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韦国忠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眼镜”已经成为丹阳一张响亮的名片。从丹阳辐射全国,再到全球市场,丹阳眼镜产业以其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崭新姿态,傲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眼镜专业市场行列。
随着丹阳眼镜小镇的建设运行,丹阳的配镜游日趋繁荣。盛名之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眼镜产业的集群优势等,使得丹阳眼镜城的眼镜零配业务如火如荼;但另一方面,在配镜市场繁荣的背后,众多的眼镜零售门店在店面规模、验光配镜设备、验光师水准等多个环节,按照医学验光、科学配镜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低标准验光、低水平配镜的现象时有发生。
提档升级,提高眼镜验配水平,是众多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事关丹阳眼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就丹阳眼镜产业现状,尤其是验光配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丹阳眼镜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萌芽、成长、壮大,现已形成集设计、生产、销售+专业市场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丹阳最负盛名的特色产业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开发区车站、双庙两个村,利用紧邻丹阳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分别建立了“华阳眼镜市场”和“云阳眼镜市场”两个专业市场,形成了最初的丹阳眼镜交易市场。到上世纪末,经过不断地改造扩建,华阳、云阳两个市场由各自独立到连成一体,占地32000平方米,门店300多家,摊位300多个,600多家经营户经营着镜架、镜片、成镜、零配件等近千个品种,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眼镜交易批发市场之一。
进入2000年以后,市场交易日益繁荣,但陈旧落后的专业市场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2010年,由丹阳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建设新的丹阳国际眼镜城,经过近4年半的努力,于2014年5月1日开业。
据统计,2020年,丹阳眼镜城全年旅游、商务客源达130多万人次,市场年交易额超60亿元。近年来,丹阳眼镜城先后获得“全国百强市场”“江苏旅游十大新地标”“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市场”“江苏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等多项殊荣,丹阳眼镜产业进入发展升级阶段。
早期的眼镜市场主要从事眼镜类产品的批发交易业务,随着市场交易量的增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眼镜市场逐步开展零售配镜业务。到2010年以后,当时的华阳和云阳眼镜市场的零售配镜业务不断发展,节假日配镜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从最初的眼镜专业批发市场,到逐渐形成批零兼营的市场,可以说眼镜零售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丹阳的配镜旅游,每年清明、五一、国庆假期来丹阳配眼镜成为周边地区消费者的“新常态”。
与批发有着显著区别的是,眼镜零售对门店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验光师,专业的验光、加工设备、装备间等,(早期)从事零售配镜业务的门店还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从专业的硬件设备,到专业的软件(技术人才)配备,可以说,丹阳眼镜零配产业是在市场的驱动下,一边实践一边完善的,有时甚至是滞后的。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目前眼镜城零配商铺的基本情况,笔者对丹阳眼镜城商户数、经营面积、专业技能、学历、年龄等数据进行了统计,详见下表。
表1 丹阳眼镜城商户统计表
表2 丹阳眼镜城商铺经营面积统计表
表3 丹阳眼镜城零配商铺经营类别面积统计表
表4 丹阳眼镜城零配商铺验光人员专业技术资质统计表
表5 丹阳眼镜城零配商铺验光人员学历统计表
表6 丹阳眼镜城零配商铺验光人员年龄结构统计表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目前丹阳眼镜城零配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验光配镜标准的推广普及还有待加强。部分门店未将验光配镜标准在店堂内公示,各家门店各行其是。在接待消费者时,为了加快验光速度,往往采取短平快的验光流程,快速出具验光单后给顾客下单。对前期的眼底检查、常见的眼科症状往往不予重视或未加关注。
二是经营者普遍缺乏专业水准。作为半医半商的眼镜产业,尤其是零售环节,需具备一定的眼视光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但从目前丹阳眼镜城的经营户情况来看,虽数量众多,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多数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
三是专业验光员配备不足。调研发现,规模较大的门店大多配备了多名专业验光员、验光技师,不少零配店没有配备专业的验光员,或未取得专业资质。从统计数据来看,近9成人员为中级或高级验光员,具有技师资质的不到10%,具有眼科专业知识的验光技师更是屈指可数。这些验光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具有本科学历的为10%,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占42%。
四是空间硬件设施不足。主要体现在门店面积小,设备未及时更新。如因为门店面积太小,无法设立单独的验光室,或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有的验光设备因长期使用,未经专业部门调校,或已需更新的设备仍在使用。
要从根本上提高目前眼镜城验光配镜的水平,首先需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验光师队伍入手。建议对眼镜市场现有的验光配镜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对其学历、资质、从业年限、经验值进行专业评定,具体可与中北学院、眼视光医院等院校联合举办视光专业培训班,实行考级考核,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对考核合格者发放专业技术证书。
对现有从业人员以及其他参训人员,政府和主管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参加培训;对考核合格、优秀,取得证书,或参加省级、国家级验光大赛的优胜者给予重奖;市政府可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视光专业本科生留在丹阳,到眼镜生产企业、眼镜城、眼镜贸易公司、眼镜创意企业、眼镜电商企业等企业就业,推动丹阳眼镜产业发展。
可委托专家对现有验配标准进行修订,由眼镜城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要求所有眼镜门店规范执行,让消费者可以参照流程,接受规范的标准服务。
通过制定标准对门店进行评星,让消费者投票,实现优胜劣汰,同时,鼓励门店公示其专业资质和专业水准,大力扶持优质店铺。
让更多的从业者会卖眼镜,让更多的消费者会买眼镜;让眼镜适应眼睛,而不是让眼睛适应眼镜。通过组织专门人员走进校园、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村居,科普眼健康知识,实现“人人关爱眼睛,人人保护眼睛,人人会选眼镜”。
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丹阳不仅盛产眼镜,而且眼镜性价比更高,验光配镜更加专业,从而推动和促进丹阳眼镜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由丹阳制造走向丹阳智造。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贸易企业,每一副眼镜最终都要配戴在消费者的脸上,让消费者都能体验到更舒适、更清晰、更贴切的服务。把验光配镜水准的技术优势,转化成丹阳眼镜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全面促进丹阳眼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信丹阳眼镜产业的未来将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