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龙舟运动体能训练的特征研究

2022-05-18 14:09于正直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龙舟耐力竞技

于正直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竞技龙舟运动体能训练的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国内职业龙舟队伍和高校龙舟队伍的体能训练内容结构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等,共检索出龙舟项目体能训练相关文献资料32篇,同时研读《龙舟运动高级》《龙舟运动教学训练指南》等专著,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为更加深入地研究龙舟项目特点及水上项目相关体能训练特征,对多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与交流(见表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竞技龙舟运动力量素质训练特征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竞技龙舟运动具有克服各种外界阻力的舟行速度特征,从这一特征分析,运动员的力量应该是克服外界阻力,致使龙舟前行的首要元素。该文主要依据龙舟项目的特点,从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相对力量和核心区力量5个方面对龙舟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进行特征研究。

2.1.1 竞技龙舟运动最大力量训练特征

最大力量是指人体肌肉最大随意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能力。最大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处在动态变化中,这就要求不断发掘自身能力的极限。在进行龙舟运动专项最大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陆上力量训练,还是水上力量训练,在选择训练的方式和手段上,都应紧密结合龙舟划桨技术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进行最大力量训练。陆上训练进行大力量训练时,应针对性地训练符合龙舟运动肌肉用力特征的肌群[1]。

龙舟运动在起航阶段时,由于船相对于水为静止过程,划桨用力最大,这是考量运动员专项最大力量素质水平的过程。龙舟运动在起航时,船由静止到获得最大速度的过程一般需15~20 桨,加速过程持续时间约为10~15s,这一过程主要是以磷酸原供能为主。因此,在安排最大力量训练时,每组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快速地完成单个训练动作。

2.1.2 竞技龙舟运动速度力量训练特征

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表现,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只有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两方面都提高,才能取得快速力量的训练的最佳效果。龙舟竞速的技术核心就是追求每桨桨下功率,由物理学定律P=FV,可知桨下功率同时与桨下力量和拉桨速度成正比,因此想要提高运动员桨下的爆发力,即每桨功率,必须提高龙舟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能力。

龙舟运动的专项速度力量训练一般在年度训练周期的准备期后期或赛前准备期。这是为了适应比赛的要求,发展稳定的速度力量素质,提高桨下功率,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促使龙舟前进的动力,归根到底是所有运动员桨下的效果,在龙舟竞速的起航阶段,随着船速不断提高,要求运动员以更快的桨频、抓水和拉水动作在水下建立支撑发力,从而使龙舟达到最大速度;在龙舟竞速的途中阶段,需要依靠每桨的桨下效果来维持船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运动员需要不断地提高桨频来做最后的冲刺,这也需要每桨快速的发力及连贯的技术动作来完成[2]。

龙舟的划桨技术具备周期性的特点,动作要求连贯。因此,在进行速度力量训练时,在动作要求上,直接参与发力的原动肌发挥主要作用,协同肌要起到协调作用,同时要注重拮抗肌的放松,防止因拮抗肌紧张而导致的原动肌肌力下降。

在进行水上专项速度力量训练的间歇恢复过程时,应多采用主动恢复的手段。在训练难度上,采取降低训练难度的手段,如使用小面积桨叶划来着重提高桨频。

2.1.3 竞技龙舟运动力量耐力训练特征

力量耐力是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和耐力的综合素质。在龙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子中,耐力因子的重要性仅次于力量因子。根据肌肉工作方式的不同,力量耐力可分为静力性力量耐力和动力性力量耐力。龙舟运动是体能主导的耐力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既需要每一桨的速度力量,又需要耐力素质来连续地保持每一桨效果。依据龙舟项目的特点,该文只对龙舟运动专项动力性力量耐力进行研究。

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应依据龙舟运动的肌肉用力特征,对于主要的发力肌群着重训练。动力性力量耐力又包括最大力量耐力(重复表现最大力量的能力)、快速力量耐力(重复快速表现大力量的能力)以及长时间力量耐力(多次重复表现一定力量的能力)。在依据比赛模式进行训练时,起航过程训练主要强调最大力量耐力,途中过程训练主要强调长时间力量耐力,冲刺过程训练主要强调快速力量耐力。

在进行陆上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根据队员的发展水平进行个性化的训练,可以采取不同的负荷强度和内容形式。对于水上力量耐力训练,需要依据比赛的距离来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心率和血乳酸等生理指标,对训练强度进行监控。此外,荡桨池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耐力素质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水上技术感觉有一定的破坏,教练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2.1.4 竞技龙舟运动相对力量训练特征

