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校共育 优化特色发展路径

2022-05-20 08:56陈康泓
辽宁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育亲子育人

张 方,陈康泓

(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小学)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学校应积极担负主体责任,主动作为。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形成“双减”政策下的特色化实践,以期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

一、理念先行,达成协同育人共识

形成更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有质量的学习是“双减”政策的根本追求。我校的“乐行”教育理念实现师生乐中行、乐于行,促进学生“认识自我、经历成长”,使其收获体验式的快乐,这与“双减”政策不谋而合。我校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努力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和水平,使孩子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进而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在“乐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乐尚少年”德育框架体系。从理论上看,“乐行”教育理念是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从实践上看,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我校将特色课程与“双减”要求紧密对接。一方面,特色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优质的教育内容,在“减负增质”中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能,减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另一方面,“双减”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平台,推动了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梳理并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乐尚少年”德育框架体系(见图1)。

图1 “乐尚少年”德育框架体系

“乐尚少年”的培养从阶梯式的四个层面逐步落实。第一个层面是“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多元评价”“社区联合”,按照实施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师培养、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个性化评价以及社区资源等内容进行设计。第二个层面的“五项课程”则是实施的内容,以国家课程为主渠道,借助蕴含德育价值的主题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和环境课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个层面的“家校社”三方联动是实施的途径,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引导,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三者之间信息、资源、能量相互流动和接力,实现合力。第四个层面是实现“培养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尊重、追求卓越的小学生”的目标。

二、优化路径,实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担忧随之而来,“减负”了,质量怎么保证?学生闲暇时间多了,如何有效管理?基于此,“双减”下“家校社”要协同发力,做好学生成长的“减”法,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考虑到这些因素,我校在作业设计、课程设置和课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数字化赋能,优化作业设计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落实“双减”的关键。我校基于近十年的作业管理经验,依托“C30”教育信息平台,提高作业公示效率,把好作业准入关,守好作业总量控制线。教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素质发展作业、个性化的自主弹性作业和项目化的综合实践作业。例如,市级骨干教师王晓阳,从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童诗入手,引领学生借助绘本学习写诗,将学生作品积累成“儿童诗+童话集”、古诗文集、散文集等,还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的原创故事,学生的语文校本作业特色鲜明,成为师生争相传阅的宝贝,更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学校强化作业完成过程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作业科学设计、精准实施、个性反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教师在分析作业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知识储备等情况,为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帮助。

(二)空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双减”的根本。疫情期间,我校借助国家、地方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受师生及家长的喜爱。学校鼓励骨干教师结合教学的重难点制作名师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助手”;征集学生日常学习的难点、易错点,制作答疑微课,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智慧教学云平台的搭建也为课堂教学助力,学校积极探索大数据下的因材施教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让学习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三)多方发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

我校多方发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一是借助区域团体、社区等优质资源开发建设课程,构建校外、课外教师共同体,形成立体多元化的服务。如有效利用区科协提供的公益课程——天文课,高倍天文望远镜带领孩子们领略奇妙的天文世界。二是发挥校外教师资源的作用,为科技、体育、艺术特色课程的发展精准匹配指导教师。例如,学校每学期都要外聘30多位在国家、省、市有专业影响力的教师任教特色课程,学校的科技发明项目中已经有多名学生带着专利走向国际展台。

(四)特色活动,实现家校共育

在课程设计上,我校依托“乐尚少年”德育框架体系,将课程育人和协同育人深度融合,真正打破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壁垒,引导家长从学校的旁观者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

在时间管理上,我校引导家长做好亲子陪伴的“加法”,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手工、亲子劳动、亲子分享等活动,把教育的主阵地从课堂延展到家庭教育中。学校将家校共育深耕细作,针对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等情况,利用社会资源,从课堂教学、研学活动中牵动家庭教育的实践。学校在德育整体框架下,确立了各年级特色共育主题活动,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年级的主题活动及特色评价,见下页表1。

