师,工作经验均满5年以上,且临床操作技能已被护士长、科室医师所认可,均确认其具备带教资格及能力。带教护师严格根据周计划逐步完成相应教学环节,直至达到教学总目标。此外,带教护师需每月开展一次会议,阐述本月教学成果后,总结出教学问题,一并在会议上讨论得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对年度考核结果低于最低标准的带教护师,医院将取消教学资格,以此强化带教护师带教责任性。
1.2.2 目标教学法实施环节
本次研究以呼吸科为例,分析目标教学模式在此科室带教中的应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适应期(第1周):该阶段教学目的主要为带教护师指导见习护士掌握病区环境以及我科室的相关制度、工作职责与流程,并告知其物品消毒规范流程,并在带教护师协助下,完成雾化吸入、氧气吸入等基础规范操作。
(2)学习实践期(第2~3周):第2周,教学重点为指导护士掌握呼吸科常见病症及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常见病,并指导护士明确痰液标本采集(痰培养、痰找脱落细胞、抗酸杆菌)、送检等相关流程,强调流程规范的重要性,防止患者检测标本出现错误现象。此外,带教护师指导护士掌握人工辅助排痰方法,如拍背法、患者正确咳嗽、咳痰评估等,并告知具体胸腔闭式引流瓶更换步骤。第3周教学重点指导护士掌握呼吸科严重疾病护理方法,如血胸、气胸、呼吸衰竭、呼吸道感染、重症哮喘等,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以及呼吸科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3)评价期(第4周):该阶段用来评价前三周带教护师带教情况、护士学习效果,由护士长及科室主管医生来参与评估。与此同时,还综合护士日常表现、专科护理知识、组织管理能力、技术操作等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并及时解决其科室内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提高护士整体护理水平。
参照《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者为带教护师,表格项目含:评判性思维、临床处置、护理沟通、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由带教护师进行评分,分值在0~100分内,分值与护士能力水平呈正相关,越高表明护士临床核心能力掌握程度越高。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两组见习护士对带教护师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项目含教学形式、教学技能、课堂氛围、师生交流、职业行为规范性及学习效率等,分值范围在0~100分间,超过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90分表示基本满意,低于90分表示不满意,教学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以情景模拟、笔试形式,对护士科室基础操作能力进行测评,由带教护师、护士长一同进行打分,考核项目含心肺复苏、静脉留置针、注射泵、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使用,分值范围在0~100分间,分值与护士操作水平呈正相关,分值越高表明护士操作越规范,水平越高。
本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项常用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优,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n=40,分,)
表1 比较两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n=40,分,)
观察组各项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观察组护士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5.00%>72.50%),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χ2=7.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护士教学满意度[例(%)]
护士新入职时,医院为培养其形成临床思维能力,都需针对护士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进行一系列岗前培训,帮助其成功适应临床护理人员角色,达到护理人员工作标准,满足临床干预需求[9-10]。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各地区因经济发展影响,医疗卫生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加之临床带教问题明显,除去护士培训时间短、缺乏统一培训模式、考核体系等客观因素,见习生学历、知识理解能力差及接受能力低等主观因素,都会影响整体带教效果。此外,往年常用临床护士带教模式,均是由护士长一同管理,科室带教老师课前结合实习大纲来制定教学内容,且教学方法单一,多是以统一讲解理论知识,护理操作也是以护师示范为主,护士利于一旁自行记录,讲解过于笼统、示范过于片面,都会影响护士见习质量。加之护师为强化护士记忆,内容反复强调,课堂氛围也因护师多次重复同一观点及一味灌输理论而过度沉闷,降低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利于其反应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7,11]。因此,针对新入职的护士见习生,如何解决其临床带教问题,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是现今临床医学尚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针对临床护士带教问题,也有研究提出了新观点。目标指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知识盲目灌输,教师通过提前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学生所需掌握知识点前提下规划好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然后在教学中根据目标来制定各阶段学习内容[12-13]。此类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循环渐进地引导学生带着目标开展学习,避免学习盲目,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案,最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呼吸科新入职护士,主张“目标”教学方法应用到临床带教工作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整体带教效果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对应值,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呼吸科就诊患者病症以老年阶段和病情危重群体为主,护理工作量大,节奏快。而目标指导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士带教中,各科室带教护师都会详细制定科室目标及周计划,确定好每日教学内容,并严格遵循带教计划完成带教,不仅能规范带教护师教学流程,还便于新入职护士面对各阶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惑,不仅能锻炼其问题分析能力,还便于活跃护士思维,在临床护理中融入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巩固其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提高护士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其临床思维独立性有积极影响,加快护士岗位适应进程[14-15]。如表2所示,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包括评判性思维、临床处置、护理沟通等多项评分,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为促进其今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表2 比较两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n=40,分,)
表2 比较两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n=40,分,)
目标指导教学模式中,带教护师始终坚持入职护士为教学中心点,明确护士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指导护士明确带教总目标及阶段性计划来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护士学习针对性,还能调动其见习主动性,同时为增进自身护理专业技能而主动加强学习,保证每一环节教学步骤落实到位,并随着带教课程的推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水平[16-17]。与此同时,带教护师还重视护士新入职时对陌生环境、岗位职责的情绪波动,通过引导其熟悉环境、主动沟通来消除护士陌生感,在带教过程中引导护士积极提出问题并及时解惑,并多次实践中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及时反馈其见习成果,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帮助护士形成职业观的同时提高其教学满意度[18-19]。如表1、表3结果所示,观察组护士操作水平及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护师教学质量及护士临床操作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目标指导”带教模式应用于呼吸科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中,护士护理核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对带教护师所用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为今后临床带教工作做了良好示范,帮助护士快速适应新岗位工作,带教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