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改革为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要求,改变当前单一、形式化的教学现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促进地理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以学生感兴趣的创新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动性,构建高效地理学习课堂。鉴于此,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改革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只是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给学生灌输地理知识,无法灵活的为学生进行举例,难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丧失主动权,无法提起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高中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传统知识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从教学模式入手,积极改变教学结构,进行课堂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建立正确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学科应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时间和空间,并通过自主探究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若只是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理念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地理教学技能,积累相应的教学经验,增强教师对地理课堂的掌握能力,使学生更高效的进行地理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巩固,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1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们注重素质教育,锻炼孩子本身综合素质,保证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能力,为新一代孩子们本身的生活提供牢不可破的保障。用地理学科做比喻的话,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利用资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中,升学率是学校办学质量很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更多的是压力式教学,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课堂上,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们要做好跟随者。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大家听明白了吗,要跟上老师啊! 可以说,这句话已然成为传统教学的标志。高强度的教学,尤其到了复杂的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课堂,压力式学习,使学生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新课改教学体制下,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提倡教师、学生、课堂、课本成为和谐平等的生态体系,从苦读诗书向快乐课堂转变。例如: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这一节,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在新课改下这一节教学内容就要充分渗透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和谐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新课改要求孩子学习到的技能是可持续的,是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敢于质疑、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点上的体现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达到在其他的问题和领域上也能充分利用的目的。传统教学以口头授课、黑板板书、多媒体为主,单一刻板,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孩子高效提升学生们综合素质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创新教学方式,多手段教学。比如:比较热门的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课堂外的体验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等,这些新的教学手段重点都在于提高教学效率,高效提升孩子综合素质。例如:同样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的空间结构这一节,教师们便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法的教学方法,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可以先跟家长讨论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到城市中观察,城市是什么样的,都由什么构成,人口、交通、住宅等,之后在地理课堂中跟老师及同学们积极互动,从而产生不同思维、不同认知、不同理解方式的碰撞。开拓孩子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达到在快乐中高效学习的目的。
2.3体验式教学
高中地理虽然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地理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书本上的文字让孩子们不能够短时间内理解的那么充分,这样其实也加大了孩子们的学习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减弱了孩子愉快的课堂体验,阻碍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时教师们便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独有的特质,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学习。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中第一节区域和区域的差异,这一节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区域的概念、划分指标、区域之间的差异及研究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意义。文字本身枯燥而且难以理解,为了深入浅出的引导孩學生,我们可以在本堂课之前建议学生们自己或者家长陪同去体验自己生活的地方。土壤、地形、植被、气候、人文环境等等,通过自己的观察,在学习本节课程中,去理解区域、理解区域的划分和不同。这样不但把学生们从抽象的地理学习中解放出来而且提升了孩子们主动探索世界,探索学习的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引导学生们学好高中地理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教师真正的思考改变教学策略,多角度,多方式,多方法的教学,从而真正地让孩子们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快乐的学习,高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新课改下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国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J]. 南北桥,2019(9):142.
[2] 王磊.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