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小刚,张庆华,赵红红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其中第8条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4]。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开宗明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5]。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深入实施《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6]。
综上可见,课程思政的建设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每一位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高度重视、自觉思考并着手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为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三点合一”理念,对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展开探索和研究,以期为高职汽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当前,有部分专业课教师推崇知识本位,注重授业,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推崇能力本位,注重实践,他们都对专业课程应该承担相应的思政教育功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普遍认为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才是专业课教师的主要职责,而开展课程思政会严重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效果。因此,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愿不足,只负责教书而不承担育人,导致学生出现了“专业成人”而没有完全“精神成人”的现象。另外,高职汽车类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工作方面经验丰富,但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显得手足无措,适应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对思政教育内容系统全面地学习、思考和掌握,不能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对课程重新梳理,大多在教学形式上做了课程思政,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往往是割裂的,出现了普遍的“贴标签”“两张皮”现象。
大多数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未对思政教学目标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缺乏对专业课程的整体规划,没有充分理顺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的关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与实施思政教育联系不严密,思政元素未能很好地融入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之中,各专业课程相互之间没有构建起基于思政教育的培养主线,没有形成同频共振效应。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应该实现“知识+能力+德育”的三元融合,但目前的状况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相互脱节,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机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成体系。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高度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先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汽车职业技能实践,并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种模式的课程教学往往做到了让学生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价值观的引导,学生德育工作有所缺失。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死板而教条,学生缺少参与感,存在厌学情绪,由于缺少能动性的思考和学习,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限,因而融合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理念无法真正渗透,课堂思政教学实效性不高。
所谓“三点合一”,指的是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技能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5]。因此,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思政点是内在统一的,凝聚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图1 “三点合一”结构示意图
“三点合一”理念非常适合应用于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其中,知识点的获取能够完善学生的理论学习,做到专业课教学的知识传授,是课程思政的基础;技能点的掌握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达到专业课教学的能力培养,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思政点的领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价值观塑造,是课程思政的方向。“三点”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像“人”字一样浑然一体。
高职汽车类专业基本是围绕汽车行业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内容开设的,涉及装配制造、检测维修、营销服务、改装试验、智能网联等方面。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普遍存在专业性较强、课程枯燥难懂、理实相互结合、实践要求高、课程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部分教师可能会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容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其实在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只是目前这些思政宝藏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因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开展。鉴于上述情况,基于“三点合一”理念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探索,列出了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框架,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总框架
3.2.1 教师育人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1)增强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所谓传道,当是立德树人。只有先育德,知识和技能才有所依托。各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师应摒弃以往专业课程只讲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无关的错误观念[7],树立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育人意识,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能只关注教学,更应该关注教育;不能只看到学生“术”的精进,而忽略学生“道”的升华。作为承担一半以上课程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其思政育人意识在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专业课教师只要心中有思政,课堂就会有思政,进而在教学活动中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1]”。因此,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这样有助于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的现状,使专业教师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者,必先明道、先信道,方能以渊博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以学识和真理服人。也就是说,只有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高了,才能做好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学生的品德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院校要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采取集中研讨、进修的方式,来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3.2.2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
(1)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前提是思政元素的挖掘。《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5]”为了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点,文章提出一种从“思政面—思政线—思政点”的逆向解构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师很好地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实现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重塑。逆向解构法提炼思政元素导图如图3所示。
图3 逆向解构法提炼思政元素导图
(2)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思政绝非条条框框的戒律,而是丝丝入心的引导。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不能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为了加入思政教育而生搬硬套、不合时宜地插入思政元素,而应是秉承在不冲击原有课程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训练的原则上,根据课堂内容需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元素,使其与专业知识自然、有机地融合,做到“润物无声”。例如:对于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分析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起因,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增强知法守法意识;可以通过讲授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学生宣传绿色、节能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有关缺陷汽车召回案例,教育学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可以在汽车维修实训时,向学生灌输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可以在讲述汽车自主品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可以通过科学家的励志事迹,激发学生艰苦奋斗,科技报国的斗志。
3.2.3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基于“三点合一”理念,构建“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思政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推进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需要理清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训教学的知识基础,能为实训教学开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工程应用,能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消化吸收;然而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两者都是思政教学的教育载体,思政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必备内容和价值方向。其中,理论教学重在知识传授,具有系统性;实训教学重在技能培养,具有应用性;思政教学重在价值塑造,具有引领性。整体呈三足鼎立,互为支撑,互相渗透。因而,在高职汽车类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运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思政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寓思政教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把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职汽车类专业知识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通过多角度入手、多方法联动、层层递进地展开课程思政,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而且以“参与式”体验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采用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够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学习范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专业教学中,通过录制课程思政微视频、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创建课程思政资源库等方式引导专业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
3.2.4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应进一步优化评价与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系列考核评价体系,达成以评促建,以评导建。可以从教师、教学、学生三个层面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其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能够促进课程思政的深入贯彻和执行。为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方面,首先考虑的是教师考核评价。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传道育人意识和能力是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如果专业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和能力不达标,那么让其立德树人就无异于“天方夜谭”。其次考虑的是教学考核评价。教学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其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融合,架起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桥梁。以教学考核评价为抓手,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各项要求,保证课程思政有效开展,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最后是学生的考核评价,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受体,能否成为德技兼修的高素质人才是评价课程思政成效的有力指标。在传统的考核中,往往只有专业知识考核和岗位技能考核,而忽视了思政因素,构建“知识+技能+思政”的三元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实行思政教育一票否决制,可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思政是一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它充分体现了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虽然艰难,却对新时代汽车专业人才成长意义重大。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出的“三点合一”理念非常适合应用于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基于“三点合一”理念构建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思政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学生”的三元考核评价体系,是全面推进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课程思政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满怀崇高的使命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