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剑云
[摘 要]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增强课堂凝聚力;要善于以问题为导向,增强课堂思考力,做到有效的解疑释惑;要善于策划互动环节,增强课堂活跃力;要善于遴选经典案例,增强课堂震撼力;要善于用情投入讲授,增强课堂感染力;要善于鼓励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增强课堂行动力;要善于创新过程性考核,增强课堂推动力,打造出有力量的思政课,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有力量;高职;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35-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客观条件下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打造有力量的思政课?
一、唤醒沉溺状态,增强课堂凝聚力
高职大专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不高,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表达能力等多有不足,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手机游戏过于沉迷,对文化理论课等公共课多不“感冒”,提不起精神,找不到状态,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唤醒他们,吸引他们参与课堂,从而使思政课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那应该怎么办呢?一是立威。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树立威信。这里的威,不是指威严、权威,而是威中有信、有诚、有情,不是拒学生千里之外的冷面、冷漠,而是严肃、严格中带有温情、诚挚、可信赖。尤其是首堂课,教师务必认真、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备好课、上好课,展现教师的水平魅力、职业威信、教学风格和人格形象,为唤醒提供令学生折服的人格力量。二是立规。所谓立规,就是教师要对课堂纪律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告知,创建文明课堂。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理论学习的课程,更是一门时刻都在实践着的课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程过程性考核标准、课堂文明行为标准,对课堂违纪划出明确界限,对散漫、懈怠、无心向学的精神状态表示明确反对,为唤醒提供“合法性”铺垫。三是管位。教师要强化课堂的位置管理。现代企业现场管理中有一个定置管理的概念,即为确定物品等的位置并进行分类标识,易于找寻,便于提高生产效率。课堂管理也类似企业的现场管理,其中一个首要管理内容就是学生的位置管理。思政课属于公共课,一般使用大教室,其座位基本是固定的。学生进来后,若教师无明确要求,则会自由选择位置。一般情况下,有些学生不喜欢往前排就座,不少学生总喜欢坐教室最后面。为此,教师应“先下手为强”。教师可以在师生首次见面的第一堂课提前到教室,在座位管理上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譬如,提前在屏幕PPT上打出一排大字:“请不要在后面4排就座!请往前排、中间就座!谢谢!”若教师觉得此番措辞较为强硬,不利于给学生良好和谐的印象,那么教师也可以尝试再增添一些相对柔和的、字体相对较小的励志语言。譬如“成功是峻峭的山路,若双手插进裤袋里是爬不上去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毅力,才华不可以,怀才不遇的人哪里都有,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很多;教育也不行,世间满是学非所用之人,仅有毅力和决心才真正无往而不胜”等。通过这样一张内容刚柔相济、富有张力的PPT,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一般情况下,都纷纷按照要求入座。“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力量就开始发力了。通过座位管理,督促和激励学生按照集中、靠前原则就座,为唤醒学生、提振课堂凝聚力,创建了积极的学习空间。四是善赞。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契机赞扬学生。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尊重是人的一种强烈需要。高职生,在以往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没有成就感,获得教师认可的情况,估计更是少得可怜。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上值得表扬的细节,按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原则,用真诚、巧妙的语言,大力、及时表扬那些上课精神状态好、抬头率高、踊跃参与课堂的学生。这一招,要常用,随时用,贯穿整个课堂,为唤醒树立榜样和典型。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回答问题、踊跃上台发表观点、积极参与实践成果展示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热情、激励性的点评。当教师赞扬一个学生、赞扬其某一个行为时,实际上就是告诉所有学生,老师希望这样的行为更多,无疑会带动、激励一大片。五是“点火”。所谓“点火”,就是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各种契机,通过激励性的语言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上课前,针对学生吵吵嚷嚷的状态,而激发学生收心向学、积极向上的暖场讲话;包括上课中,对纪律松懈、精神松懈而进行的整顿讲话;包括引人入胜的课程导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而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解讲授等。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2]。而人总有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表现为对现在时自我发展的不满,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呵护、关怀学生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在立威、立规、管位的基础上,做到善赞、“点火”,给学生肯定、信任、期待,即可使课堂生成一种积极的凝聚力和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回应问题困惑,增强课堂思考力
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疑释惑。只有解疑释惑,学生才有真正的获得感。“问题意识”可以说是思政课教师研究教学的首要意识。问题从哪里来?从学生实际思想困惑中来,从教材内容的理论体系中来。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譬如问卷星App制作的问卷,发放到学生微信群去)、与辅导员沟通、与个别学生交流等方式,遴选有代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吃透转化,以问题为导向,厘清教材文本逻辑结构、教材内容的理论结构。在此基礎上,再将学生的问题和教材的问题融合起来,把学生的困惑点、教材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提炼出新的问题链。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串起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教学引向深入[3],从而使教学彰显理论深度,富有内涵。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的时候,要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发表的时间,并要起到引领学生思考的作用。在学生思维受限、启而不发、力有未逮的时刻,教师应把握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或予以精炼的讲解,或予以充分的讲授,帮助学生走出瓶颈。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善于甄选出富有代表性的核心问题,没有必要将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所有问题都透析清楚,而应该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要的关键问题,一次课能解决几个重要问题,就已经足够。