相对力量是单位体重力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质量的好坏。在克服自身体重的位移运动项目中,相对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龙舟运动的竞赛过程需要克服阻力使船前进,主要是克服水的阻力。在同等情况下(水质、船型),运动员的体重越大,龙舟的吃水深度越深,水阻越大,对船速影响越大。如果绝对力量(最大力量)不变,但体重增加,相对力量就会变小,这对于龙舟竞速是不利的。因此,在训练中要注意在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增长前提下,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相对力量。对于降体重训练,应在保证运动员力量素质不损失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训练,注意运动后营养的及时补充。

2.1.5 竞技龙舟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特征

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由肋骨、脊柱和盆骨所构成的人体中部环节周围的肌肉上的力量。核心肌肉群对核心区有固定作用,而且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态维持、运动技能发挥和专项动作技术的稳定等有着重要作用。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核心肌肉群有助于稳定龙舟运动员的脊柱和骨盆,从而达到划桨时控制身体重心平衡的目的,从运动力学角度分析,龙舟运动的单个技术动作发力需要从前腿蹬船开始,而后传递力量到核心区,再由核心区肌肉叠加力量向手臂传递,最后作用在桨上,完成一桨拉水。在这个过程中核心肌肉群承担着力的传导作用,良好的核心力量表现,能够提高龙舟划桨过程中下肢到上肢力量的传递效果[3]。

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加强深层肌群的力量,龙舟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在肢体远端建立支点,做快速发力的动作,核心肌群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保持肢体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群能够起到稳定功能,从而缓冲及减小末端肢体与关节(主要为肩关节)的负荷,预防损伤发生[4]。

对于龙舟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开始前,要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水平有初步的测试评估,了解运动员的整体核心力量水平。安排训练按照渐进式的阶梯系统来进行,保证动作完成的质量。

龙舟运动的核心力量训练应当与龙舟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从而达到与龙舟运动技术相融合的目的。设计专门的、符合专项发力特征的练习,来对龙舟运动员核心发力感觉和力的传递感觉进行训练。

2.2 竞技龙舟运动速度素质训练特征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速度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龙舟运动是体能主导的竞速运动,项目本身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感觉,研究龙舟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特征,是竞技龙舟运动体能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5]。

根据运动员运动时速度表现特点的不同,速度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含动作频率)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该文依据龙舟运动的竞技能力的特点,从竞技龙舟运动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含动作频率)、移动速度等3 个方面对龙舟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特征进行研究。

2.2.1 竞技龙舟运动反应速度训练特征

反应速度受遗传影响较大,通过后天的训练,提升的空间很小。对于反应速度的训练,只是把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并使之具有较高的表现频率。反应速度需要通过肌肉工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为了表现出最高的反应速度,对这部分肌肉的工作形式进行反应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竞技龙舟运动的划手数量一般在10~20人左右,在训练时多采用整体训练的形式,使所有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同步提高。对于竞技龙舟运动反应速度的训练,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整体同步性

竞技龙舟运动是一项多人运动,对于整体的同步反应要求极高。只有反应速度最大化同步,才能为船提供最大的动力。提高反应速度对于比赛起航领先战术和比赛全程战术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专项需要

反应速度的训练必须结合实战、结合专项需要。在训练中,大多需要按照比赛的模式进行训练,使运动员适用专项需要。

(3)负荷特征

一般情况下,针对龙舟专项反应速度的训练,要结合龙舟比赛的特点来安排,如对起航反应的训练,应在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机能状态下,运动员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对于训练的效果更好。

2.2.2 竞技龙舟运动动作速度训练特征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单个和成套动作快慢的能力,动作速度又分为单个动作速度、成套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三种。动作速度寓于具体的专项动作中,对于竞技龙舟运动而言,动作速度包括单个划桨周期的动作速度和连续划桨的动作频率(桨频)。动作速度不仅与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相关,而且还与其他运动素质的水平相关。由于速度素质不易于向专项转化,因此,对于不同的专项要求,动作速度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内容也不一样。

动作速度是竞技龙舟运动桨频提升的保障。研究表明,在保证桨下效果的前提下,桨频与船速成正相关关系。所以在竞技龙舟的速度训练中,必须确立高度重视速度训练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动作频率的练习中,必须以接近于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动作速度反复进行练习,在助力训练中应该做得更快些,在预先加难的条件下也要尽可能快些,已获得必要的速度储备。

动作速度训练的训练强度较大,同时对于运动员的兴奋性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整个训练的效果,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使整个练习过程不会因为疲劳而降低动作速度的训练效果。

2.2.3 竞技龙舟运动移动速度训练特征

龙舟运动的移动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有运动员通过划桨使龙舟快速位移的能力。龙舟运动的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全程的桨频以及每一个划桨周期使龙舟向前的位移幅度。

