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芳 李玉菊 庄雨锦 陈静波
摘 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化进程逐步深化,但在实务中公司治理结构未能与金融化相适应,导致市场价值波动较大,加大了社会金融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本文从金融资产的分类、配置现状、配置效果等方面对学术界关于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希望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资产配置;文献梳理;研究现状分析;企业绩效;实体企业
本文索引:赵珩芳,李玉菊,庄雨锦,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0):-094.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5(b)--03
近年来,实体企业纷纷脱离实体经济的投资、生产、流通,转向虚拟经济的投资,以实现盈利。正如张成思和张步昙(2016)指出,基于金融渠道的利润积累逐渐成为企业盈利的主导模式。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影响的研究日渐丰富,指导着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合理决策。
了解企业的金融资产研究状况对企业进行合理决策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了金融资产配置的定义、分析了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效果、配置状况。
1 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赵志君(2000)将金融资产界定为对未来收益索取权的凭证。2017年,财政部重修的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将金融资产界定为排除交付和收到金融资产以外的合同权利义务。
在最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规定企业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为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二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学者在研究中通常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分类金融资产。根据国泰安金融数据库的常见分类,可以将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净额、应收账款净额、长期股权投资净额和投资性房地产净额等。
2 金融资产配置现状
对于不同行业的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已有学者对此做出了统计分析,李洁(2019)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七个行业的金融化程度相对较低,金融化程度在20%上下,但是采矿业、制造业等五个行业的金融化程度相对较高,金融化程度在20%~30%。各行业金融化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2011年之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化程度总体在下降。2011年后,随着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非金融行业逐渐加大了其金融资产的配置程度。
国内外学者针对制造业金融化做了较多的专门研究,认为制造业金融资产配置比率逐年上升。刘炳荣(2020)认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单一的商品贸易盈利模式转变为商品贸易和金融资产配置相结合的盈利模式,金融资产配置逐渐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陈雪晖(2019)统计了A股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认为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在逐年上升。
3 金融资产的配置效果
在以往学者对金融资产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过多配置会阻碍企业提高经营业绩,不利于长期发展。王红建等(2017)认为,实体企业金融化在短期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但会显著抑制企业技术创新。
黄贤环等(2018)认为,金融资产配置总额与企业财务风险正相关,但是配置短期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风险。
刘贯春等(2018)从金融资产配置和债务融资的替代关系出发,认为金融资产投资比例上升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
盛明泉等(2018)认为,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在企业金融化造成的诸多影响中,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引发了一些学者的关注。
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一些学者进行了探讨:陈影(2016)认为,企业绩效应涵盖财务绩效、技术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层面。本文就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资产的配置效果。
3.1 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大部分学者认为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市场绩效有负面影响,戚聿东、张任之(2018)认为,金融化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许志勇、潘攀(2018)认为,企业金融化对市场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程度更能显著影响市场绩效。
彭俞超、倪骁然(2018)认为,货幣资金“脱实向虚”程度过大,容易引起股价崩盘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且,实体企业盲目从众地进行大量金融资产配置会导致金融市场ROI不断攀升,大量现金流将进一步流入市场,不利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张成思、张步昙(2016)认为,制造业企业日渐增长的金融化趋势加剧了对实体经济投资的抑制。少部分学者将不同所有权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比较,得出了金融资产配置有助于部分企业绩效的提高,但会对其他性质的企业抑制作用更明显的结论。
徐珊(2019)认为,金融资产持有有利于企业提高短期或长期绩效,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对企业绩效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持有货币性金融资产会抑制企业整体资本的回报率,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而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绩效有消极作用。
冯建、王丹(2013)认为,在货币政策紧缩之时,金融资产配置能够拉动企业绩效,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而言,而在常态环境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会抑制企业绩效。
肖明、崔超(2016)认为,金融化程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金融资产配置只有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才会对企业绩效有帮助。
3.2 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企业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做出贡献,通常用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表示。
有关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马梓珩(2020)研究了金融化对民营企业和央企制造业公司的影响,认为金融化水平与财务绩效呈倒“U”型关系,较低的金融化水平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而较高的金融化水平则有相反的作用。
很多学者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财务绩效而言,梁璐、刘曦昊(2019)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防止过度金融投资挤占研发创新投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以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过度“金融化”导致的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使得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在金融化对财务绩效的研究中,最常见的是金融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特别是杠杆率)的影响。
张曾莲、穆林(2018)认为,金融化能发挥蓄水池效应,缓解财务困境。
刘贯春等(2018)在研究过程职责从金融资产配置和债务融资的替代关系出发,发现金融化与债务融资具有较强的替代关系,金融资产投资比例上升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