三、凸显互动环节,提高课堂活跃力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链”教学中的理论追问可能存在的枯燥,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更加突出互动。何谓互动?“互”字的字体布局就像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意即互动需要双方主体方可形成。另外,双方主体还要“动”起来,即一方发出相关的信号,另一方接收到后作出相应的反馈。课堂互动,是指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师主动的引领和组织下,学生积极、高效地配合、参与,顺应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过程。课堂上,教师肯定是“动”的,问题是学生能不能“动”起来,教师能不能把学生调动起来,这才是关键所在。一般而言,高职课堂的教与学,往往会出现三种信号、信息交换状态。一是没有互动。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自言自语,悬河不绝,可底下没人听课。二是浅层互动。即教师课堂上即兴发挥时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也就是常见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三是高级互动。教师精心预设问题,激起学生思虑,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调控和引导,最后加以精彩的点评小结。高级互动,应抓住教学的热点、难点、重点,在这三点上去构思和设计。教师应认识到: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而言,互动就是课堂的生命线。课堂如果没有互动,没有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教就是独角戏,课程可以斷定是失败无效的。
四、精选视频案例,增强课堂震撼力
如今的高职生是在屏幕前面长大的一代。对于视频,他们没有任何违和感。展示案例是提高抬头率的最好办法之一。所以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经典的视频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由于视频直观形象,可以给平静的课堂生活带来一点震撼的冲击。视频案例的选取,应遵循三个原则:内容最贴、时间最新、位置最近。内容最贴,即视频案例要紧扣讲授内容和教学目的;时间最新,即发生的时间是最近的;位置最近,意即视频案例尽可能本土化,以便增进亲切感。要做到三个“注意”,即注意能否激发学生观看的欲望和兴趣;注意能否作为教学铺垫而有利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注意是否经典震撼,即是否具有足够的思想深度和内涵,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视频案例可以灵活运用,也可以利用它通过先看后析、边看边析、析后再看、看后再谈等方式,开展案例教学。
五、用心动情讲演,增强课堂感染力
思政课是动之以情的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情、激情、忘我地讲授,应是思政课的常态。一是情绪可以传递给学生。教师上课的敬业精神、兢业态度,对高尚思想品德和崇高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同,是可以通过情绪表露出来的。积极饱满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最直接的力量。二是情感可以打动学生。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最起码要坚定三个“信”,即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来自信仰的情感,是打动学生最有效的力量。三是情怀可以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必须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来分析自己民族的成长,既为它的伟大成就欢呼又冷静地对待其曲折;应以执着的传道情怀来捍卫马克思主义,既要用透彻的分析阐明其科学性所在,又要勇于直面不同声音对它的挑战和质疑;应以博大的仁爱情怀来善待学生,关注和鼓舞他们的每一次成长、进步和发展,又能认真倾听他们的迷惘与困惑;应以动人的殉道情怀,展示师德的榜样力量。因为深切的情怀,是影响学生的无形力量。
六、展示实践成果,增强课堂行动力
思政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知行合一的课程。在每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设计和布置一些课后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后实践活动的成果。譬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知名人物的人生故事分享;关于“幸福、得失、苦乐、顺逆、生死、荣辱”等人生话题的视频制作展播分享等课堂活动;再譬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三章“继承良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时,可以指导学生到当地一些革命纪念馆、现代化建设场馆等人文景区去参观考察,撰写研学报告,上台演讲汇报,引导学生感受感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精神。在课堂上专门开辟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环节,安排时间专门用来给学生作实践成果展示汇报。这既落实了思政课“知行合一”的理念,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综合素质的绝佳平台,使思政教学小课堂变成思政教育大课堂。
七、即时考核评价,增强课堂推动力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课堂现场考核来推动教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还是采取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期末考试一般采用纸质卷面考核,这不赘述。平时成绩考核方面,则可由教师自主把握,进行一些创新。譬如,平时成绩考核项目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三部分组成。其中“出勤情况”占50分,“课堂表现”占40分,“作业完成情况”占10分。“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采取扣分制,“课堂表现”则采取加分制。如果学生全勤,而且每次作业都交,那么这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就是60分,这是一个合格学生的基本表现。若平时成绩高分的话,就要在课堂的40分中展现出积极性。“课堂表现”可细分为若干项目。譬如:每次上台汇报实践活动成果的、每次前三排就座的加1~5分/人等,具体项目和解释权可由教师自定掌握。平时成绩尽可能现场录入,当场公布,这样就不会错失教育契机,这样才有效果。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电子表格,设定函数公式,每输入一个数据,表格上的平时成绩总分在多媒体屏幕即时呈现,学生现场可看到自己的分数变化,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当然,在高职院校,肯定会存在极个别的学生对平时成绩毫不在乎的情况,对于这类学生,就需要另外采取其他思想教育方法,譬如,单独课后交流,或者联合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系领导、家长等力量等进行个性化教育、批评、关爱、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1-12-27].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2]陈以理.“蒙以养正”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5):9-11.
[3]柳建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链教学详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