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2-05-19 12:59:55玉引娇
教育界·A 2022年5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学生的朗读还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本文列举了当前小学生语文朗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堂朗读教学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等方面,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朗读水平

作者简介:玉引娇(197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村小学,一级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学生应该“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因地域、口音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朗读情况不太理想,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发音不标准、停顿不对、唱读、卡顿、语调无变化、读不出文本蕴含的情感等。根据笔者所处地区小学生朗读的真实情况,本文从导致学生朗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小学生朗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

首先是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当前,学校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科任教师的各种评优评先甚至职称申报。而朗读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较小,朗读教学的成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辛勤耕耘才能收获明显的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削弱了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更愿意花大力气指导学生做对提高考试成绩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书面练习,而对学生的朗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朗读的教学往往不够深入。比如,有的教师平时讲授新课时进度很快,对课堂的朗读教学不够重视,并不重视学生的朗读是否有感情,总是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做各种书面练习。这是导致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足

其次是学生对于朗读课文的兴趣不大,朗读时不够认真。笔者曾经调查过本班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学生们对于朗读的兴趣不大,他们不能自觉、主动地朗读课文,每天花在朗读课文上的时间很少,有的只是偶尔朗读甚至不读。学生们为什么不热爱朗读呢?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没有学会欣赏朗读的美好,在他们眼里朗读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学生不热爱朗读的另一个原因是识字量不多,朗读有困难,有畏难的心理,因此不敢大声朗读课文。而家长们对孩子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朗读情况关注不够,没有太高的要求,也很少督促孩子认真朗读课文。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不足,且不够重视。

(三)教师的朗读水平有限

最后是有些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不够高,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关于朗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由此可见,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朗读基本功,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一些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升,主要问题为后鼻音和翘舌音发音不到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平时练习较少,并受到了方言的不良影响。

二、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主要策略

学生的朗读水平低,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他们积累丰富的词汇,也不利于他们感受和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据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充分重视朗读教学指导

教师要充分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教学指导。课堂教学是落实语文新课标朗读要求的主阵地,教师是提高學生朗读水平的第一责任人。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职责,真正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把认真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教学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课堂教学中切切实实地从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些课文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能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教师要落实教材中的要求,积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练习。以《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的教学为例,笔者谈谈具体的朗读教学。《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创作的。这首词以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将士们前往山海关的情景,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并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教学时,笔者首先检查学生对本首词中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读音不准确时要及时纠正。课堂上有的学生读错“畔”的发音,笔者结合拼音,强调“畔”是送气音,然后让学生拼读,之后再点名让学生认读。纠正完学生的发音之后,笔者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笔者先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再指定学生展示课文朗读,接着再让全班学生齐读。让学生在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练习,直到将课文读熟为止。最后,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笔者先给学生进行示范,一字一句地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作。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最终学生学会了用舒缓、低沉的语调读出词人深沉而伤感的思乡之情。朗读教学中,笔者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速、语气和语调读出课文蕴含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加强朗读教学指导,教师还可以开展朗读专项训练活动,即从不同课文挑选一些语段对学生进行专项朗读强化训练。语段可以是包含朗读停顿的长句,也可以是包含强烈语气的疑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还可以是活泼欢快、激昂澎湃、悲痛愤怒等具有不同感情基调的句子。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展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进行朗读专项训练时,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相关语段蕴含的感情,讲解朗读技巧,然后通过示范朗读或者播放朗读视频课件,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专项训练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课文《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童年快乐时光的思想感情。”

师:“回答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中这段话的朗读视频。”

师:“这段话描写了作者摇桂花的情景,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她非常快乐。”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们自由练习过后,教师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随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都很认真。小明同学的朗读很注意重音,他重读‘乐字,突出了作者快乐的心情。小亮同学朗读‘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一句话的时候语气比较舒缓,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小作者正在摇桂花、桂花纷纷落下来的迷人情景。”

师:“同学们,朗读课文时,声调要有轻重、高低、快慢的变化,才能读出文章蕴含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伴随着背景音乐,师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

以上的朗读指导教学使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朗读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热爱朗读并自觉朗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举措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开展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在朗读比赛过程中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当的、突出优点的点评,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对朗读充满信心,朗读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过两次朗读比赛。第一次是主题为“快乐朗读”的诗歌诵读比赛,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学生们铆足了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准备,在比赛中赛出了自己的朗读风采。颁奖的时候,尽管奖品只有一张奖状和一本作业本,但是获奖学生满心欢喜,充分感受到了朗读的快乐。第二次比赛是词作《长相思·山一程》的朗读比赛。教学《长相思·山一程》时,笔者发现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时兴趣盎然。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趁热打铁组织了课文朗读比赛,让学生们朗读《长相思·山一程》,并将朗读过程拍成视频上传朗读群,规定参加朗讀活动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奖品奖状。这项举措使原本不敢参加比赛的学生慢慢地鼓起勇气,参与比赛。为了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笔者让学生写下获奖感言。从获奖感言中,笔者可以感觉到学生从紧张、害怕到勇敢、自信、快乐的心理变化。由此可见,学生在朗读比赛中体会到了朗读的快乐,朗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朗读群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坚持朗读课文。去年笔者建立了班级朗读群,由家委会协助教师一起督促、检查和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经常发送朗读音频和视频到群里。笔者每个月都变着花样制作精美的电子奖状颁发给学生,有时候是分等次的一、二、三等奖,有时候是不分等次的“朗读小达人”“朗读之星”等奖项。这些新颖别致的奖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朗读作品培养朗读兴趣。电视节目《朗读者》以及83位南京中学生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经典朗读《和平宣言》等视频都是优秀的学习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网络上优秀的朗读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真欣赏,感受朗读的艺术美,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

此外,教师还需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识字量,为他们的朗读之路清除障碍。识字是朗读的基础,学困生的识字量一般比较少,这严重制约了他们朗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识字量,进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帮助他们树立朗读自信。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

教师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要想使朗读教学得心应手,教师自己就必须有较高的朗读水平。笔者曾经看到过一篇有关朗读的文章,文章内容是当地某节语文公开课上,几十个学生竟没有一人能做到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漏字、添字、白字的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作者分析其原因,认为是教师自身有限的朗读水平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朗读认识和能力的提高,导致日常的朗读教学缺乏内驱动力。为了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当地的做法是:一是请配音演员来给教师、学生和家长现场展示什么是高水准的朗读,让他们有所触动;二是请来声乐教师教大家正确的发声方法;三是找来名家的朗读录音仔细揣摩、反复练习。文中还举例说明,朗读将小王教师带到了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他越来越喜欢读故事给学生们听,此后在课堂上反复指导学生们练习课文朗读。随着学生们的朗读水平逐渐提升,朗读成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教师要想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要想更好地带动学生爱上朗读,教师就必须先爱上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朗读教学任重道远,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上述三方面的对策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如国.有关朗读的遐想[J].小学语文教师,2014(02):34-35.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