预防和克服速度障碍:当龙舟运动的移动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因为长期训练形成的桨频、桨幅、技术、节奏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了动力定型,专项距离的成绩很难出现继续提高的现象,这就是“速度障碍”。为了预防和克服速度障碍,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全面身体素质水平,避免进行过早过细的专项化训练;(2)训练手段多样化,以不同的节奏和频率进行专项移动速度训练;(3)培养运动员轻松协调地进行周期性划桨的意识;(4)科学地规定极限速度训练的负荷,在进行极限速度练习后,采取主动恢复的形式,有利于机体尽快恢复工作能力;(5)重视心理作用的影响,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斗士精神,敢于突破自我和挑战强者。

重视肌肉放松的重要作用:肌肉放松对于速度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进行龙舟专项移动速度训练课前,要重视运动员的陆上热身准备和水上热身准备活动。肌肉放松而变得张弛有度,在运动过程中减轻了肌肉内耗作用,增大了肌肉合力。肌肉放松的情况下,肌肉中血液循环更加旺盛,能够给参加活动的肌肉输送更多的氧气,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

2.3 竞技龙舟运动耐力素质训练特征

耐力是机体长时间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作为体能的基本成分之一,在绝大多数运动项目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于像竞技龙舟运动这类周期性耐力项目来说,耐力水平是决定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6]。该文针对竞技龙舟运动的项目特点,选择龙舟运动专项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进行特征研究。

2.3.1 竞技龙舟运动有氧耐力训练特征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对于竞技龙舟运动而言,其专项有氧耐力是后期提高运动负荷的基础。只有在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适宜,即在最大限度动用机体有氧代谢系统使其在最大应激状态下进行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最大摄氧量(VO2max)指标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主要指标。由于有氧耐力水平高低取决于最大摄氧量的大小,而最大摄氧量的数值实际上又标志着人体吸进氧、运输氧及利用氧的能力,所以凡是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上述机能的训练方法,都属于有氧耐力训练的范畴。

竞技龙舟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龙舟运动专项有氧耐力是专项无氧耐力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有氧耐力是承受高强度训练的保障。在竞技龙舟年度训练的整个计划中都不能忽视有氧耐力的地位,在准备期重点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其余大周期训练中,有氧耐力训练都应占有一定比例,从而保持运动员良好的有氧耐力能力。

对于龙舟运动的耐力训练,应注意几点要求。

(1)循序渐进:考虑运动员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和距离。

(2)注意呼吸:增加呼吸深度,加强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的一致训练。

(3)注意与力量和速度训练结合,耐力表现在长时间的做功能力,在龙舟运动中每一桨的桨下效果需要有速度力量来体现。

(4)无氧耐力训练应该以有氧耐力为基础。

(5)加强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2.3.2 竞技龙舟运动无氧耐力训练特征

无氧耐力是指运动员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是决定无氧能力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此外,无氧耐力的水平还与机体内能源物质的储备及运动器官长时间、大强度的承受力有关。

竞技龙舟运动的竞赛距离从100m到5000m不等,不同的竞赛距离对于无氧供能比例不同,距离越短,无氧供能比例越大,对无氧耐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进行竞技龙舟运动专项无氧耐力训练时,应该根据比赛距离来合理制订训练计划。

对于竞技龙舟运动,如果说运动员高水平的有氧耐力是比赛的基础,那么无氧耐力水平决定着比赛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高水平龙舟队伍都有着良好的无氧耐力水平,尤其是短距离项目上,对于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的要求极高。对于龙舟运动无氧耐力的训练,应以专项需求为目的,根据不同的专项距离对于无氧耐力的要求,进行专门的训练。

3 结语

任何一样运动都需要全面的运动素质作为保证,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及柔韧素质等,但是每个运动项目对于运动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该文只从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3个方面进行了特征研究,并不意味着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对于龙舟运动员不重要,如柔韧素质对于运动员入水的伸展幅度就有很大的影响;灵敏素质影响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等。但在龙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力量、速度及耐力这三大运动素质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比赛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竞技龙舟运动要求每桨具有爆发力,这与体能训练中的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密切相关。而对于比赛全程的要求,需要每一桨都保持这样的爆发力效果,这就需要长时间克服阻力的做功能力,也就是耐力素质。因此,在龙舟项目是速度—力量—耐力性项目,在专项训练中,注重在发展某一种运动素质时,也要同时兼顾其他两种素质的发展,以达到三种素质融合到专项技术中的目的。

在训练中,要牢固树立龙舟运动的体能主导思想,重视龙舟运动员体能的训练,将体能训练密切结合到专项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安排要具备科学、系统性的特点,很好地结合龙舟项目本身的特点。教练员龙舟项目体能训练要有创新意识,不能过度重视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而忽视龙舟专项体能发展的需要,虽然一般体能训练是发展专项体能的基础,但是专项体能训练更接近于专项,更加有利于运动能力专项化,二者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龙舟耐力竞技
《老人与海》读后感
电竞种植记
龙舟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观云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花与竞技少女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
同台竞技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