李程、赵一杰(2019)认为,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程度与微观杠杆率存在“U”型关系,而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企业金融化水平较高或较低都会提高企业杠杆率,而企业金融化水平在中间区域时杠杆率最低。
3.3 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实体企业而言,大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化抑制了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少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化促进了企业研发创新。一些文献指出,金融资产配置有助于缓和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
鞠晓生等(2013)认为,货币资金、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具有较低的调整成本和较高的变现能力,能够快速在市场上流通,从而减轻企业的现金流风险和缓解公司外部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研发投资活动,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另一些文献则认为,金融资产和研发创新之间互为替代,配置更多金融资产会降低企业创新水准,谢家智等(2014)认为,制造业企业过度金融资产配置抑制了技术创新。如果企业利润更多依赖金融市场盈利时,为了加大短期利润,企业投资部门往往更加偏好配置金融资产而忽视研发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最新的研究中,万良勇等(2020)认为,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研发投入抑制企业创新产出。并且,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创新产出的削弱作用会更加显著,当企业给予高管更多的股权激励时,企业金融化对创新产出的削弱作用会更加弱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激烈、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金融化对创新产出的削弱作用也会加强。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应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比例,重视研发投入。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尽量提防财务风险,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由于大部分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弱,而金融资产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以市场套利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建立投资风险防控机制,权衡企业研发投入、风险与收益,实现长期企业价值的不断提高。
4 结语
从上述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从金融资产的分类、配置现状、配置效果等方面对金融资产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关于金融资产的配置效果,学者有不同观点。本文认为金融资产持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正向或负向效应,而是取决于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类型、企业所在行业和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张成思,张步昙.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J].经济研究,2016,51(12):32-46.
孙婷婷,徐晓雯.浅谈金融资产分类对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响:基于上市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3(2):62-64.
鞠晓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3,48(1):4-16.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3):126-136+149.
刘贯春.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研发创新:“挤出”还是“挤入”[J].统计研究,2017,34(7):49-61.
谢家智,王文涛,江源.制造业金融化、政府控制与技术创新[J].经济学动态,2014(11):78-88.
王红建,曹瑜强,杨庆,等.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7,20(1):155-166.
戚聿东,张任之.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8,39(5):38-52.
杨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创新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下的长短期权衡取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9):52-62.
许志勇,潘攀.公司成长视角下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6):100-103.
孙明贵.基于战略导向的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与应用[J].财会月刊,2010(24):80-82.
蔡立新,高蔓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J].财会月刊,2021(1):44-51.
梁璐,劉曦昊.高新技术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9(5):1-7+12.
万良勇,查媛媛,饶静.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会计研究,2020(11):98-111.
冯建,王丹.货币政策紧缩、资产配置与企业绩效[J].宏观经济研究,2013(6):21-28.
肖明,崔超.金融化对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6(9):72-74.
张曾莲,穆林.金融化与非金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33(4):55-64+76.
彭俞超,倪骁然,沈吉.企业“脱实向虚”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53(10):50-66.
刘贯春,张军,刘媛媛.金融资产配置、宏观经济环境与企业杠杆率[J].世界经济,2018,41(1):148-173.
李程,赵一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微观杠杆率及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10):20-38.
亚琨,罗福凯,李启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资产配置与创新投资[J].财贸经济,2018,39(12):95-110.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Research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ZHAO Hengfang LI Yuju ZHUANG Yujin CHEN Jingbo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cess of financing in China has gradually deepened, but in practice,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has not been compatible with financing, which has led to a greater fluctuation in market value and increased social financial risk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risks.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on the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of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ification, allocation status, and allocation effects of financial asset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research; enterprise performance; real economy-based enterprise
基金项目: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2210004135)。
作者简介:赵珩芳(2002-),女,汉族,湖南常德人,会计学专业;
李玉菊(1963-),女,汉族,贵州毕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庄雨锦(2001-),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会计学专業;
陈静波(2002-),男,汉族,江苏镇江人,会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