表1 特色共育主题活动

三、协同创新,赋能“双减”下的教育合力

家长如何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关键所在。我校每年都会向家长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座谈、电话交流等活动,了解双方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了解信息—分析原因—确定策略—随时反思—优化策略”的工作思路,提炼出相对应的育人措施,确保“双减”效果最大化。

(一)建立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

我校建立家长学校,成立专家指导库和教师指导团,通过家长会、家长访谈日等活动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课程,减轻家长面对“双减”产生的盲目、焦虑心理。

1.专家讲座,提升家长的思想意识

我校邀请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科学与学习”课题组专家张旭玲到校作题为“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及好习惯的养成”的讲座;邀请大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指导专项组组长王彬作题为“做有方法家长”的讲座;根据家长的需求,安排不同年级的家长参与国家、省、市、区组织的专家讲座。

2.精准指导,把握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校长在新学期家长会上开展讲座“卓越发展·绽放自己——我们都是一家人”,引导家长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多一份关注;学校设计出学生的“学业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量表”和“学生综合能力反馈表”,通过大数据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综合情况。家长通过学校的设计表发现孩子潜在的优势、学习潜能等,教师与家长共同为孩子量身设计改进方案,帮助每个家长了解孩子,帮助每个孩子了解自己,此举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3.研究重点,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

我校将小学生中令教师和家长棘手的心理焦虑、逆反心理,后进生转化教育、劳动教育、独生子女骄横等问题作为家长学校研究和实施的重点,使家庭教育深入学生实际,更有的放矢,体现教育的整体性。2020年,我校被评为“大连市家庭教育示范校”,我们开展了相关活动,借此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提升其对“双减”政策的正确认识,有效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二)借助数字化平台,初显亲子互动式家庭教育特色

随着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很多家长都能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陪伴的方式比较单一,陪伴的内容孩子不感兴趣,导致陪伴质量不高。而德育活动在家庭中开展时多是采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如何帮助家长处理好亲子关系?我校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为家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进入3.0时代以及“互联网+教育”的实施,为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提供了手段和资源。2020年,我校被评为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第二批示范学校。数字化平台拓宽了亲子活动内容,平台每周设计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内容,充分考虑到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家庭在居家时也能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教育活动,打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展了清明节、劳动节等节日系列活动,如在清明节主题活动中分年级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通过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学习历史、传承文化、缅怀前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尤其是疫情期间,学校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信息化手段起到了坚实的桥梁作用,网上提供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更具专业性也更有效果。家长在陪伴孩子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活动的快乐与温馨,发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这些都会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提高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校在开展“学生联合记者站”活动时,将德育活动进行整合,保留过程性资料,将零散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让家长随时可以查到某一期亲子实践的内容,家长也可以将活动延续进行,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学校和家庭在彼此促进的基础上,共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通过活动,我们看到家长们认真记录,在学习群中留下学习感悟,这种认真的态度映射的是一个个爱学习的家长正在培养会学习的孩子。在实践层面,家长接受小记者的采访,录制视频,上交到学习群中,再由辅导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丰富的线下活动圆了孩子们的小记者梦。

(四)开展家校共建活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

我校的家长座谈会吸纳了许多热心、真诚的家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课堂教学贡献力量。我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利用家长资源开设特色校本课程、百家讲座等,既为孩子们拓展了知识,更让家长们了解孩子。

2.实施“家庭育人工程”,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我校实施“家庭育人工程”,组织家长培训,带领家长学习《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家长理解和熟悉其中的内容及要求,引导他们增强新形势下对子女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他们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并积极配合学校,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3.设立家长护学岗,为孩子保驾护航

家长志愿者团队是由学校倡导、家长自愿参加的志愿服务队伍,自主参与学生上下学以及校内各项活动的纪律维护工作。家长志愿者在学习和行动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质量因此得到改善、提升,家长在育人中也在育自己、育孩子、育家庭。

我校以“乐行”教育理念为核心,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在家庭教育方面探索了适合“双减”的特色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力量,进一步探索“双减”深入实施的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让“乐行”教育理念真正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共育亲子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他们用“五招”育人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