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
[摘要]本文以广电行业业务模式为研究主体,对审计工作采用远程模式进行初步分析,阐明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为远程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性推广和发展提供实践探索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远程审计 广电行业 运用研究
一、远程审计的必要性
(一)宏观环境分析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办公系统已成为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发展初期的现场手工查账方式为例,无论从效率性、准确性、便利性方面都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业务运行的新模式、技术手段的创新既推动着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适配性,同时也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路径,影响着审计发展的方向。
(二)微观环境分析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业务层面,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紧密围绕单位业务发展和重要风险领域开展工作。通过全面梳理本单位业务模式和风险点,针对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审计工作一方面采取严格督促相关部门修订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进信息公开等手段,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使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改善。在技术层面,信息化办公系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与变量,快速识别信息,作出提示或判断,利用网络平台流转留痕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手段,对庞大的数据源进行整理提炼,节约时间和制作成本,是当代办公的高效助手。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审计工作系统,实现“强监督、重服务、促规范”的职责定位,逐步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前瞻性审计转变,由控制资金风险向控制决策及管理风险转变。
二、远程审计在广电行业的运用研究
目前远程审计对于整个广电行业并不是十分普及,只有特定事项或特定区域会适当以远程+现场的模式开展审计工作。广电行业特点为业务遍布全球、全产业链模式、多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通过远程模式实施内部审计时应聚焦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实现远距离审计操作。二是满足经常性、及时性的监督需要。结合既有审计经验和业务样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化远程审计在广电行业的运用。
(一)按需制订审计方案
审计组需根据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制订审计方案。比如,审计对象业务信息化的程度比较高,发展较为成熟,则通常会有具备标准化的系统接口或导出模式,审计组则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系统对接;已投入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具备符合标准的数据接口的,审计组则需要先将资料进行导出再转换成所需格式,或者在本地先转格式后输出;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不足,则以审计组关注的维度、颗粒度为核心,提前编制制式表单,发至审计对象,使其按要求整合信息填报。根据审计方案预设的结果采集数据,可减少无用数据的干扰,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
(二)扎实做好资料取证质证工作
加强电子数据分析,运用“线上分析+线下验证”模式,推进审计信息共享,借力科技赋能。一方面,审计对象所提供的电子数据需满足审计要求,并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审计对象应根据审计发出的资料清单,向审计组提供与财务收支账簿、经营决策程序文件、工程建设全周期成果文件等相关的电子资料及相关系统后台日志;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配合审计组实施联网审计。在现场审计阶段,审计对象要为审计组开展数据审计部署必要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审计组如果对提供的电子数据存疑,应及时进行质证。核实相关文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相关机构、经办人进行复核,对相关系统生成的数据真伪存疑时,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业务进行穿行测试,也可将审计对象正在开展的业务作为测试样本,通过提出测试方案,在监督下操作,以消除疑问。对线上分析发现的重大疑问和线索,制订具体验证方案,考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做好取证质证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三)创新审计工作体制机制
适应信息化、数据化新形势要求,提升审计队伍工作能力水平,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审计独立行使监督职责的制度保障,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和发力点,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责的同时服务大局,提高服务效能,完善制度,健全有利于保障和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审计管理体制,用制度保障远程审计的执行力度和权限;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按照新时代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建立适配审计业务特点的团队建设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团队整体能力和水平,为保障审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四)分类建立审计数据库
1. 审计依据库。审计依据是审计作业的客观尺度,依据运用得是否适用和准确直接影响审计公信力。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建立长远持续的工作机制,将以往审计项目不断积累的审计依据,以及即将开展的审前调查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资料收集归档,按照审计类型、适用区域、适用时期等不同维度建立资料库,充分挖掘经验价值,通过标签化管理,方便快速查找,同时注意资料的更新。
2. 审计价格库。审计工作经常涉及对资金的确认与评价,建立审计价格库可以充分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比如,工程审计涉及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价格,以及各项经济指标。这些审计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统一摘录,定期更新,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横向对比指标。
3. 审计问题库。做好审计规划,抓好审计普遍性与典型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或降低风险的有效建议,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常新长效,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推行“一审多项”“一审多果”形式,促进成果运用。真正运用数据,逐步建立和积累审计分析模型。
三、远程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不具备联网审计的条件和环境。目前很多单位运行的各业务系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现象,还不具备联网审计的条件和环境。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在积极解决堵点,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但目前对分散的信息资源未实现统一管理和使用,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
2.审计系统与业务数据耦合关系有待提升。一方面,内部审计要服务业务,量体裁衣,如果业务信息化程度较高,而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既有系统相比较晚,则需要一些过程适配业务订制方案,掌握各项业务数据规律。目前还难以实现对所有业务数据的采集和清洗。另一方面,新闻制播、媒体融合、技术创新等广电领域都具有发展迅猛的特点,审计工作需要持续创新、同频共振,才能匹配业务的发展,发挥监督与服务的实效。
(二)对策
1.发展格局。推动业审融合,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基本方针,应积极适配业务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规律。在审计对象会计和业务系统普遍实现信息化的前提下,远程审计的实现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2.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汲取优秀审计项目成果经验,是促进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同行业、同系统的优秀团队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分享案例,借鉴经验和技术,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加强与本单位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交流,深入推动审计工作一盘棋。
3.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用科技驱动创新,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辅助判断等方面,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及時掌握行业领先技术,充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四、结束语
远程审计模式的出现为降低审计在现场实施的要求、提高非现场审计效果提供了可行指导,当前正在被推广运用。在远程审计的新模式下,应结合审计对象所处行业的特点,不断提升审计效能,踔厉奋发,深耕内审新作为。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邮政编码:100859,电子邮箱:zhangjia@cctv.com)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晓明,陈建平.以Excel作为CAATs工具实施会计分录测试[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8)
[2] 黄春龙.对新冠疫情防控下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推进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0(8)
[3] 谢卓力.非现场审计数字安全体系构建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12)